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劼
“人紅是非多”,用來形容特斯拉毫不為過。而作為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及特斯拉在華發(fā)言人,陶琳也儼然承擔起了“打假專業(yè)戶”的角色。
3月13日,面對網友關于“特斯拉收購眾泰”的提問,陶琳在微博上斥道,這是“赤裸裸的假消息”。
微博引用的一份浙江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與浙江眾泰汽車有限公司簽署的承諾書顯示,在沒有取得審批手續(xù)前不從事相關經營活動,落款處加蓋的是特斯拉(中國)有限公司的章,簽署人為特斯拉大中華區(qū)總裁朱曉彤。
陶琳在評論中直言,“這份文件內容不屬實,簽名和公章也屬偽造,已經涉嫌犯罪。這種造謠行為是對廣大網友的欺騙,我們會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p>
特斯拉有意收購眾泰汽車的傳聞始于2021年3月左右。彼時有網友分析稱,馬斯克有收購中國傳統(tǒng)車企的意愿,且眾泰汽車永康、金華和杭州三大基地距離特斯拉本部很近,而國家已放開外資收購、控股中國車企的限制,眾泰汽車又修改了總裁不可認法人的章程……業(yè)界便時有特斯拉收購眾泰汽車的消息傳出。
伴隨著陶琳毫不客氣的否認,特斯拉與眾泰這對“假CP”的“緋聞”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不過,老話說得好,無風不起浪。一方是風生水起、亟須拓展產能的電動先鋒勢力,另一方是朝不保夕、徘徊在破產邊緣的傳統(tǒng)邊緣車企。兩位主角處境迥異,卻共同演繹出了汽車市場日益激烈和兩極分化的競爭局面。
特斯拉的甜蜜煩惱
對于眼下的特斯拉而言,產能不足是其最甜蜜的煩惱。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2月,特斯拉中國批發(fā)量達到5.6萬輛,連續(xù)第6個月銷量超5萬輛,年度累計銷量達到11.63萬輛。其中,2月國內零售量為2.3萬輛,出口量為3.3萬輛,占比超過66%,同比增長339%。另有資料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呈現滿載狀態(tài),單月產量連續(xù)6個月超5萬輛。
然而,硬幣的一面是如火如荼的產銷量,另一面卻是旗下車型越拉越長的交付時間。特斯拉中國官網信息顯示,目前Model 3全系和Model Y長續(xù)航版的預計交付時間已拉長至20周,Model Y后輪驅動版和高性能版的最長等待時間最高也已達到16 周。
面對急速增長的訂單量和焦灼的消費者,特斯拉不得不想方設法提高產能。據特斯拉2021年年報披露,目前,特斯拉正在計劃盡快提高產能,預計未來幾年車輛交付年均增長率將達到50%,同時上海超級工廠將成為特斯拉主要的出口中心。
2022年2月份,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項目(一期)第一階段-零部件生產工藝提升項目(產能調整)環(huán)評報告中寫到,為了滿足出口需求,擬通過增加生產車間、增加工人數量、提高設備開動率等多重方法提高零部件產能。
除針對現有產能的擴建,特斯拉將在中國投建第二工廠的消息也甚囂塵上。僅2021年一年便先后有青島、濟南、合肥、廣州、武漢、西安、鄭州、重慶等多個城市被傳將成為特斯拉第二工廠的落戶地;今年2月,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的“遼寧發(fā)布”公眾號透露特斯拉第二工廠將落戶沈陽;前不久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向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五次會議提交的《關于支持武漢城市圈發(fā)揮輻射和引領作用,把長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為我國中部地區(qū)重要增長極的建議》聯名提案中,也特別提到,要“推動特斯拉二廠落戶武漢城市圈”。不過,都被特斯拉官方一一辟謠。
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花落誰家謎題待解,但不容置疑的是,特斯拉早已開始籌劃在國內投建第二工廠。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將在今年內開啟新工廠選址工作,并于2023年最終敲定選址城市。
從某種程度而言,收購眾泰汽車的確能夠幫助特斯拉免去新建工廠的繁瑣、迅速緩解產能問題,但大多數業(yè)內人士對此并不看好。用網友的話來說,“一個是世界聞名的做工差,一個是國內有名的小問題多,兩大糙漢加起來負負得正,說不定特斯拉這做工還真就能變好啦?”
眾泰渴盼“接盤俠”
與特斯拉的境況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眾泰汽車想要盤活旗下閑置產能的急切之心。
曾經,憑借赫赫有名的“皮尺部”和平均10萬元左右的親民售價,眾泰汽車在剛剛起步的中國汽車市場中獨樹一幟,并于2016年創(chuàng)造了33.31萬輛的銷售成績,擠進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前十席。但好景不長,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產品質量問題不斷,僅維持一年便進入了下滑通道。
2017年,眾泰汽車銷量為31.7萬輛,較上一年同比下滑4.8%;2018年銷量為23萬輛,尚未完成48萬輛年銷目標的一半;2019年銷量為15.3萬輛,幾乎腰斬。與此同時,隨著新能源車企越來越多,國家有限的財政補貼越攤越薄,眾泰汽車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2019年,眾泰汽車虧損達到112億元,估值僅剩28億元,蒸發(fā)100多億元。2020年,情況再度惡化,眾泰汽車控股股東鐵牛集團宣告破產,直接導致眾泰汽車資金鏈斷裂、陷入債務危機。
2021年6月9日,因眾泰汽車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法院依法裁定受理重整。經歷長時間洽談,2021年10月9日,眾泰汽車重整投資人確定為江蘇深商。發(fā)布的重整全新運營方案提到,公司將以“大力發(fā)展新能源車和智能汽車”方針為綱領:短期計劃恢復優(yōu)化傳統(tǒng)汽車業(yè)務、布局網約車和微型電動車市場;長期計劃以收購、合資的方式構建品牌矩陣,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
雖然眾泰汽車一度陷入停產泥潭,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制造領域,其多年積累下的家底依然不容小覷。資料顯示,眾泰汽車擁有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雙重生產資質,在浙江、湖南、湖北、山東、重慶和廣西等多地都布局了生產基地,據傳年產能達100萬輛(其中有一半可以直接生產純電車),總資產超過190億元。
也正是因為如此,重整計劃確立后,業(yè)內屢次傳出眾泰汽車將被其他車企收購的傳聞,對象包括小米、蔚來、寶能和寧德時代等。而就在不久之前,又有消息稱長城汽車即將收購眾泰的臨沂工廠,對此眾泰汽車已經辟謠。
值得關注的是,在傳聞的裹挾下,2021年,*ST眾泰股價一路走高,曾創(chuàng)下在42個交易日中收獲了27個漲停的歷史。財報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度實現營業(yè)收入8億~9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4億~6億元,虧損縮減96.3%~94.45%。對此,眾泰汽車表示,公司將在年報發(fā)布后向深交所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保殼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