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鋒
全民運動背景下,小學體育運動受到了極大關注,意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推動學生的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小學生身體機能發(fā)展還不全面,在設計運動訓練時,應全面考慮到學生的身體機能,以學生的運動負荷為參考設計體育運動,運動負荷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參考指標,控制好運動負荷,往往會對大大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運動負荷即為學生的運動強度,要結合學生的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設計運動計劃,在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運動量的同時,又要達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更要保證運動量在學生身體機能的承受范圍之內,所以通過調控運動負荷可以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本文主要探討小學體育課運動負荷的調控方法。
體育運動負荷的調控是體育教師教學中主要研究的內容之一,作為教學的參考標準,對運動負荷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運動負荷是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訓練的量和強度對機體的刺激程度,運動負荷的調控要負荷學生身體機能的規(guī)律和特點,學生在做完運動后,心率、血壓都會隨之變化,對這些數(shù)據進行測量可以掌握學生身體機能負荷的內部具體數(shù)據,對學生做運動的次數(shù)、總時間、總距離、總量進行控制,可以了解到學生身體機能負荷的外部數(shù)據,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運動負荷。運動負荷過大過小都不行,過小達不到相應的鍛煉目的,過大會超過學生的身體機能的承受范圍,繼而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只有調控適合的運動負荷,才能達到良好的體育訓練效果,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合理安排學生的體育負荷量,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根本,也是實現(xiàn)學生科學鍛煉的關鍵指標。
1 影響體育課運動負荷的主要因素
1.1 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是影響體育課運動負荷的主要因素,運動強度是指在固定時間段內完成訓練的所用力量和機體耗損程度,影響運動強度的主要因素是運動的速度、負重量,例如,小學生50米快速跑運動項目,跑后心率一般為175次每分鐘以上;但是慢跑的心率一般為125次每分鐘,對比而言快速跑的運動強度明顯大于慢跑的運動強度,這是因為快速跑的速度更快。在常見的體育項目中,強度大的體育運動項目有快速跑、攀登等,而走、投擲等運動項目相對來說運動強度較小,如果在一節(jié)體育課中,教師所設計的運動多為強度大的項目,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運動強度也就較大。
1.2 運動時間
運動時間是影響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又一個因素,一般來說運動的時間越長,運動強度就越大,運動時間是單次運動訓練中所用的總時長,為了保證運動時長的合理性,要結合學生的運動機能,在保證運動強度和頻次合理科學的同時,要對練習時長進行合理控制。
1.3 訓練密度
訓練密度也是影響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因素之一,練習密度是固定時間內個體重復訓練的次數(shù),如以周為時間單位,某學生總訓練次數(shù)為七次,另一學生總訓練次數(shù)為五次,則訓練七次的學習其訓練密度就大,要保證練習密度的科學合理,也要參考學生的機體能力,練習密度直接影響訓練強度,和運動負荷成正比。
1.4 運動類型和組織方式
對于不同類型的體育運動項目而言,其訓練強度也不同,同時不同類型的體育訓練其組織形式不同,負荷強度也自然不同。對于新課而言,由于學生剛接觸,其訓練強度相對較小,對于綜合課而言,其訓練強度相對較大,在后期的體能訓練課和復習課中,訓練強度更大,運動負荷也就更大。
1.5 學生的個體差異
對于不同的學生而言,由于個體差異較為明顯,不同學生所能承受的負荷大小不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不同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差異極其明顯,以相同的訓練來說,不同學生的反應不同。例如,50米快速跑,部分學生的心率會達到180次每分鐘以上,而有的學生心率只有170次每分鐘,這就是不同的學生之間的機體差異。
2 如何判斷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大小
體育運動中,運動負荷是由時間、速度等因素來決定,訓練時間越長,速度越高,訓練強度就越大,訓練量也會隨之提升,相對的訓練負荷也就越大,在訓練負荷的控制中,要針對訓練量和訓練強度進行合理控制,才能做好訓練負荷的調控。由于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是相互影響的,且是相互制約,在調控訓練負荷時,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適當?shù)臏p少或者增加訓練時間,降低或者提升訓練強度,進而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控合適的運動負荷,最終促進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注重運動強度,忽視了學生的身體情況,就會收獲相反的運動結果,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并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當然教師如果一味地只注重訓練量,會限制學生體能的提升??刂七\動負荷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yǎng),如果不進行全面考量,則會顧此失彼,導致教學失衡,影響學生體能潛力的發(fā)展,限制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的提升,所以教師在調控運動負荷時,應該從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兩個方面進行入手,才能科學的調整學生的運動負荷,以合適的運動激發(fā)學生的體育潛能,提升學生的體育技巧。了解到影響運動負荷的關鍵因素,為判斷體育課運動負荷的提供了基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采用以下有效的詢問法、觀察法等了解學生的運動負荷的承受情況。如何判斷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大小,這是體育教學所要關注的,也是體育課運動負荷調控的方向,在日常的教學中,除了測量學生的脈搏和心跳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表現(xiàn),通過觀察和詢問學生運動后的表現(xiàn)、感受,而獲得較為詳細學生機體信息,為運動負荷的調控提供基本數(shù)據。第一,脈搏測量法,以中等強度體育訓練為例,學生的脈搏維持在130次每分鐘左右,不僅會收獲較好的鍛煉效果,訓練也不會超過學生的機體負荷;第二,詢問法,在訓練后,教師可以直接詢問學生自我感受,學生如果回答“極限了、很累、有點累、不累、很輕松、很開心”這些答案,都代表了不同的心率,也都反映了學生不同的運動負荷,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回答調整運動強度,以保證體育課的運動負荷學生的身體規(guī)律;第三,觀察法,學生在運動后身體會有明顯的變化,如呼吸加速、面色泛紅、面色泛白、滿頭大汗、步伐沉重,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身體變化進行運動負荷的調控,調整運動項目,如果學生在做完一組運動后不想說話,步伐沉重且行動緩慢,情緒不高,就表示運動負荷過大,超過了學生的運動負荷,教師就要積極調整學生的體育運動。觀察法可以直接了解學生的運動負荷情況,應用觀察法時,也可以觀察學生的練習表現(xiàn),如訓練時的動作質量、反應速度、運動的積極性等,通過這些均可以得出運動安排是否符合學生的運動負荷。
3 小學體育課運動負荷的調控方法
3.1 安排時間,調整運動負荷
小學體育課教學中要控制運動負荷,就要合理安排時間,科學調整運動負荷,保證運動總量負荷學生的身體機能,進而促進小學生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體育運動中,運動負荷的大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運動的強度、運動的時長、運動類型、運動的密度、學生的個體差異等,都是影響運動負荷的因素,考慮到些因素,要控制運動負荷,保證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發(fā)展學生的身心,體育教師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合理安排訓練時間,以學生的身體機能為準,設計安排合理的運動項目、運動量、運動時長,保證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的同時,也讓學生真正地愛上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提升自身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為了達到教學效果,不顧學生的身體機能情況,單純的以提升學生的體能為目的,盲目安排體育運動項目,一味地增加學生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在每一節(jié)體育課中都安排了高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此一來,不僅無益于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增加了學生的運動負擔,很多身體機能差的學生由于運動強度大而影響了身體的協(xié)調發(fā)展,造成肢體關節(jié)的損傷。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以一節(jié)課為準,合理安排時間,合理調整學生運動負荷,同時應該從長遠出發(fā),為學生制定長期的體育訓練計劃,借助合理的體育訓練計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推動學生的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例如:在學習《50短跑》一課時,教師可以制定學生訓練計劃,引導學生以計劃為準進行長期穩(wěn)定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注意休息,不要采用集中枯燥的訓練方式,同時也可以合理應用其他時間,如運用晨跑時間進行長期性的鍛煉,經過長期鍛煉,提升學生身體機能,為學生的運動奠定一定基礎,在前期的短跑中可以設置十分鐘的訓練,最后結合學生的整體運動能力,進行調整,逐漸增加到二十分鐘、四十分鐘,同時增加訓練量,通過循序漸進的運動,逐漸提升學生的個體機能。
3.2 豐富運動類型,控制運動負荷
影響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身體機能,控制學生的運動負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應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運動形式,借助多樣的運動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大大地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最終既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也讓學生的身體得到了鍛煉,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協(xié)調發(fā)展。結合不同形式的運動,教師可以將運動分為高強度、中強度和低強度三擋,然后結合學生的身體機能安排體育活動,例如,在學習《50快速跑》一課時,可以將一節(jié)課分為三段,第一段在課前十分鐘內向學生講授基本的運動常識,并組織學生做一些熱身運動;第二段,在課中時間段,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慢跑、往返跑等運動,為后期的運動打基礎;第三段,利用最后一段時間,鼓勵學生做蹲起等負荷量較小的運動,在剩余的幾分鐘時間內,讓學生自由運動,為后期的運動打好基礎。同時,為了更好地提升體育教學效果,達到控制運動負荷的目的,教師還可以引入趣味元素提升活動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達到調整體育課運動負荷的目的,能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突破自身的發(fā)展瓶頸,進而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yǎng)。
3.3 參考個體差異,分配運動負荷
由于不同學生的每身體素質不同,所以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機能差異調控運動負荷,教師應該在實踐教學中觀察學生運動后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負荷能力進行評估,同時在入學前應該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考察,了解學生是否有生理疾病,進而在體育訓練中以學生差異為準,進行運動負荷的調整,安排體育活動,防止因負荷過大而損害個別學生的身體健。例如,在體育訓練中,對身體素質較差或者有生理疾病的學生,應該盡量減少其運動強度,可以以強化學生理論知識為主,讓學生有鍛煉的意識,并為這一部分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體育運動計劃,如在短跑運動中,對于普通學生可以要求在8分鐘內跑完,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可以在12分鐘內跑完。在體育教學不斷革新的背景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鍛煉,以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跟蹤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鼓勵學生自主監(jiān)測自己的睡眠、食欲情況,通過對這些因素的綜合分析,為學生體育課的運動安排提供基礎數(shù)據。
3.4 優(yōu)化運動體系
全民運動背景下,小學體育課教學受到了極大關注,意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推動學生的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為個調控好體育負荷,保證學生有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應該重視體育運動教學體系的優(yōu)化和調整,保證學生在良好的運動體系中快樂運動,逐漸提升自身的身體機能。運動負荷調整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有效實施,但是還是離不開長時間的規(guī)劃,借助有效的體育運動體系,以調控運動負荷為主,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體育運動環(huán)境,小學生身體機能發(fā)展還不夠全面,在設計體育強度、訓練時長時,應全面考慮到學生的身體機能,以學生的運動負荷為參考設計體育運動。運動負荷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參考指標,控制好運動負荷,可以全面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運動負荷要結合學生的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設計運動計,在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運動量的同時,又要達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更要保證運動量在學生身體機能的承受范圍之內。小學階段,體育作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建設完善的課程體系,才能更好的把控訓練量和強度,保證體育運動負荷學生的成長需求和運動需求,才能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構建小學體育運動體系時,以學生的體育情況為基本標準,通過和學生的實際溝通了解和掌握的身體機能、體育興趣,同時可以了解學生日常運動時間掌握其運動特點,接著結合學生的情況制定適合學生運動計劃,計劃中包含學生可承受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長、運動類型等,在后期體育負荷調控中,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的個性化體育運動計劃書為準實施教學。由于小學生體能發(fā)展差異極大,在構建運動體系時,要考慮學生的個人差異,體育運動是長期的,且比較系統(tǒng)化,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對體育運動的時間也要進行合理安排。在構建體育運動體系的過程中,對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進行了控制,實現(xiàn)了有效的體育負荷的調控,保證體育運動在量和強度上滿足小學生身體需求。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控制學生的運動負荷是為教學提供了基本的參考數(shù)據,也讓學生的體育鍛煉有了更好的保證,教師科學的考量學生的身體機能,科學制定教學計劃,不斷調整學生的運動負荷,進而不斷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的協(xié)調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