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俊堅
在低年級階段,學生們的識字量有限,共讀教學除了能夠快速大量識字,更能在聽讀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里有“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學習欄目,我們成年人在孩子閱讀中的責任顯而易見,不光要做好引導者,還要做好伴讀、共讀、助教。語文學習同樣可采取家庭責任制,閱讀變成家庭活動后,我們就會發(fā)現,語文學習不難了,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很容易了。
一、研究意義
剛入學的小學生識字量很少,對于閱讀常常產生為難情緒,共讀教學工作在小學閱讀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借助拼音、觀察圖畫、圖文結合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樹立閱讀的自信心,從而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
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工作有必要以共讀教學為基礎,開展高質量的閱讀教學活動,推動學生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利用好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的“和大然一起讀” 欄目,給學生們打好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泛讀課外書起到最大的作用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增強語感,提高文學素養(yǎng)。而真正可以培養(yǎng)小學階段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應該是精讀課外讀物,也就是與課文相關聯(lián)的同步閱讀和類文閱讀。“和大人一起讀”及“快樂讀書吧”欄目其實就屬于課外精讀范疇,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二、共讀策略
(一)重視共讀,提高意識
很多家長對親子共讀活動的重視程度較低,認為教育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很大一部分家長未經專業(yè)訓練、沒有共讀體驗,因此在活動中的參與度較低。為此,老師要喚起學生課外閱讀的愿望,還要鼓勵學生和家長把課本的欄目活動轉變?yōu)榧彝ブ凶杂X的行動,使其明白共讀活動在小學生成長中的現實意義。同時,了解他們在活動實施中的想法,及時區(qū)解決家長和孩子在伴讀、共讀時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二)價值引領,把握方向
親子共讀活動的形式,來源于家長的智慧,家長應該密切聯(lián)系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消除其在閱讀中的陌生感與疏離感,從而增強閱讀的實際效果。教師要利用好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欄目安排的16次“和大人一起讀”,積極開發(fā)生活化資源,鼓勵家長在親子共讀中有效融合方言、白話、角色扮演等手段,實現與書本知識的有效結合。同時,做好必要的共讀建議,引導家長在親子共讀過程中鼓勵孩子對“多元化故事結局”展開想象,讓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得到鍛煉。家長也應該積極開發(fā)新的生活素材,并通過“故事爸媽進課堂”的線上線下聯(lián)動滿足小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
(三)牽手課內,培養(yǎng)習慣
在家長與學生共讀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參與非常重要。老師要借助閱讀單、閱讀推薦等方法,激發(fā)學生們課外和家長一起閱讀的興趣。此外,課內的鞏固非常重要。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在課內交流共讀的方法和收獲,如讓學生們和家長共同錄音頻回班分享,內容包括科學書、兒歌、故事書等;還可以是和家人共讀時的照片,在圖書館、書店閱讀的照片,讓學生充分感受和大人一起讀的快樂。這樣的活動,既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能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閱讀的興趣,將讀書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親子共讀倡導和建議的是無壓力、非功利的閱讀,所以“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為主要目的,不能給學生們造成額外的心理壓力和學習負擔。
總之,親子共讀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非常重要,教師要有效引領,適時適度介入學生與家長的親子共讀中,讓學生享受純粹的讀書之樂,讓共讀活動滋養(yǎng)學生的豐盈人生,不負韶華。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