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楚儀
摘 要:在信息化研學后教課堂上培育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教學時可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新小組合作方式和評價方式,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和互動形式,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自主參與習慣的養(yǎng)成,逐漸發(fā)展成為學習自主型學生。
關鍵詞:信息化;多媒體;教學情境
信息化研學后教課堂教學,可以說是對學生思維的解放,課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進行探討性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高效獲取知識,成為有良好學習習慣的自主型學生。筆者將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談談在“信息化研學后教課堂教學”中如何培育自主型學生。
一、情境教學,自主思考
多媒體通過圖畫、視頻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情境,更好地自主感知課文。如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橋》,課文講述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黨員(老漢)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果斷指揮,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村民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橋的故事。
在本篇課文中,感悟“老漢”的形象與精神是第二課時的重點內容。感悟“老漢”的形象和精神,首先要找出“環(huán)境描寫”,體會當時的刻不容緩。但是,“老漢”所面對的環(huán)境是“狂奔而來的洪水”,這“洪水”是學生陌生的東西,他們大多聽過這個名詞,但對于它的威力知之甚少。若是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引發(fā)學生思考此問題,或直接拋問題,或通過教師的講解營造氛圍引學生思考,或讓學生讀課文想象以感受,這樣的教學無疑使學生變得被動。但是,在信息化研學后教課堂中,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課文,適時播放“洪水來襲的視頻”,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感受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驚訝于洪水的威力。這樣,能讓學生獲得自主思考的機會。
當然,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有適合低年級的動畫教學,讓卡通人物能動能說,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從而學習更自覺、更主動;有通過播放音頻來渲染氣氛的教學,給予學生更好走進文本的機會,學習收獲更豐富;有引進微視頻的課堂教學,用微課的形式,講解重難點,簡潔生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梢?,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解放了教師,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課堂上獲取知識,也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思考,是新時代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
二、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簡單的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圍繞著某一問題展開討論,匯報形式雖多樣,但大多離不開口頭匯報。信息化研學后教課堂教學,可以讓小組合作學習更具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更高效。信息化研學后教課堂教學,在小組討論方面,可以引入“電子書包”的使用,“電子書包”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電子書包”提供的豐富、翔實的網(wǎng)絡在線資源會為學生的思考帶來便利,同時,學生可以自主尋找資料,交流資料,讓學生在討論中有話可講,有理有據(jù),思維火花得以通過數(shù)據(jù)資料來綻放,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有著極大作用。
覆蓋“電子書包”的使用,一時還難以實現(xiàn),但日常的多媒體技術,如PPT也可改變學生的小組合作方式,大大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在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中,小組合作制作PPT可成為小組合作的新形式,小組通過翻閱書籍、上網(wǎng)等形式搜集詩歌、通過小組的PPT設計需要整理資料、把小組欣賞詩歌的內容放在PPT上進行展示。以制作PPT的小組學習形式,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意識,同時小組制作的PPT亦成為有效的小組匯報工具。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上臺匯報,講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讓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xiàn)力得到較大的發(fā)揮,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
形式多樣,且極具新穎性的小組合作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小組合作中得到自主發(fā)展的機會,這少不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幫助。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成為知識的整合者,成為課堂的調控者,盡可能地讓學生學愛學的,講愛講的,讓開放的資源用在開放的課堂上,才是真正“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才能真正地“把時間還給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加入信息化手段,無疑是創(chuàng)新小組合作模式的有效之舉。
三、適時評價,自主參與
對學生的課堂評價,通常是指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具體表現(xiàn)的評價,具有監(jiān)督和強化的作用,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和智力、品德的發(fā)展。傳統(tǒng)課堂評價注重結果性評價,評價多以教師的客觀性評價為主,形式多為口頭評價,評價內容較單一。信息化研學后教課堂評價既注重結果性評價,也能及時給予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課堂紀律、行為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資源質量等,形式多樣,能有效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信息化研學后教課堂評價的多樣性和適時性可表現(xiàn)在“投屏工具”和“電子書包”的運用等方面。
如今,大部分學生喜歡表現(xiàn),尤其喜歡在攝像頭下表現(xiàn)自己最好的一面,比如教師說要把學生認真讀書的樣子拍下來,學生馬上精神抖擻,可見學生對此十分重視。于是,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投屏工具”,方便教師隨時監(jiān)測學生的同時,還讓學生時刻主動關注自己的學習表現(xiàn),并比較其他人的學習表現(xiàn),達到“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和強化優(yōu)秀學生表現(xiàn)的作用。
另外,“投屏工具”的使用還能將小組討論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立刻展現(xiàn)在屏幕上,讓組與組之間也能有一定的交流,互相促進。“投屏工具”的使用,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語言性評價,只需要有選擇性地將優(yōu)秀的、具有示范性的行為表現(xiàn)或作品投屏,已能做到適時的評價,讓學生在有趣的、多方面的評價中得到參與的動力,自主投入到學習當中。又如,“電子書包”的使用,這有助于對學生學習資源與學習成果的適時評價,教師通過實時監(jiān)測學生整合的學習資源,能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質量,同時為小組討論提供更及時的指導,讓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提升收獲感,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另外,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能通過“電子書包”及時查看,并且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學生之間能互相查看對方的成果并給予更多樣的評價?!半娮訒备鼮檎n堂上進行成果展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
信息化研學后教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評價的方式更多樣、更全面,能讓每一位學生得到關注,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評價者,豐富著學生的課堂學習,讓學生更愿意參與課堂、參與學習。
四、結語
在新時代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不要讓其使用停留在表面,僅有形式而未見實效,如僅將傳統(tǒng)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堆砌在課件上,又如在課堂上運用微課,但畫面模糊,對解決課堂學習目標毫無幫助,讓微課的使用顯得突兀,均是對多媒體運用的不合理。在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的時代,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信息化的挑戰(zhàn),只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性能力,讓信息化技術自然融入課堂,就能給課堂帶來更多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孫國坤,殷玥.關于信息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6(10).
[2]陳迪.互動媒體支撐下的課堂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