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慕寧
這篇書評不好寫,因為雖然只是一本書,我要面對的卻是三個層面的作者。一是谷崎潤一郎(1886—1965),鼎鼎大名的日本唯美主義作家;二是該書的作者坂本葵,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作家;三是該書的譯者邱香凝。實際還有第四個層面,即該書并不是全面評述潤一郎的文學造詣與成就的學術(shù)專著,而是僅就潤一郎一生的飲食嗜好及私生活串聯(lián)起來的隨筆式散文。我對這三個人都不熟悉,唯一感興趣的是潤一郎的飲食,因為我自命是個美食家,只要是談吃的文字都會津津有味的讀。譯筆也很流暢,應(yīng)該是位中文、日文都有功底的翻譯者。
《食魔》表面上看是一部談飲饌的隨筆,實際卻是坂本葵在對潤一郎的性情及作品做了深入研究的基礎(chǔ)上寫出的,依照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的分類,可以視為子部的雜史雜傳體。此書有兩條線,一顯一隱,顯的一條是寫潤一郎的飲食,貫穿了全書各章節(jié)。隱,則是寫潤一郎的性取向。兩者常常牽系糾纏,難分軒輊。“食色性也”(《禮記·禮運》),兩者本來就有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這樣寫更能賅括人的本性。潤一郎出身商戶,童年家境優(yōu)渥,得到了美食的啟蒙。后來家道中落,寄食于高級西餐店精養(yǎng)軒,半工半讀,“只能吃下人吃的粗茶淡飯,總是處于吃不飽的狀態(tài),冷眼旁觀主人家的豪華佳肴,對吃的執(zhí)著日復一日加深……這或許是谷崎潤一郎日后好吃的程度異于常人的原因之一”(《食魔》,P169,下引此書只標頁碼)。這與我為美食家擬定的幾個要素不謀而合。2011年末,我應(yīng)香港大學之邀,參加“百般滋味話珍饈:中華飲食與文學國際研討會”,發(fā)表《從“宋嫂魚羹”到“花邊月餅”》一文,提出美食家的四項標準:一、味覺靈敏,足踐四方,雅俗精粗,親嘗遍歷。二、腹笥稍豐,涉筆成趣。三、窮達亨困,諳練世情,須命途有舛,曾經(jīng)沉浮。四、心境沖和,無欲之欲。須斥去功利,但求審美。潤一郎“食魔”的經(jīng)歷與這幾條符契若合。
人的味覺差異很大,有的人遲鈍,缺乏品味的能力,果腹就可以了。老饕不一樣,口感味覺敏感而細膩,尤其是早年吃過見過,后來墜入困頓的,如曹雪芹、金寄水,這類人對美食有郁勃的想象力,往往能由此激發(fā)寫作的沖動。谷崎潤一郎顯然屬于這一類。他對于中國美食的推崇,對于西餐的熱愛以及對于日本關(guān)東與關(guān)西料理的前后兩歧的評價都可以由此得到解釋。
長期以來,我有個觀點:心理越陰暗的作家寫的小說越好看,因為他們往往能超越常人窺伺到人性的深幽之境。坂本葵顯然于此頗有會心,他在書中多次談到潤一郎的飲食感受:
人們常說日本料理不是用來吃而是用來看的,這種時候我想說,不只是用來看,更是用來冥想的。而且那是在黑暗中明滅不定的燭火與漆器合奏出的無言音樂帶來的作用。(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贊》,《食魔》P68)
在谷崎筆下,黑暗中品嘗湯汁的喜悅極盡肉欲,感覺就像所有感官慢慢融化,合而為一。(P68)
谷崎認為幽暗才是日本料理的基調(diào)。(P69)
神韻縹緲的漢詩世界與外觀詭異駭人的中國菜形成了兩個極端。谷崎正是從這樣的兩極化中看出了藝術(shù)的魅力,并在小說《美食俱樂部》中將中國菜譽為至高無上的料理。(P77)
去過外國才知道,日本最好吃的料理是中國菜,其次才是日本菜——這兩者都還稱得上是料理,至于西餐,我根本不想稱之為料理。(谷崎潤一郎《西餐之事》,《食魔》,P87)
谷崎討厭西餐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西餐的規(guī)矩太瑣碎煩人。……“品嘗美食時要拋開性感美貌或瀟灑時髦的外表,牛飲馬食才能嘗得美味”。由此可知,谷崎認為唯有不顧一切專注于吃才是真正的美食家。只注重表面用餐禮儀則是無聊透頂。(《食魔》,P88)。
以上坂本葵的這幾段評論都蘊含著了解之同情。
不過有時候作家的話不可全信,同一個谷崎,上文剛說了如何鄙視西餐,在另一篇自傳性質(zhì)的小說《鬼面》中卻寫道:
愈是無法隨心所欲,想吃的東西或想見的事物愈是不斷浮現(xiàn)在眼前。從早到晚滿腦子只想著西餐中的牛排,想象那滿布溫暖油花、香甜濃厚的肉味,舌上有時甚至盈滿了唾液。
將“食魔”這個名稱贈予谷崎潤一郎也很恰當,因為他并不止于饕餮,而是在飲饌中投入了魔性的想象,激發(fā)出無窮的創(chuàng)作欲:
終其一生,谷崎都沒有失去對“生命/性”的關(guān)心及執(zhí)著。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文學上以肉食比喻情欲的嗜好,逐漸由血腥油膩的牛肉轉(zhuǎn)變?yōu)榭诟腥彳洕獬淼聂~肉罷了。(P102)。
他吃海鰻,面對那“黏稠軟滑物體”便立即聯(lián)想到“肥嫩的女體”,甚至女子“白嫩的雙足”,“從而引發(fā)戀物式崇拜”。在實際生活中,谷崎也有一些異于常人的表現(xiàn),譬如喜歡服藥和打針,“近乎偏執(zhí)地沉溺于疾病”(P122)?!熬圃谒淖髌分心耸亲愿蕢櫬渑c毀滅的象征,也被描寫為面臨死亡威脅時,在恐懼中尋求的剎那救贖。”(P128)他與佐藤春夫之間發(fā)生的“細君讓渡”事件——牽涉他的妻子、妻妹與佐藤之間的四角關(guān)系,都是普通人難以認同的。
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佐藤春夫、川端康成是上世紀前期享有盛名的日本作家,他們的寫作風格有神韻相通的一面,谷崎潤一郎曾于196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可見其文采風華不同凡響?!妒衬А冯m不是闡述其文學成就的專書,亦可借此以窺一斑,領(lǐng)略他飫甘饜肥的一生足跡。
(作者系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