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榕歡,王珺杰,楊檸溪,3△,周春英
(1.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發(fā)熱門診,廣東 廣州 511300;2.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3.護理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41)
相關調查顯示,心臟病和惡性腫瘤是造成人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更容易罹患這兩種疾病[1]。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多發(fā)于老年人群體,根據(jù)心臟病學論壇發(fā)布的2020年中國大陸冠心病介入治療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我國冠心病總病例已超過96.8萬人[2]。目前沒有明確的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的具體人數(shù),但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重,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的人數(shù)將會越來越多。在治療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時,這2種疾病會發(fā)生相互作用,惡性腫瘤化療時可能會引起冠狀動脈損害,造成心力失常、心包炎及心臟缺血等情況,使冠心病病情加重[3]?;颊卟粌H要遭受2種疾病疊加對身體的折磨和付出高昂治療費用,面對隨時可能惡化的病情,心理壓力更難以承受,甚至萌生自殺的想法。因此,有必要對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提供一定的心理干預,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來消除其自殺意念。護士與患者的接觸最多,對患者的影響較大,可以運用共情幫助患者減輕部分的心理壓力。護患共情是指護士能站在患者的角度,切身體會患者的感受和情感,并通過一定的形式表達對患者的理解與支持[4]。相關研究表明,護患共情能夠減輕患者的壓力,有利于患者的治療[5]。
目前,已有部分學者對護患共情進行過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是護患共情的研究進展、護患共情的作用、護患共情在一些場景下或單一疾病中的應用,以及護士共情能力的影響因素等。然而,以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護患共情對這類多種疾病疊加患者自殺意念的影響研究鮮見。因此,本研究探索護患共情對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自殺意念的影響路徑,旨在證實護患共情可以促進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同時減少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病恥感,從而減少其自殺意念。
1.1研究對象 2021年1-12月,通過便利抽樣法及滾雪球方法選取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等多家醫(yī)院治療的306例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颊呶幢辉\斷為精神疾病及其他疾病?;颊咧心?50例、女156例,平均年齡(55.80±3.11)歲,平均病程(4.28±1.23)年。研究符合科研赫爾辛基宣言的原則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對參與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通過相應工具統(tǒng)計分析患者感知護患共情、自我效能、抑郁情緒、病恥感、自殺意念。
1.2.1患者感知護患共情 通過診療關系共情量表(CARE)評估患者感知護患共情得分。量表共有10個問題,每個問題1~5分,總分10~5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患者感知護患共情越多[6]。
1.2.2自我效能 通過簡版癌癥行為量表(CBI) 評估自我效能。包括保持獨立和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醫(yī)療、壓力管理、情緒管理4個維度。共有12個問題,每個問題賦分1~9分,總分12~108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越強[7]。
1.2.3抑郁情緒 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抑郁癥狀,共20問題,每個問題的答案分為4個等級。累積20個條目評分為SDS總粗分,總粗分×1.25取其整數(shù)部分即為標準總分。分值越高提示抑郁情緒越多[8]。
1.2.4病恥感 通過社會影響量表(SIS)評估病恥感。共有24個問題,每個問題1~4分,總分4~96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病恥感越重[9]。
1.2.5自殺意念 通過Beck 自殺意念量表(BSI)評估自殺意念。共19個問題,每題0~2分,總分0~38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自殺意念越強[10]。
2.1患者CARE、CBI、SDS、SIS、BSI評分相關性分析 CARE得分與CBI呈正相關(P<0.05),與SDS、SIS、BSI呈負相關(P<0.05)。CBI與BSI呈負相關(P<0.05),SDS、SIS與BSI呈正相關(P<0.05)。見表1。
表1 患者CARE、CBI、SDS、SIS、BSI評分相關性分析
2.2患者感知護患共情對自殺意念影響的路徑分析 本研究的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指數(shù)理想:χ2/df =2.251,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0.064,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GFI)=0.994,塔克-劉易斯指數(shù)(TLI)=0.981,比較擬合指數(shù)(CFI)=0.994,增量擬合指數(shù)(IFI)=0.994,調整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AGFI)=0.956,正規(guī)擬合指數(shù)(NFI)=0.989。中介效應模型見圖1。路徑分析結果證實,CARE對CBI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對SDS、SIS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SDS、SIS對BSI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CBI對BSI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見表2。
表2 路徑分析
e1~e4為系統(tǒng)自動生成殘差。
2.3患者感知護患共情對自殺意念影響的中介效應分析 CBI、SDS、SIS在CARE對BSI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且存在多個鏈式中介作用。見表3。
表3 中介效應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患者感知護患共情越多,其自殺意念越弱。護患共情通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減少抑郁情緒和病恥感來減少患者的自殺意念。
首先,護患共情越多,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自殺意念越弱。共情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的結果與以往的研究一致。姚建玲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護士共情護理能夠改善焦慮癥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肖漢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感知醫(yī)患共情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進身體的康復。據(jù)分析,患者身患2種疾病,體力和精力大不如前,特別是處于惡性腫瘤晚期階段的患者,日?;顒佣夹枰谒说膸椭逻M行,因此容易產(chǎn)生自卑、沮喪、悲觀等消極情緒,并對生活喪失信心。共情能夠使護士了解患者的想法,并對其進行心理安慰和開導,讓患者感覺被理解和尊重,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減少自殺等消極的想法。
其次,護患共情越多,患者的抑郁情緒越少,自殺意念越弱。本次研究護患共情對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與以往研究相似。潘麗師等[13]研究表明,神經(jīng)內科醫(yī)生共情能力越強,腦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緒越少。馬洪霞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共情護理能夠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情緒,促進患者的治療。分析原因可能是護士通過共情讓患者產(chǎn)生信任,患者愿意與護士述說自己的感受,護士也能夠通過語言或非語言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能積極面對生活,減少抑郁的情緒,從而減少自殺意念。
此外,護患共情越多,患者的病恥感越少,自殺意念越弱,此結論與以往研究結果相同。費月等[15]研究表明,護士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能夠降低化療患兒的病恥感。YANG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醫(yī)生的共情能力與乳腺癌患者的病恥感呈負相關(P<0.05)。其原因可能是共情能力更強的護士,能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幫助患者緩解疾病帶來的身心痛楚和生活的變化,讓患者接受并逐漸地適應這些變化,從而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與信念,降低其病恥感,最終減少其自殺等負面意念。
因此,對于冠心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護士應與社會工作者和心理治療師合作,運用科學的方法共同對其進行人文護理干預。研究發(fā)現(xiàn),認知行為療法、游戲療法、音樂療法、混合型療法等方法對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有很大幫助[17]。另外,護士也可以聯(lián)合主治醫(yī)生,在醫(yī)院定期舉行疾病知識科普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增強護患之間的共情程度[18],讓患者保持積極愉悅的態(tài)度,從而遠離不良情緒,加快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