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紅梅
{關鍵詞}基礎教學 ?少數民族 ? 漢語教師
{摘 ?要} ?基礎教學;讀與寫相結合;實踐中學習引導 ,教師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并持之以恒。應該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有先進的思想,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科教興國”“教育興則國家興”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將是一個從觀念,思想到方法,行動都是全新的教育。教育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
一、鉆研教材,深入有效的選擇教學方法
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qū)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數民族以蒙古族為主,還有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俄羅斯族等,漢語基礎教學的教師必須要鉆研教材,備好課,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是漢語教學的關鍵,要設置教學計劃、教學目的,了解課程設計訓練方法。還要多關注身邊的課程資源,拓寬漢語基礎教學的視野。
二、通過觀察、思考去引導理解課文:
教授少數民族學生漢語知識需用淺濕、明快、形象、生動的文字和畫面有機結合,全面反映了文中蘊含著發(fā)自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按照邊講邊引導邊看邊想的觀察順序,引導學生通過對文字文章畫面的認識初步讀識字懂課文,做到心領神會。并讓學生把自己觀察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鼓勵學生們能夠在學習中取長補短,提高識字、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加強漢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讓學生邊讀過程中邊欣賞邊規(guī)范語調,百讀不厭、越讀越有滋,充滿詩情畫意,只有通過朗讀的強化訓練,才能讓學生在提高朗讀水平的同時受到美的陶冶。要多用錄音播放形式讓學生跟著試讀、復讀、跟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的漢語閱讀興趣和熱情,要敢于大膽去學習去閱讀。如課文《草原》,在講這一課時,因為學生很多來自草原所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欣賞、去感受、去體驗、去表達,讓學生用語言勾勒出所熟悉的草原美景,激發(fā)學生對草原的熱愛。激起了閱讀興趣和閱讀愿望,體現(xiàn)人文的精神。
漢語基礎教學實踐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文字與圖畫相結合 :漢語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連封面都是極易引起學生注意的圖片,而漢語課文中大部分插圖就包含有聲情并茂的故事情節(jié)。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漢語課中的插圖,讓學生先看圖,然后圖文對照讀課文。由于這些插圖非常生動具體,有圖像信息轉化為文字符號,這對理解課文內容是很有幫助的。這樣安排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
(二).閱讀與理解相結合: 如果說“讀”是對信息的輸入,那么“說”就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yǎng)少數民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耙?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說的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在漢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
(三).熟讀與認知結合: 情景表演是學生最喜歡、最受歡迎的表現(xiàn)形式。漢語課的課文大多是聲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是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小蝌蚪找媽媽》,可以讓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自找伙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jié),來檢驗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表演的淋漓盡致。
(四).閱讀與書寫相結合 :寫離不開讀,讀為寫打好基礎。就要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好習慣,讓學生借助讀學會寫生動形象的一句話或幾句話,為練習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如《夸家鄉(xiāng)》,就可以讓學生先夸自己的家鄉(xiāng):比如家鄉(xiāng)的迷人風光或是豐富物產,或者家鄉(xiāng)的變化或是可以暢想家鄉(xiāng)的未來。老師則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話寫下來,這樣也會促使學生多注意自己身邊的事物,觀察身邊的變化。
三、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
?多種媒體的綜合使用,能將漢語課的內容以聲感、形感、色感、動感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使其在學生的大腦里留下鮮明的形象。令人賞心悅目。為了達到激發(fā)興趣,深化認識,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采用多種媒體的組合使用:導入重插圖,用投影,朗讀用錄音,在基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助自制的投影片,投影具有直觀性、形象性、靈活性、實用性、新穎性體會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美感,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在連看帶想的思維活動中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五、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教師應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應該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先進的思想,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當好一名教師,還要有事業(yè)心,有責任感。堅定信心、正確定位,通過教書育人,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為了邊疆地區(qū)少數民族能夠更快更好的使用通用語言,達到漢語普通標準水平,漢語基礎教師,要更加努力的教書育人,通過教育教學,使少數民族學生成為為社會服務為祖國建設做貢獻的人才。
參考文獻:1、倪文錦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岑運強.語言學概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 ? ? ? 3、陳潮華.試談新疆民族語言教學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J].語言與翻譯,2004(2).
4、課程教材研究所 少數民族漢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民族中小學漢語教學記稿》.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