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日函悉,茲奉復如下:
一、清詞仕履及次序(一至十冊)已依來函修正,亦間有仍舊者,則以避煩冗及不愿調動太多也(各冊多已釘裝)。徐石麒乃另一人,不必覆核。張純修乃廬州府知府,非知縣。關于仕履籍貫等,因此書之歷史性不強,故可不太嚴格,反而編者口氣和體例須注意耳,因此尊處此項工作可暫停。
二、引用書目,本擬以專集以外者為準,尊處已寫出者,盼寄下以便參用,因亟待合龍也。
三、補人極難,廿年來逝世者不絕,補不勝補,(已盡可能在《廣篋》中選補矣)只能靈活運用耳。劉融齋詞此間覓不得,查系在其著作……六種之內,如滬上可覓,請選四五首寄下,以便補入,但須從速。張叔未詞未必佳,袞甫則罕作。
四、索行稿如已就,請寄下,因次序等有變遷,只能在此定稿。
五、人的次序,當時曾與兄商定,雖系斷代為書,但不是歷史性的,因此略按其人之年歲為次第。錢牧齋乃因其年長,且仕清,故以之冠首,亦非僅因其為貳臣也。至歿于民國之人已一律稱為附錄(二字系近加),如此尚不太顯矛盾,其中年歲太幼者,自可從刪,惟吳梅沒年已高,似不必刪去。因所謂清者,只以表年代,不必論其與清有關系否也。不然,明遺民之列入又矛盾矣。
六、整理工作繁瑣已極,不但須逐字細校,且剪貼時,裝釘時,鈔寫時,有無數(shù)疏漏。有一詞僅貼半闋的,有調名字數(shù)全錯的,如不校正,無以對人。校改則繁冗已極,弟精神遠不如前,助手又極難覓,且經(jīng)濟困難,如何養(yǎng)士。又參訂之書,手邊幾于無有,只期勉可出版,供人指摘呵罵,便心滿意足。現(xiàn)所慮者,出版機關對之印象不佳,不允出版,則事全休矣。緣個人萬無出版之望也,故不能(不)盡力之所及,勉求像樣也。至完善與否,幾不敢想及矣。
弟目力腦力日漸衰敗,故心尤著急。其五代十國文現(xiàn)同時整理,則尤繁難矣。先此奉復,余頌 秋安!維釗兄
綽上 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