何春妮 盧遠 龔玉葵
教材是輔助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生獲取新知的資源之一。教材內容的編排為教師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同時為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基本保障。由于不同國家的教育環(huán)境存在區(qū)域的差異,因此,即使相同的知識,不同國家的教材也可能在內容選擇、組織與表述上存在一定差異。英國的教育教學水平相對發(fā)達,其在地理教材編寫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所編寫的地理教材具有鮮明的特點,我們要善于借鑒和吸收其教材的優(yōu)勢資源。本文選取英國高中地理牛津版AQA?Geography《自然地理》與我國人教版2019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教科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水循環(huán)”(以下簡稱“人教版”)進行比較,以揭示二者在教材內容的選擇、組織與表述上的異同,從而為我國高中地理教學的設計提供啟示。
一、我國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與英國國家地理課程對“水循環(huán)”要求的比較
各國地理教材的編寫依據于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甚至決定了地理教材內容的選取、編排等。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涵蓋了地理學科的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實施建議、評價等相關的指導性綱要。因而,新課標為教師設計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提供參考價值。地理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首先依據課標,并承載相應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
人教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節(jié)“水循環(huán)”內容,其課標要求: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huán)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1]。2015年AQA(Assessment?and?Qualifications?Alliance)與牛津大學出版社,歷時三年組建“牛津AQA國際考試局(Oxford?AQAInternationalExaminations)”,所以稱為牛津AQA。AQA是英國本土最大的考試局,某種意義上說,AQA?Geography《自然地理》這算是一本英國高中生的地理教科書。該書根據2019年9月AQA公布的關于A?Level地理測試諸個設問的改變而進行了版本內容更新。A-level的學習跨度為兩年:AS年級和A2年級:一般情況下,學生在AS年級學習4門課程,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通過考試后獲得的是AS證書。《英國國家課程》分三個階段闡述了地理學科所涉及的部分內容,其涵蓋了學科的“課程目標”“實現目標”“主要內容”等方面,并沒有對具體章節(jié)內容進行詳細說明,更多的是強調學生技能層面的要求。由此而言,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為地理教材內容的編寫提供了更為細致的要求,而英國國家地理課程更多發(fā)揮對地理教材內容編寫的宏觀指導性作用。
二?、人教版與牛津版AQA?“水循環(huán)”具體內容的比較
教材內容的呈現直接關乎到教學的開展,本文主要從我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和英國牛津版AQA《自然地理》對“水循環(huán)”的教材內容展開比較,比較內容包括教材內容的選擇、組織和表述三個方面。
1.教材內容選擇的比較
教材內容的選取直接影響到教材的質量,教材編寫專家既要嚴格依據國家地理課程標準,又要選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合適內容,凸顯地理學科的基礎性、時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從而彰顯地理學科的育人功能。水是生命之源,而全球的水資源是有限的,珍惜水資源是全人類的責任。水循環(huán)將自然界中的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和水圈聯系起來,使得地球上的水體源源不斷地更新,維持全球水量的動態(tài)平衡。故而高中人教版和牛津版AQA教材都將“水循環(huán)”作為自然地理部分的重要內容。
二者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呈現出很大的不同之處(見表1)。例如:我國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節(jié)內容呈現了“水循環(huán)”,教材的內容選擇主要闡述了水循環(huán)的概念、過程及類型。而牛津版AQA教材將“水循環(huán)”這部分內容編排于教材的首章,水循環(huán)的內容涉及相對廣泛,還包括了水循環(huán)各儲存環(huán)節(jié)的相變和量變;流域系統(tǒng)(河盆流域系統(tǒng));水平衡;洪水過程曲線;影響水循環(huán)變化的因素等。相對于我國的地理教材,英國牛津版AQA的教材在設計主題教材內容的選擇更加飽滿,擴增了相關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體現對學生認知的自我建構。
2.教材內容組織的比較
將已選擇的教材內容根據學科邏輯、教學邏輯和學生認知邏輯進行有效的重織編排。從兩個不同國家的教材相同內容的組織模式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和牛津版AQA均屬自然地理部分內容,它們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均以要素為組織單位,而在章內每一節(jié)教材內容的組織上,又通過具體專題對每章的要素進行說明。我國對于“水循環(huán)”這個專題只設置了一節(jié)內容,圍繞“水循環(huán)”的概念、過程、類型及其地理意義進行闡述。而英國牛津版AQA在?“水循環(huán)”?這專題中,教材內容主要以邏輯順序進行組織。不僅涵蓋了教材知識、考試說明等,而且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訓練。實際上,兩個國家的教材組織都遵循了教材知識的邏輯順序。對比兩版教材內容的組織能夠發(fā)現:雖然相較于人教版,牛津版AQA教材內容更充實而豐富,導致二者在教材內容的組織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但是兩個國家的教材知識組合均符合學科教學的思維邏輯。
3.教材內容表述的比較
教材內容的表述主要分為課文系統(tǒng)、圖像系統(tǒng)和活動系統(tǒng)。不同國家不同版本的教材內容表述必然會存在顯著的差異。我們通過對比我國和英國國家地理課程,進一步地去了解教材的內容的表述,為我國的地理教學提供借鑒價值。
(1)課文系統(tǒng)
教材中的課文系統(tǒng)一般指文字構成的正文部分。通常以不同字體、字號等區(qū)別于活動系統(tǒng)。從篇幅上看,人教版和牛津版AQA中“水循環(huán)”的篇幅有明顯的區(qū)別。從課文系統(tǒng)所占總篇幅的比重看,人教版課文系統(tǒng)中穿插圖像系統(tǒng)和活動系統(tǒng)總共有四頁面。人教版的正文部分相比于看起來更加簡潔,然而這種“簡潔”同時帶來的可能是信息量的“縮水”。一些必要的知識在教材中難以體現出來,停留在知識的表面,缺少技能培訓的關鍵性知識。
牛津版AQA《自然地理》教材中,3.1.1.2“水循環(huán)”作為一個核心概念詳述,后分為1.2-1.7的部分內容,課文系統(tǒng)占據的篇幅權重大。此外,在牛津版AQA教材上,會使用加粗黑體字標注出重要的地理核心概念及其對應的相關部分知識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知道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相比,還有一個更為不同之處:英國的教材文字呈現了該章節(jié)的相關考試內容,例如:水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是核心題目。你必須能回答作為考卷1-自然地理部分中:A部分的所有問題-水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季?占A?Level考試的40%分額。你必須回答考卷1-A部分的一個問題-自然地理和人和環(huán)境的三選一:水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系統(tǒng)或者海岸帶系統(tǒng)和景觀或者冰河系統(tǒng)和景觀??季?占AS?Level考試的50%份額。
以水循環(huán)這章節(jié)為例,牛津版AQA教材還闡述了本章的關鍵能力技巧:為了成為一名出色的地理研究者,你需要培養(yǎng)地理學科的關鍵能力技巧。在本章,當你看到這個技巧圖標的時候,你將要圍繞著“水循環(huán)”的一系列的有質量和數量的能力技巧訓練。比如:理解和計算基本的量平衡、描述和分析量化數據,樣本和趨勢等。
由此可見,英國的牛津版AQA《自然地理》非常重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地理相關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能夠迅速把握地理學習的重難點,并建立起知識與技能之間的緊密聯系??傊?,牛津版AQA的課文系統(tǒng)提供了足夠的信息和知識,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綜合發(fā)展的要求。
(2)圖像系統(tǒng)
地理圖像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地理課堂重要的教學工具和教學內容,也是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教材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學地理教材中的圖像種類繁多,比如:地形圖、景觀圖、示意圖、統(tǒng)計圖等。
地理圖像通常發(fā)揮著傳達地理信息,表征地理事物及其發(fā)生、發(fā)展等功能。與文字相比,地理圖像更為直觀,在地理教材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人教版和牛津版AQA兩個版本教材都體現了地理圖像的使用。具體而言,兩版本教材中的地理圖像的數量顯著差異。人教版共設置6幅地理圖像,其中包括2幅地理景觀圖、1幅地理示意圖、2幅地理統(tǒng)計圖和1幅地理信息圖。而牛津版AQA共有20幅地理圖像,包括6幅地理示意圖、6幅地理統(tǒng)計圖、3幅地理景觀圖和5幅地理信息圖。從地理圖像的類型來看,兩版本教材圖像數量存在明顯異同。從地理圖像發(fā)揮的功能上看,牛津版AQA教材的圖像更勝一籌,其主要凸顯了示意圖、信息圖表在解釋和說明地理事物方面的優(yōu)越感,突出了地理統(tǒng)計在預測地理事物發(fā)展變化等特點。牛津版AQA“水循環(huán)”示意圖相對簡潔、直觀。牛津AQA將這些示意圖與統(tǒng)計圖緊密地聯系了起來,使學生看到了知識間的聯系是如何通過圖像間的聯系予以反映,從而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
此外,兩版本教材中地理圖像的另一個區(qū)別在于圖像的清晰度。盡管兩個版本的教材都是彩色印刷版,但牛津版AQA中地理圖像的像素、清晰度比人教版高,色彩搭配更協(xié)調,視覺效果更佳。(見表2)
活動系統(tǒng)是教材中以促進學生思考、參與活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目的而存在的課文內容。按照這一標準,牛津版AQA?中的教材欄目主要設置為“ACTIVITIES(探究活動)”“STRETCH?YOURSELF(自我拓展)”;人教版活動系統(tǒng)主要設置為“活動”欄目。從數量上看,牛津版AQA該節(jié)的活動系統(tǒng)數量遠遠多于人教版的數量。從篇幅上看,牛津版AQA該節(jié)活動系統(tǒng)占據教材一部分篇幅,甚至超過了課文系統(tǒng),這足以表明牛津版AQA對活動系統(tǒng)的高度重視。人教版的活動系統(tǒng)所占篇幅比較小,其將更多的筆墨用在教材的正文上。由此可以看出,數量與篇幅的差距是人教版與牛津版AQA在這一節(jié)活動系統(tǒng)上的顯著不同。
三、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內容比較的啟示
通過將我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和英國牛津版AQA《自然地理》中“水循環(huán)”的教材內容進行了一系列的對比分析,從而給我國一線地理教學提供一些參考與啟發(fā)。
1.明確教學目標,注重技能方法
雖然英國國家地理課程沒有具體地針對某個章節(jié)提出課程目標,但是其教材上清晰地表述學生所要達成的知識、技能目標和考試要求等,同時英國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性技能情感目標。而我國教育部新修訂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主要目的是為教材編寫專家及一線中學地理教師在發(fā)揮學科育人的價值方便提供方向。沒有清晰體現技能的培養(yǎng)與訓練達成,就如教師上完一個內容后,學生更多的是停留在知識層面,并不清楚學了這個知識點有何用?怎么用?甚至把地理看成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故而,我國可向英國學習將知識技能層面的應用納入新課程標準或者教材里,重視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和訓練,更加體現地理學科知識的延伸性與價值性。
2.突破課程限制,充實教材資源
我國高中地理《必修1》的教材內容主要體現了自然地理模塊,“水循環(huán)”這節(jié)內容主要編排于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節(jié)的內容,它是自然地理過程之一,強調自然地理事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表現出來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點相對淺薄,只要求學生重點探討兩個問題:地球上到水是如何循環(huán)運動的?水循環(huán)主要有哪些地理意義?由此可見,知識的覆蓋面相對狹小,缺乏宏觀的知識邏輯體系。課程應適當增加補充水平衡原理等相關的知識點,突破課程原有的限制,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講授水循環(huán)內容應適當融入相關知識,使學生真正意識到水循環(huán)的過程、地理意義及影響因素等,進一步達成新課標要求,更好地落實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3.重視活動探究,提倡個性發(fā)展
英國的教學模式非常注重學生的過程性學習,提倡學生在過程中發(fā)展進步,不斷地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在牛津版AQA教材中幾乎每章節(jié)的內容都設計有探究活動,注重探究性學習,從而挖掘學生的潛力資源以及培養(yǎng)其個性技能。通過開展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師不能為了應試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身價值,為社會的需求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民.地理新課程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楊潔,基于探究素養(yǎng)的中英高中地理教材比較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5):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