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二平,朱 靜,2,陳 晴,3
(1.杭州師范大學經(jīng)亨頤教育學院,杭州 311121;2.江蘇電子信息職業(yè)學院,江蘇淮安 223023;3.杭州市西湖區(qū)誠園幼兒園,杭州 310012)
環(huán)境中的顏色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出生12周的嬰兒表現(xiàn)出對彩色的偏愛多于白色〔1〕,16周的嬰兒能夠分辨紅、藍、綠、黃四種顏色〔2〕。一項言語線索和顏色線索在學習和記憶中價值的研究指出,相較于言語記憶,學習者的顏色記憶更牢固〔3〕。德國伊登教授通過比較不同顏色搭配的兩種兒童室內空間對兒童智力發(fā)展的影響,發(fā)現(xiàn)豐富的顏色能提高兒童的智力發(fā)育水平〔4〕。環(huán)境中的顏色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兒童性格的發(fā)展。例如對于性格浮躁、高昂、過于外向的兒童,選用中性、淡雅的顏色有利于塑造其健康、安靜的心態(tài)。反之,對于性格過于內向的兒童,使用高明度、高純度的顏色可以塑造其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5〕。
關于顏色與兒童的研究,研究者們主要關注兒童顏色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包括顏色命名、顏色分類、顏色偏好等。顏色分類能力是人類共有的認知能力,因受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制約,顏色概念組織及分類呈現(xiàn)出不同的年齡特點。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基本顏色分類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3~4歲兒童沒有明確的分類標準;5歲兒童有了一定的標準,并出現(xiàn)按“彩色/非彩色”和“暖色/冷色”的分類傾向;6歲兒童的顏色語義空間上“彩色/非彩色”和“暖色/冷色”的維度更加明顯,傾向于將11種基本顏色分為暖色(包括紅、粉紅、黃、橙)、冷色(包括綠、藍、紫)、非彩色(包括黑、灰、棕)、白色四類,分類標準比較明確〔6〕。
顏色偏好是指人在心理上所喜愛或偏好的顏色。面對相同的色彩,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同的人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喜好,人總是傾向于選擇喜愛的顏色,回避不喜歡的顏色。多年來,國內外學者主要采用對偶比較法和選擇法研究兒童的顏色偏好,比較兒童顏色偏好的年齡差異、性別差異和文化差異,以及正常兒童和特殊兒童的顏色偏好差異。張增慧等采用選擇法對朝鮮族和漢族4~6歲幼兒進行顏色偏好實驗,結果表明朝鮮族和漢族的幼兒顏色偏好大體相似,依次為紅、黃、橙、紫、綠、白、藍、黑〔7〕。肖二平和張積家采用對偶比較法研究納西和摩梭小學生的顏色偏好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的顏色偏好存在顯著民族差異,雖然紅色是他們偏愛的顏色,但摩梭小學生更喜歡黃、藍、白、橙,納西小學生更偏愛紫、綠、粉紅〔8〕。劉少英等采用對偶比較法研究,發(fā)現(xiàn)4~6歲幼兒的顏色偏好順序為:紅、黃、橙、藍、紫、綠;男女幼兒顏色偏好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表現(xiàn)在男幼兒最喜歡藍和紅,女幼兒最喜歡紅和黃,但是黃和藍分別排在了男女幼兒顏色偏好順序的倒數(shù)第二位,不存在明顯的年齡差異〔9〕。曹漱芹等采用對偶比較法研究4~6.5歲漢語自閉癥幼兒的顏色偏好,結果表明自閉癥幼兒總體上對冷色的偏好優(yōu)于暖色,其顏色偏好順序為綠、藍、紅、紫、橙、黃,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10〕。
本研究關注的研究群體是病童,病童處于暫時的生病狀態(tài),其生理狀態(tài)、心理活動、情緒情感體驗、認知狀態(tài)等各方面都與健康兒童存在差異,其所處的環(huán)境也會影響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傳統(tǒng)醫(yī)院的色彩以白色為主:白色高樓、白色墻壁、白色病床、白大褂等,這樣的設計給人以慘淡、恐怖之感,讓病人處于一種壓抑的環(huán)境中?,F(xiàn)代醫(yī)院會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考慮,在空間色彩方面進行改革。例如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就對病房進行了色彩方面的變革,病房采用淡黃色的墻壁,富有卡通色彩的窗簾,墻上的標識語也采用各種卡通墻貼,這一切都體現(xiàn)了醫(yī)院的人文關懷精神。本研究擬通過對住院病童的顏色分類和偏好進行考察,研究其顏色認知的特點,為兒童醫(yī)院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提供實證研究證據(jù),并提出建議,為病童創(chuàng)造有利于身體康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
所有被試均來自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血液科住院部,均屬于長期住院病例,共66名病童參加本研究,住院時間均在15天以上,無色盲色弱。其中男病童45名,平均年齡(6.44±0.39)歲;女病童21名,平均年齡(5.95±0.57)歲。
本研究采用Berlin和Kay研究中所用的11種基本顏色作為實驗材料,分別是:黑、白、紅、黃、綠、藍、橙、紫、棕、粉紅、灰〔11〕。自由分類任務中,將基本顏色根據(jù)標準的RGB值在電腦上調配顯示,統(tǒng)一打印制成尺寸為10 cm×15 cm的長方形標準顏色塑封卡片。顏色偏好任務中,將11種基本顏色兩兩配對,構成55種組合。每個顏色塊的像素為100×100。每對顏色同時呈現(xiàn)在平板電腦上,平衡每對顏色呈現(xiàn)的順序、位置及次數(shù)。
由于被試身體狀況的特殊性,因此被試由其父母雙方或一方陪同參與實驗。實驗前,研究人員向被試及其父母介紹實驗概況,并告知實驗過程中,由被試獨立完成實驗。征得同意之后,被試父母簽署《參加者知情同意書》。
1.自由分類任務
實驗在醫(yī)院住院部休息室進行個別施測。研究者將11張顏色卡片打亂順序,隨機擺放在被試面前,要求被試對所有的顏色卡片進行自由分類。指導語為:“小朋友,現(xiàn)在請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把這些顏色進行分類,你覺得哪些顏色適合放在一起,你就把它們放到一起,你想把它們分成幾類都可以?!北辉囃瓿煞诸愔螅芯咳藛T記錄被試的分類結果。
2.顏色偏好
實驗時對被試進行個別施測,要求被試在呈現(xiàn)的每一對顏色中,選出更喜歡的顏色。指導語為:“小朋友,這兩個顏色中,你更喜歡哪個顏色?把你更喜歡的顏色說出來或者指出來?!眱擅芯咳藛T為一組,一人負責操作平板電腦,另一人負責記錄兒童的選擇結果。
對所有被試的分類結果進行多維標度分析和分層聚類分析。首先,將被試的分類結果輸入計算機,通過自編程序將每個病童的分類結果轉成11×11的相異矩陣:如果顏色卡片被分在同一類,就在這兩個顏色的交叉點上記0,否則計作1。將所有被試的結果疊加,以Excel格式輸出結果。然后,再利用SPSS的多維標度法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確定被試基本顏色概念的組織維度。通過Kruskal的nonmetric MDS統(tǒng)計分式在SAS PROC MDS程序中處理,得到11種基本顏色概念結構不同維度的解、壓力值和在不同維度中的坐標值。壓力值表示觀察距離和模型距離的一致性,是衡量空間結構與數(shù)據(jù)的擬合優(yōu)度指標。壓力值越小,擬合的效果越好。一般來說,壓力值在0.1及以下都表明擬合效果好,大于0.2則表明擬合效果不好。RSQ值是指距離變異中可以由模型距離解釋的百分比,越接近于1越好〔12-13〕。接著,使用多維標度法將實驗數(shù)據(jù)轉換成距離矩陣,得到語義空間圖和各種顏色在不同維度上的坐標值,再由坐標值做分層聚類分析。在求出初始的距離矩陣之后,定義類與類之間的距離。每次合并得出一個新類,按照類間的距離求出新類與其他各類之間的距離,形成了新的距離矩陣,進一步合并相似類型,最后得到聚類分析的樹形圖〔14〕。病童對基本顏色分類的語義空間圖見圖1,分類的樹形圖見圖2。
圖1 66名病童基本顏色的語義空間
圖2 66名病童11種基本顏色詞的聚類結果
根據(jù)統(tǒng)計,66名病童對11種基本顏色的平均分類數(shù)為3.80,對數(shù)據(jù)進行多維標度處理后,得出Stress=0.06,RSQ=0.99。從這兩個指標看,66名病童的顏色分類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從圖1可知,66名病童基本顏色語義空間有兩個維數(shù):①彩色/非彩色。橫軸從右到左,由非彩色向彩色過渡。右邊是非彩色,包括灰、棕、黑、白;左邊是彩色,包括綠、藍、粉紅、紫、黃、橙、紅;②亮色/暗色??v軸從下到上,由暗色向亮色過渡。下面是暗色,包括棕、藍、綠、黑、灰;上面是亮色,包括粉紅、紅、橙、黃、紫、白。從聚類分析的結果可見,11種基本顏色被分為四類:①暗色:包括灰、棕、黑;②白色;③暖色:包括紅、橙、黃、粉紅、紫;④冷色:包括綠、藍。
被試對55對顏色分別進行二選一,根據(jù)每種顏色被選擇的人次數(shù),得到一個原始F矩陣。將F矩陣中的人次數(shù)除以對偶比較判斷的總人次數(shù)得到P矩陣,再將每個P值加上自我比較所得的0.5,再加以平均,再轉換成Z分數(shù),由Z分數(shù)最終得到一個順序量表〔15〕。例如黃色的Z分數(shù)為1.19,表明黃色在與其他10種顏色進行兩兩比較中,選擇黃色的總次數(shù)在整體當中高于平均次數(shù)1.19個標準差的地位。Z分數(shù)越大,兒童越偏愛該種顏色。66名病童的顏色偏好結果見表1。不同性別的病童對基本顏色的偏好結果見表2。
表1 66名病童的顏色偏好結果
表2 男病童和女病童的顏色偏好結果
由表1可知,病童最偏愛的顏色是黃色,其次是藍色、綠色、紅色、橙色、紫色;最不喜歡的顏色是黑色,其次是灰色、棕色、白色、粉紅色。
由表2可知,不同性別的病童對顏色的偏好差異顯著(χ2=62.88,P<0.01)。男病童最偏愛的5種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綠色、橙色、紅色;最不喜歡的5種顏色依次為黑色、棕色、灰色、粉紅色、白色。女病童最偏愛的5種顏色依次為粉紅色、紫色、黃色、紅色、橙色;最不喜歡的5種顏色依次為黑色、灰色、棕色、白色、綠色。不管是男病童還是女病童,黃色、橙色、紅色都排在他們最喜歡的顏色的前五位之中,黑色、灰色、棕色均屬于他們最不喜歡的顏色。
顏色分類實驗結果表明,病童在基本顏色語義空間上呈現(xiàn)出“彩色/非彩色”和“亮色/暗色”的分類傾向,將11種基本顏色分成兩個大類,四個子類,即非彩色(包括暗色和白色)和彩色(包括暖色和冷色),顏色的分類標準比較明確。本研究結果與以往學者的研究結果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性。與特殊兒童相比,低年級聾童的基本顏色語義空間上出現(xiàn)彩色/非彩色、實物色/背景色兩個維度,在顏色分類結果中同樣出現(xiàn)非彩色、暖色和冷色三個維度,但聾童將灰、棕、橙、粉紅歸于雜色〔16〕。在低年級智障兒童的基本顏色語義空間上出現(xiàn)“彩色/無彩色”維度,而高年級智障兒童出現(xiàn)“亮色/暗色”維度〔17〕。與正常兒童相比,張積家等的研究結果表明,5歲兒童開始出現(xiàn)“彩色/非彩色”的分類傾向,到6歲的時候,分類標準更加明確〔6〕;三、五年級小學生同樣將11種基本顏色分為兩個大類,四個子類,具體分類結果與本實驗結果幾乎相同,唯一不同之處是將紫色歸入冷色〔17〕。綜上所述,不管是特殊兒童還是正常兒童,大多數(shù)兒童在基本顏色的語義空間都出現(xiàn)彩色/非彩色這一維度,對具體的顏色進行分類時都傾向于分為非彩色、暖色和冷色三類,這體現(xiàn)了顏色認知存在普遍性意義。
五六歲的兒童往往能夠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來認識顏色,并且能夠感知、概括顏色的特征與相似性〔6〕。相對于健康的兒童,5~7歲的病童因長期住院缺少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的機會以及與同伴交往、學校學習的經(jīng)歷,其對顏色的認識缺乏文化知識的加工,而更多受生活經(jīng)歷的影響。此外,“彩色/非彩色”和“亮色/暗色”主要指顏色的物理屬性,即顏色的色調和明度。色調取決于光波中占優(yōu)勢的波長,明度是對顏色明暗程度的認識,取決于光的強度和物體表面的反射系數(shù)。視覺功能正常的兒童能夠根據(jù)顏色的明度和色調進行分類。因此,在醫(yī)院生活經(jīng)歷的主要影響下,病童在潛意識里可能傾向于將顏色聚類為“彩色/非彩色”和“亮色/暗色”兩個維度。
顏色偏好實驗結果表明,病童最偏愛黃色,其次是藍色,紅色居于第四位;病童最不喜歡黑色,其次是灰色,白色居于倒數(shù)第四位,這與以往健康兒童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20世紀60年代以來,相關研究均表明兒童最偏愛的顏色是紅色。在陳立和汪安圣的研究中,兒童最不喜歡黃色〔18〕;在張增慧等的實驗中,藍色居于兒童顏色偏好次序的倒數(shù)第二位〔7〕。國外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顏色不僅影響人的視覺器官,還影響人的內分泌系統(tǒng)、心血管以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19〕,即顏色通過視覺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黃色的亮度最大,最易刺激人的視覺神經(jīng),并且黃色常使人聯(lián)想到太陽和向日葵,給人以溫暖舒適之感,給予病童向陽而生的力量。因此,病童最愛黃色。從生理學角度看,紅色應該是人們最喜歡的顏色,因為人類的錐體細胞對紅的選擇范圍比其他顏色大〔17〕。從心理學角度看,紅色常使人聯(lián)想到熱情、活潑、鮮艷、奔放、激情、血腥等〔20〕,對于健康的幼兒來說,燦爛的紅色使他們感到熱情奔放,充滿活力,因而他們格外偏愛紅色。病童不喜歡紅色,可能因為在醫(yī)療環(huán)境下,紅色易使他們聯(lián)想到鮮血、生命,進而心理上產生壓抑感。相比之下,藍色和綠色更能使人聯(lián)想到湖水和植物,產生生命旺盛、精力充沛的感覺,從而在心理上產生希望、活力,獲得慰藉。因此,病童會更偏愛藍色和綠色。
兒童生來便喜歡彩色,深沉的黑和清冷的白都會增加兒童的心理負擔。在以往的研究中,黑色始終是兒童最不喜歡的顏色,因為不管是童話故事,還是影視劇,黑都被塑造為“反派”顏色,在黑暗中可能發(fā)生任何邪惡恐怖的事情。對于白色,184名大學生中,有13.59%的人聯(lián)想到“恐怖”一詞,居于高頻聯(lián)想詞的第六位?,F(xiàn)代喪服主白色,給人以空虛、陰森之感〔20〕。病童長期處于以白色調為主的醫(yī)院環(huán)境中,滿目的白墻、白大褂、白色的床單被套,易使病童產生凄涼、無望之感,甚至聯(lián)想到喪服、死亡。
顏色偏好結果還表明,病童的顏色偏好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與黃洋子和張新立的實驗結果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本實驗中男病童偏愛的前5種顏色與黃洋子和張新立對住院男幼兒的顏色偏好研究結果相同。但是,在黃洋子和張新立的實驗中,女病童最愛的五種顏色依次為橙、粉紅、黃、白、綠〔21〕,與本實驗中女病童偏愛的顏色明顯不同。關于病童最不喜歡的顏色,本實驗結果是黑色和灰色,而黃洋子和張新立的實驗結果是白色與紅色。原因可能是,相較于本實驗使用11種基本顏色,黃洋子和張新立的實驗只使用了7種顏色,并未使用黑、灰、棕、紫。因此,關于生病兒童最不喜歡的顏色,黃洋子和張新立的實驗結果與本實驗結果沒有可比性。但是,在本實驗結果中,白色雖不是病童最不喜歡的顏色,卻也是居于倒數(shù)第四位。此外,本實驗中,男病童最偏愛藍色,女病童最偏愛粉紅色,這樣的結果也體現(xiàn)出了男女兒童的性別特征。藍色代表著理性、冷靜,與男孩的性別特征相符;粉紅色代表著浪漫、可愛、美好,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衣服和胭脂〔20〕,恰好符合女孩的性別特征。
兒童天生喜歡彩色,但傳統(tǒng)的兒童醫(yī)院基本以白色為主色調,這些白色使病童產生冰冷慘淡的感覺,加重他們的心理壓力,甚至使他們產生抵觸治療的心理〔22〕。因此,根據(jù)病童對顏色的喜好,合理搭配使用顏色,為其營造溫馨和諧的醫(yī)療環(huán)境,有助于他們的治療與康復。
基于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從兒童醫(yī)院的外部環(huán)境、建筑內外部設計與裝修、醫(yī)患人員的服裝及醫(yī)療儀器等方面〔23〕,巧妙搭配病童偏好的黃色、藍色、綠色、橙色及粉紅色等顏色,全方位地改變傳統(tǒng)兒童醫(yī)院以白色為主的醫(yī)療環(huán)境。比如醫(yī)院外部環(huán)境以室外綠化為主;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制服以淺色系為主,男制服宜淡藍色,女制服宜淺黃色;患者的住院服,在保證面料舒適、款式簡單方便基礎上,以黃色調、藍色調等為主,設計多種顏色,多種圖案的病服,供不同性別的病童選擇。兒童醫(yī)院合理使用病童偏愛的顏色,可以給予病童溫暖與恬靜,消除他們的不安與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