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懂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發(fā)展的差異尤為明顯,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種植業(yè)的發(fā)展是農業(yè)經濟中最重要的地位。甘薯作為種植業(yè)的常見作物,培育優(yōu)質高產甘薯可以加快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甘薯除了具有谷物功效外,還因其天然的原花青素、特定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以及其抗氧化、抗菌、抗癌、抗衰老、美容護膚等功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甘薯作為一種塊根作物,發(fā)端于美國,其種植管理中心設在中國。其配套設施的種植管理方法及對策具有增產、高產、適應性廣的特點。它是中國的主要作物之一。甘薯葉清脆可口、營養(yǎng)豐富而受消費者喜愛,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及市場競爭力。葉用型甘薯的種植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要有一套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葉用型甘薯;栽培技術
近年來,隨著每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的飲食結構都發(fā)生了全球性的變化。甘薯的消費已由日常飲食向副食轉變,由粗糧向精糧轉變,由種植飲食向城鄉(xiāng)人口轉變。甘薯是當地的主要作物。長期種植面積達4666.67hm2。近年來,根據“一改三改五營銷促進”的甘薯蓬勃發(fā)展,“一改”指的是改變類型;“三變”是指由晚播改為早播,增加甘薯小麥粉含量。肥料是一種平衡肥料。將粗種轉化為科學研究,提高甘薯產量;“五個市場推廣”是指甘薯寬脊頂技術、地膜覆蓋技術、莖線蟲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和解毒紅薯的市場推廣。種植技術為甘薯的高效生產確立了標準。生產能力由原來的22.5t/hm2增加到目前的37.5t/hm2,年產值超過45000元/hm2。按生產加工,年產值可達7.5萬元/hm2。葉用型甘薯,稱紅薯葉、地瓜葉、為旋花科甘薯屬植物,是經人工選擇而選育出供食用嫩莖葉的品種,其營養(yǎng)豐富,富含各種蛋白質、脂肪酸、粗纖維、干物質、維生素等,同時具有潤腸通便的保健作用。是近年來消費者喜歡的功能性新鮮蔬菜之一,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及市場競爭力,種植面積也逐年增大。
1 品種選擇
在選擇甘薯種子時,首先要根據種植區(qū)域的自然天氣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種子,這樣可以在后期收獲時增加產量;在甘薯種子的形狀上,應選擇圓潤飽滿的種子,其發(fā)芽率比干種子高;在種子購買渠道方面,不要貪圖小利,購買那些沒有商標和相關營業(yè)執(zhí)照的地方,選擇正規(guī)的渠道,這樣種子的質量和安全才能得到保證。茂名地區(qū)種植的葉用型甘薯以臺灣番薯葉、廣薯菜1號和廣薯菜2號為主。買了甘薯種子后,不要急于撒種。可以對甘薯種子進行初步處理??梢韵葘⒏适矸N子浸泡在溫水中,以加快甘薯種子的發(fā)芽率,促進甘薯增產增收。種子早期處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為了提高甘薯成活率,培育高產優(yōu)質甘薯的關鍵因素。
2 整理土地
在甘薯種植過程中,土壤是最基本的先決條件之一。在種植甘薯之前,要對土地進行整理,可以進行春耕,并對土地進行重新整治和整理,有利于甘薯的生長發(fā)育。首先,要選擇陽光充足的土地,使甘薯能夠吸收陽光;其次,對土地進行深耕和耕作,使土壤中的一些養(yǎng)分能夠供給甘薯,使甘薯能夠吸收足夠的養(yǎng)分,有利于甘薯后期增產增收的效果。
3 栽培季節(jié)與方式
浸種后,可在適當的時間播種。適時播種可以加快甘薯出芽概率,促進后續(xù)收獲產量和收入的增加;其次,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機械化設備,可以準確確定種植間距,使每一個甘薯都能吸收所需的養(yǎng)分,而不會造成種植過密、甘薯營養(yǎng)不足、營養(yǎng)不足而造成干黃,從而影響甘薯的品質。必須結合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加快甘薯增產增收的作用,促進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育苗是甘薯生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苗期為3月中旬。在種薯生后,必須加強管理。在脫皮過程中,利用35~38℃的高溫生牙3~4d,防止苗期積水和床溫過高。覆蓋塑料膜的幼苗應經常睜眼或解開塑料膜兩側的舉升氣體,防止因缺氧對苗床造成損害。苗期管理方法是早期催芽與中蹲相結合,中后期領先,從而達到早芽、多芽、生長的目的。葉用型甘薯在適宜的條件下可終年生長,當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就可種植,露地栽培季節(jié)為3~11月。一般作1年生栽培,間、套間作均可,可用于新開墾地或沒有改良的瘠薄地上種植。此外,在新開辟的果園、經濟幼林中套種也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甘薯的種植產量與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氣候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植被的光覆蓋度、土壤水分和土壤表面熱。光水分和土壤表面熱的變化會影響甘薯顆粒的生長和品質。此外,當地的降水也會影響甘薯的生長和產量,在雨季和汛期,過多的降水會淹沒甘薯顆粒,使其無法呼吸和生長,大大降低甘薯產量。只有適當的降水才能使甘薯生長良好。冬夏季晝夜溫差大,降水少。陜西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干燥,因此,在種植甘薯時,應選擇雨量集中的實體進行播種,選擇顆粒飽滿、水分充足的甘薯粒。選擇水分充足的甘薯種子將大大避免減少干旱氣候的影響。同時,我們還可以將甘薯種子浸泡在作物生長劑中,將種子浸泡在充滿生長營養(yǎng)液的容器中,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種子生長的完美生態(tài)空間。在上述方法的應用下,甘薯的產值迅速增長,品質和數量都有顯著提高,表明選擇適合氣候的甘薯種子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4 施足基肥合理定植
甘薯生育期長,產量高,肥量大。新鮮甘薯需要4~5kg/t的氮、3~4kg/t的五氧化二磷和7~8kg/t的氧化鉀。不難看出,在整個生長過程中,甘薯消化吸收的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根據甘薯的肥料特性,肥料中應添加有機肥,且有機肥應一起施用。規(guī)定的優(yōu)質有機肥料30t/hm2 ,磷和鉀化肥600kg/hm2 ,碳酸氫銨750kg/hm2,氯化鉀195kg/hm2 和殺蟲劑(林丹粉)30kg/hm2 ,應該用作基礎肥料,以集中壟施為宜。深耕細耙后,要把壟抬高,要打碎埂面的垃圾,耙細磨實。適時種植,合理密植,4月中下旬為適宜的開始播種時間。在此期間,早播可以延長甘薯的生長周期,增加有效積溫和日照持續(xù)時間,促進幼苗生長發(fā)育,提高甘薯產量。
5 田間管理
5.1 肥水管理
葉用型甘薯生長周期長,充足的肥水供應是奪取優(yōu)質高產的關鍵,定植后10d左右,根系基本形成,施用復合肥8~10kg/667m2或腐熟的畜糞水兌水淋施,能促進薯苗發(fā)棵。約4~5d后,可進行摘心促分枝。生長期間追肥宜采用勤施、薄施的原則,尤以施用有機肥較佳。一般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以腐熟的畜糞水加復合肥或尿素淋施。亦可結合中耕培土進行壓肥,于畦中央施入花生麩或豆麩40~50kg/667m2。入秋后要增施葉面肥,可采用磷酸二氫鉀2000倍液或天豐素3000倍液等進行葉面噴施,以增強抗旱能力及提高品質。
葉用型甘薯耐旱,葉片生長繁茂、水分蒸發(fā)量大,生長期間對水分需求量大,特別在莖葉生長盛期以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較為適宜,水分過多又會影響根系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吸收,高溫多雨季節(jié)適宜及時做好清溝排水工作。
現(xiàn)場管理
5.2 種植期間管理
5.2.1 初步管理
早期的關鍵是檢查補苗,避免失苗損脊,立即取大苗再植,保證種植相對密度,在生長發(fā)育早期形成更適宜的種群。播種后15~20d,進行第一次人工除草和滲透施肥。當液態(tài)肥料標準良好時,在生長旺盛的土地上盡快采摘甘薯幼苗,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促進枝干多分枝。接菊,早多汁。在此期間,甘薯施肥量很大,應滴加含無效氯離子的富鉀復混肥90 kg/hm2 ,透水率為300m3/hm2。
5.2.2 中期管理
(1)及時除草的關鍵雜草是高雜草和生長雜草,必須立即清除。雜草不僅為甘薯增添光彩,爭奪水肥,而且阻礙甘薯植株的光合作用。甘薯藤間自然通風差,不利于甘薯的生長發(fā)育,造成產量下降,容易發(fā)生病害生長。
(2)提蔓不翻蔓
轉動藤蔓會嚴重破壞甘薯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在整個轉動過程中容易折斷甘薯,造成產量受限。此外,藤條還將繼續(xù)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增加種植成本。一般情況下,有些藤蔓接地裝置的根較長,不易影響產量,可以采用中等藤蔓。
(3)適當控制生長
中后期藤蔓生長發(fā)育已初具規(guī)模。如果過量,就會破壞營養(yǎng)物質向地面的遷移和塊莖的生產。此時噴灑適量的調節(jié)劑(如苯扎氯銨),可減少滲水或增加滴水時間,控制生長發(fā)育。甘薯的理想結構是大多數枝條直立或半直立。盡量避免使用藤條接地裝置,增加頂篷的高寬比,保證優(yōu)良的透氣性。從上面可以看到5%的路面。
(4)科學灌溉,促進甘薯生長
在甘薯生長過程中,一些地區(qū)的自然降雨不能滿足甘薯所需的水分,導致干旱。因此,有必要安裝先進的灌溉工具進行合理灌溉,為甘薯提供水分保障。采用科學的灌溉方法可以促進采用科學的灌溉方法可以促進甘薯生長發(fā)育,有效地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實現(xiàn)優(yōu)質、高產甘薯種植的目標,從而更好地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甘薯種植過程中,水分是甘薯即將發(fā)芽時最需要的營養(yǎng),因此,合理的灌溉方式至關重要。要灌溉適量的水,當種子發(fā)芽破土時,也需要足夠的水來滋養(yǎng)幼苗,促進幼苗的生長。為了增產增收,促進甘薯產量實現(xiàn)高產。
(5)合理滴施肥水
避免甘薯氯離子含量,不得使用含氯離子含量的化肥?;仕室惑w化技術是在向甘薯根系注水的基礎上,將化肥流淌甘薯的根部,這對甘薯的生長發(fā)育至關重要,改進了水肥一體化管理方法。在出苗期、莖生長期和塊莖生長期,液肥用量應根據土層、基肥用量和莖生長趨勢確定。如果藤蔓生長緩慢,能看到50%以上的路面,則藤蔓較短,葉子較小。每10~15d應使用30kg/hm2 尿素溶液、硫酸銨和45kg/hm2 單胺、30kg/hm2 硫酸銨,滲水率為450m3/hm2。如果莖稈較陡且較長,可噴施15%多效唑控制地上部分的陡生,這對大型紅薯非常方便。巧妙地施肥縫隙,促進甘薯塊的生長。
一般在壟溝面破斷時,以基肥和鉀肥為主施間隙肥,尿素溶液施用量為75kg/hm2 ,硫酸鉀施用量為
45 kg/hm2。停止應用一般在壟溝面破斷時,以基肥和鉀肥為主施間隙肥,尿素溶液施用量為75 kg/hm2 ,硫酸鉀施用量為45kg/hm2 。收獲前30d停止施肥和澆水,最后滴灌600m3/hm2 。
5.3 后期管理
關鍵是保持幼苗濕潤,避免干旱和老化。甘薯下半期應采用地面上葉莖的黃葉病防治黃葉病。方法是摘起頂端,提起葡萄藤,然后去掉黃葉。莖節(jié)斷后產生不定根,調控地上部分的生長發(fā)育,有利于塊莖的生長。切開莖基部。對于勞動力的領域,收購前40d,當甘薯藤蔓覆蓋道路或主蔓藤蔓達到80cm以上時,請使用藥物15%百草枯的秘方是50 g三唑酮可濕的顆粒),壓力與包莖尖鉗(10g粉末,2.5kg白色膠水和2.5kg水),捏住莖尖。
6 適時收獲與貯藏
先采集甘薯藤、滴灌帶和塑料膜。甘薯藤是一種優(yōu)質飼料,少量新鮮飼料,也可在曬干。干燥后作為冬季飼料進行生產、加工和儲存。甘薯塊在霜凍前獲得,10月初溫度升高,溫度適中。適當的收集可以降低甘薯塊的腐爛率,提高貯藏性。貯存前,最好將病、傷、殘甘薯和小甘薯剔除,用形狀好、無破損的甘薯塊作紅薯種薯。甘薯塊易碎,收好后應輕輕抬運,放入窯內。收集當天放入窯內,以防止甘薯塊在田間過夜并變冷。儲存期間,要經常檢查和調節(jié)溫度和濕度,控制窯爐溫度在10~13℃,保持環(huán)境濕度在90%左右,并根據市場需求長期供應。
7 甘薯灌溉技術
甘薯作物在整個生長周期中對水分的要求較高,因此應注意不同環(huán)節(jié)需水量的差異,根據實際的生長周期和情況為甘薯提供充足的水分。甘薯出苗期需水量少,可適當減少日灌溉量,為甘薯創(chuàng)造較好的生長條件。當它在啟動期開始茁壯成長時,所需的水分會增加甘薯出苗期需水量少,可適當減少日灌溉量,為甘薯創(chuàng)造較好的生長條件。當它在啟動期開始旺盛生長時,由于當地溫度的升高和液面蒸騰作用的增強,所需水分會增加。甘薯進入灌漿開花期時,耗水量最大。由于這一時期達到需水的關鍵期,易受區(qū)域干旱減產問題的影響。因此,在種植過程中必須注意花期灌溉。
8 中耕培土
定植后2~3d要查苗、補苗、力爭全苗。在生長前期莖蔓末封壟,雜草比較多、土表易板結,應結合除草進行松土工作。在生長中后期,壟面莖蔓縱橫交錯、莖節(jié)部經常裸露,應定期進行培土工作,培土宜在晴天進行,將壟溝的沖積土疏松鏟起壓碎、滲入有機肥,均勻地覆蓋到壟面的莖蔓上。若莖蔓交錯過于嚴重,可適當進行剪除,再行培土。
9 病蟲害防治
葉用型甘薯的病害主要有細菌性稈腐病、根腐病、病毒病等,而蟲害則主要有甘薯天蛾和斜紋夜蛾等。在防治上最好選用兩年末種植甘薯的地塊進行種植,并于移植前宜采用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發(fā)現(xiàn)病株后及時拔除,并進行病穴消毒。對于甘薯天蛾和斜紋夜蛾既可誘殺成蟲、又可噴藥防治,可用樂斯本顆粒劑1.5~2.5kg/667m2撒施,或用青蟲殺500倍液、90%巴丹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10 適時采收
葉用型甘薯在進行摘心打頂后10~12d即可進行第一次采收上市,通過采收莖葉有效地調節(jié)莖葉與根系養(yǎng)分的分配,阻止營養(yǎng)成分向根系轉移,影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產品采收一般以莖蔓長10~15cm,約6片小葉,用手折斷脆嫩不帶絲為宜,采收時應避免損傷嫩葉、以免產品發(fā)黑影響外觀,同時松散排放、防止發(fā)熱而灼傷嫩芽點和嫩葉。采收以在上午10時前進行較佳,一般每隔7~10d可采收一次。
參考文獻
[1] 毛世強,李玉江,劉艷嬌,亓德明.冷棚葉用甘薯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鄉(xiāng)村科技,2019(35):110-111.
[2] 朱伯華,楊新筍,鄭彬,等.菜用型甘薯鄂菜薯1號周年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6,55(1):93-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