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豪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我國的體育強國建設,將我國建設為體育強國。體育教學是整個學校體育活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在建設體育強國的進程中學校體育的體育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馬克思社會科學方法論是經得起實踐的,是科學的,是正確的,將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用于指導體育教學活動,可為體育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可用以實踐為基礎的方法對體育教學過程進行系統(tǒng)淺析,從而為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者和傳授者提供一些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社會科學方法論?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049-02
一、以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看體育教學
馬克思主義所堅持的是唯物主義,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將體育教學活動中參與學習的學生看作主體,教師需要結合學生主體的客觀實際情況出發(f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做到以材施教各有不同,協(xié)同教育突出重點抓住特性,注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體育與德育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意識,通過鍛煉強健學生的身心,以及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心理素質與意志品質。以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來看體育教學有助于創(chuàng)建多種形式多種類別,適合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課堂,使其在體育教學中感受到技能的培養(yǎng)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不僅僅為學生培養(yǎng)了一到兩種運動技能還能為學生以后進入社會打下適應社會的基礎。
二、馬克思社會主義科學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馬克思社會主義科學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只有先進的、科學的、正確的研究方法理論才能讓人們信服。切合科學實際的把唯物主義和辯證的思維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去,是能夠為體育教學的實踐提供指導性的方法論。
(一)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唯物史觀指導體育教學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始終堅持的,人類社會的運作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其是連續(xù)性與非連續(xù)性的統(tǒng)一,也是曲折性和非曲折性的統(tǒng)一。把連續(xù)性與非連續(xù)性,曲折性和非曲折性拿到體育教學中同樣適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考慮到學生不同階段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身心特征,不同年齡、性別、階段的學生所傳授的運動技能以及教學內容都應該符合事物的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把握教與學的形式,都要符合學生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同樣的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于運動技能的學習也是要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不能急于求成,學生學習運動技能一般從模仿開始由不會到不太會再到熟練慢慢到一種固化階段最后形成自動化。不僅學生的學要遵循規(guī)律教師的教學也要遵循規(guī)律,由簡單到困難,由淺入深,從分解技術動作到完整技術動作,循序漸進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理論與運動技能。體育教學過程也要體現(xiàn)規(guī)范性,體育教學的目標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總結,多講解講規(guī)則重紀律,塑造出一個個健康的體魄與靈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曲折性和反復性。在教育過程中,最易出現(xiàn)的問題便是部分學生不配合不積極,或者是因為其對體育的反感,或者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的心理原因,以致教育活動出現(xiàn)困難。體育教師要合理應對曲折與反復規(guī)律,做到了解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個體制定相對措施。教師本身也要始終保持對教育行業(yè)的熱情,深愛體育教育事業(yè)。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堅持的唯物史觀貫徹到體育教學中去,作為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的理論支撐。
(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以實踐為基礎指導體育教學
注重實踐是在方法論的指導下強調的重要指導思想。實踐是諸多科學理論的基礎,實踐也是社會生活的本質。體育教學活動過程,說到底無非也是一個實踐過程,教師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中,體育教師就應當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了解每個學生,將將要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技能符合現(xiàn)實應用,能讓學生切實的掌握一到兩項的教學技能,使其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參與并應用,讓其能在離開學校后回歸家庭與社區(qū),在家庭體育里能和親人有體育互動,在社區(qū)體育中有場地有器材能夠將在課堂上學習的東西應用與發(fā)揮出來。
將馬克思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運用到體育教學活動中來。在體育教學中,實踐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確保體育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流暢性,首先體育教師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深入研究,探究其根本原因,解決一堂課的不足。將實踐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進行總結,通過不斷地實踐去檢驗理論,并且在不斷檢驗中去發(fā)展現(xiàn)有的理論。
眾所周知,我們學習運動技能需要一定的時間。體育運動是不可能速成的,是需要不斷練習的。學生在學習后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以及經常在實踐中運用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使自身得到糾正,教師也只有在一堂課的結束才能總結出這一堂課的得與失,讓以后的課堂可以更加完善,才能不斷地總結自身的經驗。因此,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都要通過不斷地實踐來完善自身的學習經驗。將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實踐基礎應用到體育教學中,使得學生和老師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再將經驗運用到大量實踐,能使得學生技能日益精進,教師教學方法與形式更加符合學生需要。體育教學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指導。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要綜合自身的水平來考慮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因此,體育教學要結合實踐,需要在科學的實踐觀的指導下進行,只有建立在實踐上,整個完整教學過程才會具有科學性完整性,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驗證體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
(三)以矛盾觀指導體育教學
矛盾觀科學的說明了矛盾是具有特殊性的,矛盾的特殊性的存在就要求體育教學活動就必須要堅持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體育教學中也必須注意矛盾的特殊性,堅持在體育教學中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學生在運動技能的初級學習階段往往會出現(xiàn)過分追求完成度,從而導致重要的技術動作細節(jié)出現(xiàn)錯誤,或者是過分注重細節(jié),導致技術動作不具備流暢性,動作間形成脫節(jié)。以籃球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為例,部分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過分較快追求完整性導致其可能會在行進間投籃時出現(xiàn)投籃手技術動作不準確,速度過快沒有高度形成不正確的技術動作,或者是過分注重細節(jié),導致一些學生在完整練習時候找不到合球時機與起跳時機,從而根本無法完成行進間的單手肩上投籃完整技術動作,但是其在分解動作卻能完美做出。對出初學者而言,流暢性和準確性是難以兼得的,因此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分開看待問題,既不過分強調分解也不過分強調流暢,完美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
體育教學中同樣要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相對于成人的標準,籃球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就有些大了,他們不能完美掌控球,不能把握控球的節(jié)奏,以及由于球的重量以他們的力量大多不能正常投籃,嚴重影響到小學生對于籃球技術動作的學習,可能會影響到部分學生對這一項目的熱情。為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來解決問題,應當引進使用適合學生使用的小號籃球以及降低過的小型籃球框籃球架,把籃球場地縮小至適合這一年齡段學生體能的面積。這樣小學生在學習籃球時候基本可以完成正常的技術動作,不至于泯沒他們的學習興趣與運動熱情。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體育教師才能完整地領會課程任務的目標,學生學習的目標以及學生的運動需求。
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矛盾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都是存在的,在多種多樣的矛盾中也會存在主次之分。理清教學活動中的主次矛盾,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體育教學活動中產生的矛盾處理妥當,使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能夠更好地學習運動知識與技能。
(四)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對體育教學的指導
作為社會性的價值觀,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給學生們提供明確的指導,具有導向作用。人生觀分為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出價值,在其個人的自我歷練中走向成功。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全面提升個人素養(yǎng),培養(yǎng)堅定的理想信念都是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的引領。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貫穿到體育教學中,和體育教學的人格培養(yǎng),意志品質培育等相串通,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不僅僅是單純的體育運動學習還是在進行意志品質人格魅力的磨煉。
我國學校體育是要在培養(yǎng)學生具有健全的體魄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精神。體育教學同樣是對學生精神文明的建設,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培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大有不同,首先體育教學基本是在室外或者開闊的運動場地進行,進行教學的體育項目,都會給學生帶來困難,可能有的學生就會中途放棄,或者有的學生不自信。例如,在中長跑3000米教學中就存在很多學生放棄,如此會進一步會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這時候教師應該給予相應的鼓勵,身邊的同學也應該給予鼓勵,面對多方的勉勵學生可能會堅持下來。這就對其具有較大影響,就會更加相信自己,面對困難也不會輕言放棄。
馬克思社會科學方法論價值觀人生觀對于體育教學的指導與應用,能夠有利于學生在成長階段魂的鑄就。樹立積極地人生觀價值觀導向學生個人受益終身,社會也會更加進步。
三、結語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是能為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提供方法論指導的科學理論,其完美適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馬克思社會科學方法論貫穿整個體育教學過程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在體育教學中為體育教學提供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培養(yǎng)也提供了指導思想,能夠更好幫助教師理解體育教學的本質與方法。
參考文獻:
[1]劉麗紅.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哲學基礎及其應用[J].現(xiàn)代交際,2019(05):228+227.
[2]趙佳琪,辛紹軍.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起源及發(fā)展探究[J].新西部,2018(17):1+23.
[3]羅立潔.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實踐中的運用研究[J].世紀橋,2018(02):43-44.
[4]呂雙雙.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在社會工作本土化中的運用[J].河南農業(yè),2017(21):55-56.
[5]李春桃.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指導社會工作實踐[J].唯實(現(xiàn)代管理),2017(05):22-23.
[6]龐先鋒.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在體育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J].人間,2016(16):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