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鶯 秦文東
(1.上海市楊浦區(qū)控江醫(yī)院麻醉科,上海 200093;2.上海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麻醉科,上海 200081)
結腸癌晚期的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療法,約有超過60%病人可接受手術外科療法,但開腹手術、疼痛劇烈、血流動力學變化、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極易引發(fā)氧化應激反應,導致氧化應激指標上升,導致炎性反應,對手術預后和臨床效果產(chǎn)生嚴重影響[1]。同時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在開腹手術期間加重機體的免疫抑制,主要表現(xiàn)為細胞免疫功能抑制[2]。圍術期的氧化應激反應和炎性反應與麻醉藥物、麻醉方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瑞芬太尼具有快速清除。迅速起效等優(yōu)越性,因具有獨特的化學結構,屬于新型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本研究觀察結腸癌腔鏡下手術進行瑞芬太尼復合麻醉對病人術后氧化應激和白細胞介素(IL-8)的影響。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臨床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診治的結腸癌腔鏡下手術病人80例,納入標準: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本研究,全部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協(xié)議;無語言溝通障礙、智力障礙、神志清晰、生命體征平穩(wěn);經(jīng)病理切片和結腸鏡檢查明確診斷結腸癌[3],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I-II級。排除標準:對麻醉藥物過敏者、精神障礙、癲癇、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半年內消炎藥、鎮(zhèn)痛藥物服用史、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凝血功能異常、心臟傳導阻滯、心律失常、肝腎、心腦嚴重病變者。結腸癌Dukes分期:I期44例,II期36例;體重52~63 kg,平均(56.8±2.4)kg;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4.6±3.2)歲;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根據(jù)隨機對照法分組,分為觀察組(n=40)、對照組(n=40),觀察組結腸癌Dukes分期:I期22例,II期18例;體重52~63 kg,平均(56.9±2.4)kg;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4.7±3.2)歲;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對照組結腸癌Dukes分期:I期22例,II期18例;體重52~63 kg,平均(56.8±2.3)kg;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4.6±3.1)歲;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兩組的結腸癌Dukes分期、平均體重、平均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予以瑞芬太尼復合麻醉,對照組進行舒芬太尼復合麻醉,術前禁水2 h,禁食8 h,連接腦電雙頻指數(shù)BIS、吸引器、監(jiān)護儀,予以上肢靜脈通路常規(guī)建立;麻醉誘導:靜脈輸注0.8 mg/kg羅庫溴銨注射液、1 μg/kg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0.1 mg/kg咪達唑侖注射液、2 mg/kg丙泊酚注射液,完成肌松后將氣管導管插入,予以間歇正壓機械通氣,將相關通氣指標進行調節(jié),100%吸氧濃度,2L/min潮氣量,吸呼比為1:1.5,12次/min通氣頻率,8~10 mL/kg潮氣量;麻醉維持:對照組予以靜脈泵注2~5 mg/kg·h丙泊酚+1.3 μg/kg·h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觀察組予以靜脈點滴2~5 mg/kg·h丙泊酚+0.2~0.4 μg/kg·min瑞芬太尼注射液,間斷靜注0.2 mg/kg羅庫溴銨肌松,按照心率、血液調節(jié)麻醉,當收縮壓低于90 mmHg或平均動脈壓低于1/3基礎值時,予以麻黃素6 mg靜注,心率低于50次/min時,靜注阿托品0.5 mg,躁動時予以異丙酚0.5 mg/kg。完成手術前半小時予以肌松藥停藥,結束前10分鐘麻醉藥物停止,待病人生命體征平穩(wěn)、恢復意識予以氣管導管拔除。拔除氣管導管指征:血氧飽和度超過95%,呼吸頻率16~25次/min,潮氣量超過300 mL。藥物與試劑為: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商品名:瑞捷;生產(chǎn)企業(yè):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生產(chǎn)企業(yè):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
2.1兩組各項臨床指標分析 觀察組的拔除導管時間、蘇醒時間、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臨床指標分析分)
本研究觀察結腸癌開腹手術應用瑞芬太尼復合麻醉對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和白細胞介素-8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拔除導管時間、蘇醒時間、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萬濤等[4]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研究發(fā)現(xiàn),臨床常用的麻醉藥物為丙泊酚,可對細胞因子的釋放進行調節(jié),在此基礎上予以復合麻醉有助于提高麻醉的安全性[5-6],與舒芬太尼比較,瑞芬太尼復合麻醉對呼吸系統(tǒng)的抑制作用較為緩和,不良反應發(fā)生較少,病人可迅速恢復[7-8]。手術引發(fā)的全身炎性反應狀態(tài)機制較為復雜,其中IL-8、IL-4、CRP等細胞因子主要為免疫細胞激活后生成,具有較強的生物學效應[9-10]。C反應蛋白是機體對組織受損后的保護性反應機制,術后促炎因子大量釋放入血,IL-8指標顯著增高[11-12]。綜上所述,結腸癌開腹手術進行瑞芬太尼復合麻醉科降低氧化應激反應,減輕炎癥,降低術后白介素8(IL-8)指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