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林
(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附屬漣水醫(yī)院腫瘤內科,江蘇 淮安 223400)
乳腺癌是一種發(fā)生于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生率居女性癌癥發(fā)生率首位,嚴重威脅我國女性的生命健康與安全[1-2]。化療是臨床治療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主要通過利用抗癌藥物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分裂,進而達到破壞癌細胞、控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的目的[3-4]?;熕幬镌跉⑺腊┘毎耐瑫r也會損害患者機體的正常組織細胞,極易引起相關不良反應。惡心嘔吐是化療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不僅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影響其治療依從性[5]。然而,為了進一步控制乳腺癌化療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臨床多會選擇各種止吐方法,但為了提高預防效果并減少惡心嘔吐的發(fā)生,臨床需明確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的影響因素,以確保預防及處理措施的針對性。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行化療的88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惡心嘔吐發(fā)生現狀進行總結,并分析相關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行化療的88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有無惡心嘔吐發(fā)生分為發(fā)生組(n=21)與未發(fā)生組(n=67)。發(fā)生組年齡34~65 歲,平均年齡(50.17±5.32)歲;未婚6例,已婚15例。未發(fā)生組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50.22±5.38)歲;未婚38例,已婚29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相關臨床檢查確診為乳腺癌,且符合化療適應證者;②具備正常溝通交流能力者;③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tǒng)或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②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③研究依從性差者。
1.2 方法 收集兩組患者年齡、病理分期、暈車史、既往妊娠反應情況、化療途徑、焦慮情況與合并疾病等。病理分期:主要分為Ⅰ期、Ⅱ期與Ⅲ期,Ⅰ期為原發(fā)腫瘤原發(fā)腫瘤<2 cm,且淋巴結無轉移;Ⅱ期為原發(fā)腫瘤原發(fā)腫瘤>2 cm,且腋淋巴轉移,淋巴結活動;Ⅲ期為原發(fā)腫瘤原發(fā)腫瘤>5 cm,且腋淋巴轉移,淋巴結固定。妊娠反應:主要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主要根據不影響進食、進食減少且伴隨體質量明顯下降以及營養(yǎng)不良劃分?;熗緩剑褐饕o脈化療與腹腔化療。焦慮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調查,包括焦慮、害怕、驚恐、發(fā)瘋感、不幸預感、軀體疼痛、手足顫抖、乏力靜坐不能及心悸等項目,SAS<50 分表示心理狀況正常,SAS≥50分表示存在焦慮癥狀。合并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與腦血管疾病,合并其中一種或一種以上則定為存在合并疾病。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進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乳腺癌化療患者的單因素分析 88 例乳腺癌化療患者中,發(fā)生惡心嘔吐21 例,發(fā)生率為23.86%。發(fā)生組與未發(fā)生組病理分期、合并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年齡、暈車史、既往妊娠反應情況、化療途徑與焦慮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乳腺癌化療患者的單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45 歲、暈車史、妊娠反應嚴重、靜脈化療以及SAS≥50 分是乳腺癌化療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乳腺癌屬于女性群體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病死率,且近年來呈年輕化發(fā)展趨勢,嚴重威脅我國女性的身心健康[6]。化療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能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在接受抗癌藥物化療的同時,患者極易出現不良反應,尤其是惡心嘔吐[7-8]。本研究結果顯示,88例乳腺癌化療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21例(23.86%);提示惡心嘔吐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
針對惡心嘔吐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45 歲、暈車史、妊娠反應嚴重、靜脈化療以及SAS≥50 分為乳腺癌化療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①年齡<45 歲:年齡<45歲的乳腺癌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更高,主要是因為<45歲患者的內分泌激素正處于旺盛時期,當接受抗癌藥物治療時,其機體所產生的應激反應更強,進而增強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9-10]。②暈車史與妊娠反應嚴重:通常情況下,存在暈車史與妊娠反應嚴重情況的患者,其機體前庭的敏感度較高,故接受化療時,機體應激反應也會比無暈車史、妊娠反應輕的患者較為嚴重。當患者的前庭受到刺激時,則造成前庭功能失衡,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腸出現逆蠕動,最終產生嘔吐。因此,暈車史與妊娠反應嚴重患者惡心嘔吐發(fā)生率較高。③靜脈化療:不同的化療途徑也是引起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采用靜脈化療患者的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較高,主要是因為,選擇靜脈進行化療所使用的藥物主要經過靜脈在人體進行循環(huán),經肝臟代謝少,導致機體血藥濃度較高,難以減輕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④SAS≥50分:若患者的焦慮程度嚴重,其負性情緒會影響神經遞質(多巴胺、5-羥色胺、組胺等)過度表達,進而刺激催吐中樞,最終引起惡心嘔吐??梢姡橄侔┗颊呋熐暗慕箲]情緒會進一步增加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針對上述危險因素,在化療前應積極了解患者的疾病情況并評估其心理狀況,以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減少惡心嘔吐的發(fā)生。如患者在化療后出現惡心嘔吐,需及時予以止吐措施,如選擇蒽環(huán)類藥物、環(huán)磷酰胺等進行干預治療。
綜上所述,惡心嘔吐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較為常見,年齡<45 歲、暈車史、妊娠反應嚴重、靜脈化療以及SAS≥50 分是該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臨床應積極明確患者以上因素,及時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以盡可能減少惡心嘔吐的發(fā)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并確保其化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