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權 黃媚
青年教師具有良好的學理基礎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是一所學校發(fā)展的中堅力量。青年教師要跨越“解題”“教學”“教研”三重門,走出一條專業(yè)進階特色之路,助力學校高水平、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跨越“解題門”,進階為勝任型教師
青年教師從學生轉變?yōu)榻處?,必然要跨越第一道專業(yè)門檻“解題門”。
研究權威試題,確保量的積累。青年教師入職之初,應首先解答近五年高考試題,了解命題形式,標注命題要點,做好解題筆記。另外,青年教師應培養(yǎng)自我解題敏感意識,及時解讀最新權威模擬試題,把握本校、本班學情。
遵循命題規(guī)律,注重質的提升。青年教師不可盲目追求解題數量,而應深挖權威試題背后的命題意圖和考察要點,將直觀感知上升為理論分析。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愈發(f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強調在真實情境中考察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如要求學生寫演講稿、觀后感、慰問信等。青年教師只有遵循命題規(guī)律,站在理論高度分析改革趨勢,方可在日常作文教學中有的放矢。
二、跨越“教學門”,進階為匠人型教師
青年教師要努力在教學實踐中生成經驗與智慧,跨越“教學門”,成長為一名匠人型教師。
提升教材處理能力,把握學科重點內容。2019年9月,廣東省全面鋪開使用統編教材,統編教材的編排結構、內容重點都與人教版、粵教版有所區(qū)別。青年教師需以高考評價體系和本學科課程標準為綱,深度研究新舊教材差異之處,運用新理念、新教法處理新教材。
修煉課堂駕馭能力,學習教學實踐智慧。青年教師如何站穩(wěn)課堂?首先要向同僚學習,青年教師只有在同具“匠人氣質”的教師共同體中才能得到最快成長;其次要進行自我教學反思,教學智慧是在不斷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生成的;最后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尊嚴,學情前置是每一位青年教師需要遵循的教學原則。
培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驅動教育理念更新?!盎ヂ摼W+”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呼吁新型教師的出現,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成為當代青年教師的新課題。作為青年教師,應著眼于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
三、跨越“教研門”,進階為專家型教師
青年教師要跨越“教研門”,由匠人型教師進階為專家型教師,需做到以下三方面。
閱讀是基礎。青年教師應廣泛閱讀教育教學書籍、專業(yè)書籍、跨學科書籍等,了解杜威、佐藤學、孫紹振、鐘啟泉等人的教育理念,以充實理論知識,豐富底蘊修養(yǎng)。另外,閱讀更要有聚焦意識。拿語文學科來說,青年教師如若聚焦高考作文,需反復閱讀王榮生的《寫作教學教什么》、榮維東的《交際語境寫作》、鄧彤的《寫作教學密碼》、余黨續(xù)的批判性思維的相關著作等。
反思是關鍵。反思是促進教師知識結構優(yōu)化、教研能力提升的根本路徑。青年教師一方面可從各類比賽課、網絡直播課、名師示范課、優(yōu)質常態(tài)課中進行反思,另一方面也可反思自我教學實踐的亮點與不足。反思可從教學設計的框架、材料的選取、任務的設計、提問的方式等角度切入,青年教師反思時應該避免面面俱到,聚焦某一點深入研究后再進行課堂實踐。
寫作是保障。閱讀和反思的成果需要通過寫作呈現。青年教師入職前三年囿于緊張的教學工作,往往忽視日常的寫作或對寫作有畏難情緒。從內容上講,寫作可從寫隨筆開始,例如記錄每節(jié)課的備課思路、課堂教學機智表現、師生互動對話、某個學生的違紀行為等,任何一個讓教師有反思的點都可以隨時記錄。
高中青年教師通過跨越“解題”“教學”“教研”三重門,打破狹隘教學經驗和傳統教學實踐的束縛,積累教學技能和專業(yè)智慧,逐步成長為一名反思型實踐者,進階為一名專家型教師,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