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悅
(遼寧省遼陽遼化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3)
腦卒中患者由于其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發(fā)并導致腦部缺血缺氧及神經細胞死亡,患者面臨的殘疾風險及死亡風險均較高,幸存者不但容易出現(xiàn)肢體功能障礙,還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嚴重挫傷其治療及康復積極性并造成病情進展,影響其生活質量[1-2]。為腦卒中恢復期患者提供規(guī)范、合理的干預措施有助于穩(wěn)定病情,加快其身體技能恢復,促進疾病轉歸和預后改善[3]。5E護理干預為臨床常用護理干預模式,內容包括教育(education)、運動(exercise)、鼓勵(encouragement)、工作(employment)及評估(evaluation)[4-5],本研究以腦卒中恢復期患者114例為研究對象,自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進行治療,探討為患者提供5E護理干預聯(lián)合人文關懷對改善其預后所發(fā)揮的作用,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114例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納入標準:均經顱腦影像學檢查(MRI、CT)等確診腦卒中且病情得到控制;所選患者均為首次發(f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不低于8分;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半身不遂、偏癱等。排除標準:伴有智力障礙或者缺陷者;合并心肺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伴有精神異?;蛘咭庾R障礙者;合并聽力或溝通障礙者;嚴重腦外傷者。通過系統(tǒng)隨機化法對所選患者實施隨機分組,參考組(n=57)包括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齡23~86歲,平均年齡(53.26±4.79)歲,干預組(n=57)包括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齡21~89歲,平均年齡(52.76±4.62)歲?;颊吲R床資料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分別為兩組患者提供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其中參考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監(jiān)督或提醒患者定時用藥、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協(xié)助或者指導患者進行被動或主動肢體功能鍛煉、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健康教育等。干預組患者聯(lián)合應用5E護理干預及人文關懷,如下:
1.2.1 人文關懷 經常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用藥情況及近期病情控制效果和改善情況,及時對患者取得成果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fā)患者繼續(xù)行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了解消極心態(tài)及不良情緒誘因,以便能夠更有針對性的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和支持,及時消除其焦慮或者絕望情緒,使患者繼續(xù)以飽滿斗志和樂觀心態(tài)進行藥物治療和康復鍛煉[6]。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過程中必須端正工作態(tài)度,防止生活或工作中的瑣事影響護理人員交流語氣或者耐心,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中心,盡量為患者提供全面、優(yōu)質、連續(xù)的護理服務,提高其配合度。
1.2.2 5E護理干預
1.2.2.1 教育 評估患者對腦卒中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治療措施及預后等知識的認知程度,根據評估結果以及患者職業(yè)、病情、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制訂個體化教育方案,及時糾正其認知誤區(qū)或者不當之處,幫助患者了解治療及康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定期舉辦講座,豐富患者與家屬對用藥知識、病情監(jiān)護及康復運動、日常生活作息等知識的認知,還可借助圖片、視頻或者分發(fā)宣傳冊等形式幫助患者了解腦卒中誘因、發(fā)病機制以及康復鍛煉方法等[7]。
1.2.2.2 運動 充分評估患者實際病情及體質狀況,并據此制訂個體化康復訓練方案,遵循由簡到難以及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延長訓練時間并加大訓練強度。腦卒中康復期漫長,應提醒患者切忌急于求成,必須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適量鍛煉、堅持鍛煉。康復早期應加強體位護理,經常協(xié)助患者翻身并進行肢體按摩,降低壓瘡發(fā)生率。協(xié)助無法下床患者進行被動運動,鼓勵能夠下床活動患者進行站立、行走以及上下樓梯鍛煉。
1.2.2.3 鼓勵 腦卒中康復進程漫長,極大地考驗患者的耐心和恒心,理想的康復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護理人員必須注重與患者加強交流溝通,動態(tài)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其潛在心理問題并明確心理障礙來源,如家庭、經濟負擔、擔憂康復效果等[8]。若患者心理障礙來自疾病本身,可向患者介紹成功案例,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堅定其康復成功信念;若患者心理障礙來源于家庭,應該鼓勵患者家屬多關愛和安慰患者。
1.2.2.4 工作 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應指導并鼓勵患者進行刷牙、洗臉及搖動輪椅等動作,既能夠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同時還能夠堅定患者的康復信念。肌力得到提高后鼓勵患者做掃地、擦桌子等家務活動,幫助患者重新認識自身存在價值,激發(fā)其康復信念。
1.2.2.5 評估 定期評估患者的恢復情況,主要包括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情況、自理能力及心理狀態(tài)等,明確康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原因對康復訓練方案進行修正以保證康復效果。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應用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定量表[9](NIHS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應用Fugl-Meyer量表[10](FMA)評估肢體運動功能,應用Barthel指數(shù)量表[11](BI)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對比干預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FMA評分及BI評分。采用SAS及SDS量表于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測定,兩種量表的臨界值均為55分,即患者測定結果超過55分表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高,反之低。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分析,以率表示正態(tài)分布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應用χ2、t檢驗符合正態(tài)性檢驗及方差數(shù)據資料,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生活質量、肢體運動功能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干預前,參考組與干預組NHISS評分、FMA評分、BI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NIHSS評分低于參考組,F(xiàn)MA評分及BI評分均高于參考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肢體運動功能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肢體運動功能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分,±s)
2.2 心理狀態(tài)評分 干預前,參考組與干預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低于參考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分,±s)
腦卒中患者通常面臨著較高的死亡風險,幸存患者遺留肢體殘疾等概率較大,而且由于恢復期漫長,極大地考驗患者的治療及康復訓練依從性,部分心態(tài)不佳患者對康復喪失信心和希望,進而產生自卑、抑郁、焦慮等心理,甚至對后續(xù)治療產生抗拒心理,嚴重阻礙康復進程順利進行[12-13]。曾有相關研究人員對腦卒中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情緒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與患者生活無法自理、缺乏治療信心,以及身邊人員關懷照顧不周等均有一定關聯(lián)。同時,也有相關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腦卒中患者能夠及時進行有效功能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出現(xiàn)殘疾的概率,可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但功能鍛煉需要腦卒中患者的積極配合,間接性指出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與患者整體狀態(tài)有一定聯(lián)系。
人文關懷能夠滿足患者對尊嚴、人格、健康等的需求,通過為患者提供人性化、人文化、規(guī)范化的護理服務可規(guī)范患者的治療行為和生活行為,推動康復進程順利進行,促進患者預后改善[14-15]。5E護理干預內容包括教育、運動、鼓勵、工作及評估等內容,聯(lián)合應用人文關懷和5E護理干預能夠向患者傳達信念與希望,對患者取得的成就給予肯定并鼓勵其表達內心感受等方式使其內心壓力到釋放,有助于堅定康復信念并以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正視病情、積極配合治療[16-17]。5E護理干預綜合運用教育、運動、鼓勵及工作和評估等環(huán)節(jié),可通過社會、心理以及生理等多個層面對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干預,保證護理效果,提升護理質量[18-19]。在此背景下,本項研究針對人文關懷與5E護理干預措施聯(lián)合應用于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展開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NIHSS評分、心理狀態(tài)評分低于參考組,F(xiàn)MA評分及BI評分均高于參考組(P<0.05)。李玲玲等[20]研究中,腦卒中恢復期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后6個月BI評分為(59.20±8.72)分,應用5E護理干預及人文關懷的患者BI評分為(68.46±9.41)分。本次研究中,參考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后6個月BI評分為(67.23±6.02)分、干預組接受5E護理干預與人文關懷聯(lián)合護理后6個月BI評分為(79.78±5.46)分,提示腦卒中恢復期患者應用5E護理干預聯(lián)合人文關懷護理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可發(fā)揮積極作用,與上述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通過對本項研究結果及他人研究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可知,上述結果的出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①人文關懷更注重患者的親身感受,能夠滿足患者的各項需求,進而使得患者的配合度得到明顯提升。②在本項研究中,輔以5E護理干預模式通過鼓勵可向患者傳達希望與信念,同時鼓勵其將自身感受、情緒宣泄出來,使得患者的心理壓力得到有效釋放,進而使得患者能夠以良好地精神狀態(tài)面對疾病,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改善。③5E護理干預中的“教育”板塊真正做到了以患者為中心,對相關醫(yī)療工作者的能動性、主動性等進行了充分發(fā)揮,向患者及家屬全面、細致的講述了疾病的出現(xiàn)及危害,同時也在患者認知程度基礎上進行了相應講解,使得患者對康復期鍛煉有一個更深刻認知,在實際開展護理工作期間能夠更積極地配合工作,進而間接性使得患者的康復效果增強。④5E護理干預模式在基于患者實際需求和尊重的基礎上,從整體出發(fā),把鼓勵、教育、運動、工作、評估等項目進行了緊密融合,使得患者從心理、生理、社會多層面、多方位地得到干預,進而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為腦卒中恢復期患者提供5E護理干預與人文關懷聯(lián)合護理可優(yōu)化其遵醫(yī)行為,促進其身體功能改善并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