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張然 韓玫 崔俊霞 吳俊芹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結合當前“新冠疫情”的特殊形勢,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模式成為了教育領域進一步探索和發(fā)展的方向。文章以《數(shù)字電子技術》課程為例,重點研究了在三教改革背景下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應用,從教師、教材、教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提高教師綜合技能水平,更新教材內容體系,打造“雙課堂”教學模式。以學銀在線平臺為基礎,開設了《數(shù)字電子技術》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加入“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思政內容,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確保學生無論通過平臺“無接觸”在線自學、線上“遠距離”直播教學,還是參與線下“零距離”課堂學習時,都能學知識、練技能、提素養(yǎng),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關鍵詞:精品課程 ?三教改革 ?雙課堂 ??在線平臺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2(b)-0000-00
Application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cellent Online Open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 era,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pecial situation of the "new crown epidemic", the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model has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education field. Taking the course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quality online open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education reforms, and analyzes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ers' comprehensive skills and update teaching materials Content system, creating a "du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Xueyin online platform, a fine online open course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been open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moisturizing and silent" course has been added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of students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online, no matter they are "contactless" through the platform, Online "long-distance" live teaching, or when participating in offline "zero-distance" classroom learning, can learn knowledge, practice skills, improve literacy, and release youth dreams in the vivid practice of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Key Words: High-quality courses; Three-teaching reform; Dual classrooms; Online platform
課程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核心內容,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之舉,也是高職院校推進教學改革、提高內涵建設、保障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基石。在抗擊“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在線開放課程確保線上教學的順利進行,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實時共享,得到了學校、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但是目前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存在教學內容滯后性、教學資源形式較為單一、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較少等實際問題,不能滿足“互聯(lián)網(wǎng)﹢職業(yè)教育”的新需求。這些就需要我們從更新課程資源、探索教學模式、研究教學方法、總結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進一步探索和實踐,確保學生無論是通過平臺自學、直播教學,還是課堂學習時,都能時時學知識,處處練技能。
1 “互聯(lián)網(wǎng)+”下數(shù)字電子技術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
1.1 《數(shù)字電子技術》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簡介
《數(shù)字電子技術》課程以學銀在線為平臺,搭建了“互聯(lián)網(wǎng)+”下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首先,滿足了開課前準備,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團隊、項目與任務和豐富的教學資源、習題庫等,為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提供了知識支持和技術服務。其次,在線平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視頻資源,參加試題檢測,參與互動交流,進行拓展提高。此外,無論是線上“遠距離”直播教學,還是參與線下“零距離”課堂學習,都可以利用平臺簽到、提問、搶答、問卷、隨堂測試等功能,加強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服務于課程教學工作。最后,課程平臺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全過程記錄、統(tǒng)計和分析,智能化、定量化提供評價數(shù)據(jù),便于教師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備課和教學質量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撐。
1.2 《數(shù)字電子技術》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內容分析
該課程平臺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對接新工藝、新技能、職業(yè)崗位需求,以實際電子產(chǎn)品為教學載體,簡化理論知識分析,突出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秉承“課程知識與技能相融合,思政教育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原則,將課程原有知識點進行重新梳理整合。依托學銀在線平臺,打造了“五個項目、十四個任務”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錄制了97個理論、實踐、仿真的“顆粒化”視頻資源,共享了課件、習題、非視頻教學資源,為教師教學、學生預習、社會學習者自學提供服務,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在教學過程中,每次課程都以一個實際的電子產(chǎn)品為載體,有火災倉庫報警器、簡易搶答器、節(jié)日彩燈電路、多路數(shù)顯電路、防盜報警電路、簡易電子琴電路等多種實用電子產(chǎn)品。讓學生以基本理論知識為鋪墊,以實際電子產(chǎn)品的實現(xiàn)為目標,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融合,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的。為了更好地完成技能目標的培養(yǎng),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中的每個任務既包含基本知識點,又突出重點能力項,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會到熟地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
2 三教改革背景下的《數(shù)字電子技術》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數(shù)字電子技術》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將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與專業(yè)知識的傳授緊密結合,教師用生動語言講給學生,用感人的事跡激勵學生,用崇高的精神指引學生,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yè)素養(yǎng)觀,實現(xiàn)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2.1 教師層面——提升教師綜合技能水平,確保課程平臺資源質量
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打造綜合技能水平較高的教學團隊,這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師團隊重點培養(yǎng)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是學術精湛。術業(yè)有專攻,教師要有廣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通過企業(yè)實踐機制,深入企業(yè)學習新工藝、新技能,夯實理論基礎,提高實踐技能,了解企業(yè)崗位需求,為課程標準制定、教學改革、校企合作積累經(jīng)驗。同時,教學團隊融入了雙師型教師、骨干教師、專業(yè)帶頭人、不同技術特長的教師,以老帶新,促進教學團隊的良性發(fā)展。
二是理念創(chuàng)新。要有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數(shù)字電子技術精品在線課程平臺,將任務“串接”知識與新技術,通過課前仿真內化、課中實踐強化、課后拓展深化,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效度。其中,課前以平臺視頻資源為指導,自學測驗為考核,完成電路認識,強化自主學習行為。課中以電子產(chǎn)品的設計和連接為主線,完成新知識、新技術學習。課后通過回顧視頻和課后練習,加強對難點知識的鞏固,有效實現(xiàn)知識遷移、技術拓展。
三是技術過硬。教師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掌握新技術,提升信息化水平,借助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多媒體技術、仿真技術等多種手段完善和更新課程平臺資源,融入新穎的設計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豐富學習資料,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突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2.2 教材層面——不斷完善教學內容體系,保障平臺資源實時更新
加快優(yōu)質資源教材建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打破學科體系,融入行業(yè)內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規(guī)范,對接國家專業(yè)教學標準,突出知識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形成滿足線上線下同步教學的立體化教材資源。
一方面,通過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建設,把知識視頻、實踐操作、仿真連接等內容融入教材中,使教材內容由平面變立體,通過掃描二維碼形式即可呈現(xiàn)相關學習資源,提高知識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開拓“數(shù)字資源+立體化教材”的新模式。
另一方面,在教材中加入“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思政內容,將思政貫穿課程始終,通過知名人、觀時事、惜能源、學歷史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學習榜樣崇高精神,培養(yǎng)學生自律品格;了解時事政治形勢,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珍惜能源愛護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環(huán)保意識;聚焦科技前沿消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學史明理學史知責,增強新時代使命感。
2.3 教法層面——打造“口袋課堂”的教學模式,提供線上線下共同學習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平臺“無接觸”在線自學、線上“遠距離”直播教學、線下“零距離”課堂學習拉開序幕,如何保證學生線上教學效果成了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相比傳統(tǒng)的職業(yè)教育,出現(xiàn)了教師在線教學技術生疏、線上網(wǎng)絡穩(wěn)定性不好的問題、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匱乏、學生“在線不在學”的狀態(tài)難以控制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以學生線上線下學習規(guī)律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深入挖掘在線學習交互和在線實踐技能活動,設計了“口袋課程”:將手機變?yōu)槭静ㄆ?、仿真器等學習工具,利用面包板和元器件搭建實驗電路,創(chuàng)設便攜小巧的口袋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依托《數(shù)字電子技術》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內容,以視頻會議軟件為載體,利用“口袋課堂”,實現(xiàn)在線上連接仿真電路、觀看電路波形,面包板搭建實物電路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化有型電路為有型可控制分析的電路,實現(xiàn)理論模型、仿真電路與實物電路的準確對接,讓學生可以在真實產(chǎn)品的制作過程中,將知識和技能串聯(lián)在一起,為線上線下學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
3 三教改革背景下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研究
3.1 依托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課程實施情況
教師依托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打造了精彩課堂。課前教師通過學習平臺發(fā)布任務:知識點視頻、任務測驗、電路仿真。學生可以利用平臺觀看視頻,完成在線測試,上傳仿真電路。教師通過查看學生課前預習時長和次數(shù)、學生測試成績和錯題率、電路仿真結果,掌握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將易錯題重點講解,設為教學難點內容,平臺的引入,增強了教師上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提升了的教學的有效性。課中,依托平臺的直播教學功能,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實際電子產(chǎn)品為例,通過講知識、識器件、繪電路、連實物、驗成果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學生生長路線,讓學生學知識、練技能,課堂總結抽取學生講解電路功能和分析,鍛煉學生表達和分析總結能力,將職業(yè)素養(yǎng)養(yǎng)成和崗位技能積累貫穿始終,打造守初心、鑄匠魂、強技能的高效課堂,教學實施的各個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課后,觀看平臺中錄制的操作過程,加強對難點知識的鞏固。利用口袋課堂完成電路拓展任務,將實驗室搬進宿舍、教室、圖書館,隨時隨地解決模電難題。
3.2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研究
在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應用研究方面,無論是平臺“無接觸”在線自學、線上“遠距離”直播教學,還是參與線下“零距離”課堂學習,都能讓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體驗到理論知識鋪墊、仿真電路輔助、教師示范引領、實踐操作同步的在線教學模式,打造“四個融合”的線上線下“雙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自學與導學相融合、專業(yè)技能與思政素養(yǎng)相融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融合、線上互動與線下討論相融合”。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為重點,充分對接崗位要求。
3.3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效果
通過課程平臺,建立了完善的教學資源,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通過課前仿真內化、課中實踐強化、課后拓展深化這3個環(huán)節(jié),有效提升了對實踐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訓練效度,實現(xiàn)“學中做、做中教、做中學、做中固、做中評”,學生對電路的設計、連接、測試環(huán)節(jié)更加清晰。平臺的數(shù)據(jù)對學生課中、課后知識和實踐訓練過程,實現(xiàn)全過程監(jiān)控,師生溝通零距離。虛擬仿真讓神秘的電路信號“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實驗正確率提高到95%。
4 結語
“三教改革”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高職院校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全局。深化“三教改革”,從教師、教材和教法三方面,解決好“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為目標,培養(yǎng)適應行業(yè)企業(yè)需求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新時代高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建設的核心,也是未來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王衛(wèi)東.“互聯(lián)網(wǎng) +”戰(zhàn)略下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的實踐探索[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28(3):55-59.
[2] 樊麗娜.疫情大考后理實一體化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2):84-86.
[3] 何梅.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路徑與實施成效研究——以空乘禮儀在線開放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2):115-117.
[4] 趙東.高等職業(yè)院校落實“三教改革”的幾點思考[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 34(12):14-16.
[5] 詹亮.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路徑研究[J].商業(yè)會計,2021(13):127-129.
[6] 周雷.基于高職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資源庫的混合式“金課”建設———以網(wǎng)貸與眾籌核心課程為例[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20(6):83-90.
[7] 姚玉華.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方式現(xiàn)狀調研[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9.
[8] 路曉燕.高校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20.
基金項目:河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教科研規(guī)劃社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SD21017)。
作者簡介:趙娟(198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故障診斷、智能信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