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泉
【編者按】 數(shù)學是嚴謹?shù)目茖W。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數(shù)學“一是一,二是二”。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數(shù)學問題似乎難有定論。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開辟“牛角尖里的數(shù)學”專欄,選取一線教師們普遍關心的“有爭議”的問題,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流、借鑒的平臺,以期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爭議”的問題達成一個比較清晰的共識,也歡迎大家提問共討。
“x=5”是不是方程?這是一線教師們經(jīng)常爭論的一個問題。本人認為,對這個問題要進行分類討論:
一、從方程的文字定義來說
根據(jù)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對方程的文字定義“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作方程”來說,“x=5”絕對算是一個方程。因為它符合方程定義的兩個要素——首先它是等式,其次含有未知數(shù)“x”。
二、從方程的功能價值來說
如果基于“方程是在未知量與已知量之間建立等量關系,從而求得問題解決的一種思維工具”的功能價值來說,“x=5”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方程。原因有兩個:一是這個方程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它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二是未知數(shù)“x”的值已經(jīng)確定(就是5),“x”已經(jīng)不是真正的未知數(shù)了(這就好比甲問乙:“張老師,請問您貴姓?”)。
三、從解析幾何的表達式來說
如果從解析幾何的表達式來說,“x=5”確確實實是一個方程。它描述的是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通過“x=5”這個點,并且平行于軸的直線(如下圖)。
啟示:
1.思考問題從目標切入才更有價值。比如我們討論“‘x=5’是不是方程?”這個問題之前,恐怕我們更應該先反問自己:“判斷‘x=5’是不是方程,我們的目的是什么?”
2.摒棄二元思維才能對問題達到全面理解。長期從事一線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工作,容易讓人形成“嚴謹有余,變通不足”的思維定式,尤其容易落入“非此即彼,不對就錯”的二元思維窠臼之中?!胺诸愑懻摗笔窍季S局限性的良好思維方法,值得我們大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