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凌
寫作屬于利用書面語言對于信息進行傳遞,對于情感進行交流的重要練習模式。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初中生在寫作過程中可能受到母語負遷移問題的影響,寫出的句子頻頻出錯,寫作能力難以提升。故此,可從母語負遷移角度出發(fā),對于中學生寫作階段常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分析,尋找問題根源,利用有效的干預措施,讓學生對于英漢語言差異有所了解,幫助其解決寫作問題。
一、中學生英語寫作現(xiàn)狀
結合當前中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因為母語負遷移導致的寫作錯誤數量相對較多。比如:以“假期描述”為題目的寫作任務,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能忽略運用一般過去時,或者沒有單復數意識、將定冠詞遺忘,在連接詞的使用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問題,常常在兩個分句間未正確使用連接詞語。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能因受到母語因素的干擾,在語序方面也存在不正確之處,常常將狀語置于句首,句子成分可能重復出現(xiàn),大部分運用主動語態(tài)、第一人稱進行寫作,被動語態(tài)的運用相對較少。雖然學生能夠正確運用“if”條件狀語從句表達寫作內容,但是倒裝句、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的運用相對不足。對于學生上述寫作問題深度剖析,錯誤原因主要是由母語負遷移因素導致。所以,為了讓學生明確錯誤本質,能夠趨利避害,防止寫作過程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需要探尋其造成錯誤的因素,運用有效的干預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其寫作水平。
二、母語負遷移
(一)語序混亂的影響和對策分析
所謂語序混亂,就是寫出的句子順序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主要是單詞或者短語邏輯與關系不正確、排列順序不正確。在寫作過程中,只有學生按照正確的順序對于單詞進行組織,才能寫出結構順序正常的句子。通過語序的表達能夠看到學生的思維方式,也能判斷其語言基礎。因為英語和漢語的語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英語角度來說,語言的表達形式多樣,需要利用介詞或者連詞明確語法,表達邏輯關系。從漢語角度分析,主要是通過語義對于詞語進行搭配。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都存在主、謂、賓結構,漢語還有“主、狀、謂、賓”的語序順序。而英語雖也有“主、狀、謂、賓”的語序,但大部分句子是按照“主、謂、賓、狀”的語序來寫的。部分中學生由于對英漢語言之間的差異性缺乏了解,可能受到母語表達方式的影響,運用漢語的表達順序來表達英語句子,導致寫作過程中語序運用出現(xiàn)混亂問題。例如:表達“我非常喜歡脫口秀”這句話的時候,有的學生可能寫出“I very much like talk shows.” 可見,學生是按照漢語的語序進行了逐字翻譯。為了解決此問題,應該重點為學生講解母語負遷移可能對英語語序方面產生的影響,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特別重點注意。上述句子,正確的語序應該為“I like talk shows very much.” 并為學生設置相關練習,讓其能夠明確狀語在句子中的位置,掌握英語寫作過程中語序的運用方法。
(二)主謂不一致的影響和干預措施
在英語語言體系當中,主語對謂語可起到支配作用,主謂一致主要強調主語和謂語在人稱與數方面應該保持一致。一致的內容有如下三方面:第一,語法方面一致。具體而言,就是主語語法形式要和謂語語法形式相一致,在單復數方面也應該保持一致;第二,意義方面一致。特定情況下,主語具有的單數和復數意義能夠決定謂語動詞的使用,也決定主謂之間關系;第三,就近一致原則。部分句型相對特殊,謂語的單復數主要由與之相靠近的主語決定。在漢語當中,無論主語形式如何,都不會影響謂語動詞,動詞也沒有形式方面的變化。所以,學生在學習漢語的時候不會受到這類問題的影響。但是,涉及到英語寫作時,就會由于母語負遷移因素,出現(xiàn)主謂一致類型錯誤。比如:某學生在描述“杰克每天早上吃面條”這句話的時候,寫出了“Jack have noodles for breakfast every day.” 很明顯沒有注意到主謂一致問題,“杰克”是第三人稱單數,對應的謂語動詞也應該變成第三人稱單數的形式,即“has”。
同時,針對名詞的可數性問題,也有可能出現(xiàn)主謂不一致的情況。因為在漢語當中,詞語的運用無形態(tài)方面的變化,英語名詞本身存在可數性與不可數性方面的區(qū)分。當句子主語是名詞的時候,應該根據其可數性對于動詞的用法進行確定。學生在學習母語的時候,不存在名詞可數性方面的干擾,因此也無需考慮名詞的可數性。所以,在母語負遷移環(huán)境之下,部分學生在表達“花園里有一些草和樹”寫出了“There are some grasses and trees in the garden.” 通常而言,“grass”這個單詞是不可數名詞,根據“There be句型”就近一致原則,be動詞應該用“is”。對于這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著重記憶英語當中常見的不可數名詞,注意特殊句型的就近一致原則。只有持之以恒地積累和反復地練習,才能真正避免寫作時出現(xiàn)“主謂不一致”的問題。
(三)成分重復的影響和干預措施
中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句子成分重復方面的錯誤。因為在英語當中,對語言的敘述更加突出名詞計和形容詞的運用、介詞短語方面的表達,將句子的靜態(tài)特點呈現(xiàn)出來。在漢語當中,語言描述是圍繞介詞而展開的,動詞的排列也是根據邏輯、時間進行,句子呈現(xiàn)具有動態(tài)化特點。受到母語負遷移問題的影響,學生可能對于英語和漢語轉化意識相對缺乏,所以在寫英語句子時,句子當中常常出現(xiàn)成分重復的問題。比如:描述“我的媽媽戴著太陽鏡,沿著海灘散步。”這個句子雖然描述三個動作,但是動作的主體是一個人,可以使用介詞“with”來表示“戴”,使用“along”代表“沿”。整個句子的正確表達為“My mother walks along the beach with sunglasses.” 切勿使用多個動詞,導致句子表達出現(xiàn)成分重復的問題。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和訓練中,引導學生分析一個句子的中心動詞并使用介詞表示伴隨的動作。
(四)成分殘缺的影響和干預措施
在英語表達方面,應注重句子結構完整和形式一致。大部分句子都需要具備主語、謂語等成分,特殊句式除外。而漢語則更加關注語言“達意”,因此在漢語表達當中通常會出現(xiàn)成分殘缺的問題,部分句子無主語、部分句子主語不夠突出,然而卻存在確定意義。典型的就是“不到長城非好漢”,該句子如果使用英語進行表達,應該要具備主語,可使用“He”,也可使用“Who”。在漢語當中,語言表達缺少謂語的情況也十分常見,像“她很美”,句子當中無謂語,如果使用英文表達該句子,那么應該利用“She is very beautiful.”。由此可見,由于英漢語言在表達方面存在的差異,可能影響學生的英語表達,甚至在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成分殘缺的問題。分析原因,就是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在漢語言表達習慣之下,導致句子成分不完整。
成分殘缺還可能出現(xiàn)在不及物動詞運用過程中介詞的缺失。因為英漢語言在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的使用上存在不同。英語的不及物動詞后面應該跟上適當的介詞之后再接賓語。但是,對于學生來講,按照漢語思維習慣,常常忽略介詞的使用。比如:在表達“我喜歡聽流行音樂”的時候,部分學生可能運用“I like listening pop music.” 沒有在不及物動詞“l(fā)isten”后面接“to”;在表達“我7:30到學?!钡臅r候,使用“I get school at 7:30.” 忽略了“get”后面接“to”。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側重于對英漢語言的差異性進行講解,讓學生重點記憶常見的不及物動詞及其后面所接的動詞,預防寫作時出現(xiàn)成分殘缺問題。
(五)連接詞的使用問題及干預措施
在英語當中,連接詞大約有70個,其在英語寫作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相對較高。利用關聯(lián)詞可以將句子聯(lián)系起來,讓文章結構有序、層次清晰。漢語語言表達注重“意合”,利用助詞或特殊句將不同分句或者句子成分進行連接。整體感覺相對松散。英語則關注“形合”,需要利用連接詞將特定語法含義表達出來。通過連接詞對分句進行連接,闡明句子的邏輯關系。要求兩個分句之間必須有連接詞,像“我愛媽媽,她也很愛我”這句話,在英語表達當中,需要使用“I love my mother and she loves me, too.” 如果該句中沒有“and”那么表達就不符合英語表達方式。
通過連接詞還能將英語從句接入主干,即便句子結構相對復雜,但是主干清晰。英漢兩種語言在從句位置安排方面各有不同,漢語根據意思安排句子順序,從句通常在前面,主句在后面,因此即使不使用連接詞,也能明白表達意思。英語當中,從句的位置較為靈活,可在主句前或者主句后;若無連接詞,那么容易陷入理解困境。例如:“She played games for a long time. She had a fight with her father.” 由于連接詞缺乏,導致句子的因果關系不清晰,在寫作過程中也難以表達真實的含義。所以,教師可幫助學生整理歸納連接詞并掌握其意義與用法,在寫作過程中,加強寫兩個分句使用連接詞的訓練。
(六)讀寫結合干預措施
受到母語負遷移問題的影響,導致中學生在寫作階段通常出現(xiàn)上述問題,寫作質量不高。對此,在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可運用讀寫結合的干預措施,利用教材中的閱讀內容,培養(yǎng)學生英語寫作思維,模仿閱讀的語言表達方式、文章框架、詞匯運用和語法表達等,逐漸形成英語寫作思維。
例如:以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級第二單元為例,在以“My family”為主題的閱讀內容教學時,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模仿范文進行寫作,課例中部分流程如下:
Step One: Leading in
Free talk: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at about their jobs and hobbies?
Step Two: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Read the short passage and ask some questions:
(1) How many people does Jenny have in her family?
(2) How old are they?
(3) What do her parents do?
2.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根據上述教學流程,思考問題,理清寫作框架,結合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確寫作順序,選擇合適的時態(tài),寫出一篇和家人有關的文章,突破母語負遷移的影響。
結束語:
總之,通過上文對于學生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基于母語負遷移角度出發(fā),分析常見的問題有語序問題、主謂一致問題、句子重復問題、成分殘缺問題、連接詞的使用問題。分析原因,主要是母語負遷移因素產生的影響,因此需要結合不同問題找到解決措施,及時干預,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