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豪
線段中點是幾何圖形中的一個重要且特殊的點,是構(gòu)成一些常見幾何模型的核心要素. 下面就與中點用法相關(guān)的四個常見幾何模型展開說明.
一、模型簡介
模型1:中點 + 等腰模型
模型特征:如圖1,△ABC中,AB = AC,點D為BC邊的中點.
聯(lián)想方向: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
例1 如圖2,在△ABC中,AB = AC = 5,BC = 6,M為BC的中點,MN⊥AC,垂足為N. 求MN的長.
解析:根據(jù)模型1可以得出∠AMC = 90°,再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出AM,最后利用等積法MN·AC = AM·CM求解即可.
模型2:中點 + 直角模型
模型特征:如圖3,△ABC中,∠ACB = 90°,點D為AB邊的中點.
聯(lián)想方向: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例2 如圖4,在△ABC中,∠ACB = 90°,點E為AB邊的中點,D是BC延長線上一點,連接DE,CE,若∠B = 2∠D,AB = 4. 求CD的長.
解析:根據(jù)模型2可以得出CE = BE,從而得出∠B = ∠ECB,進而得出∠D = ∠DEC,得CD = CE.
模型3:中點 + 中點模型
模型特征:如圖5,△ABC中,點D,E分別為AB,AC邊的中點.
聯(lián)想方向: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例3 如圖6,在△ABC中,點D,E分別為AB,AC邊的中點,CD與BE相交于點H,點F,G分別為BH,CH的中點,連接DF,EG,AH. 求證:DF = GE.
解析:根據(jù)模型3可以得出DF = [12]AH,EG = [12]AH.
模型4:中點 + 平行模型
模型特征:如圖7,AD與BC相交于點O,且O為BC的中點,AB∥CD.
聯(lián)想方向:△ABO≌△DCO.
例4 如圖8,AD為△ABC的高,且AD = BD,在AD上截取DG,使DG = DC,F(xiàn)為BC的中點,點E為FG延長線上一點,且EC = AC. 求證:∠E = ∠BGF.
解析:如圖8,根據(jù)模型4,過點C作CH[?]BG,交GF的延長線于點H,從而得出△BFG≌△CFH,將∠BGF轉(zhuǎn)換為∠H,BG轉(zhuǎn)換成CH,通過△BDG≌△ADC將BG轉(zhuǎn)換為AC,再結(jié)合已知條件AC = EC可以得出CH = CE,進而證出∠E = ∠H,最后等量代換得出∠E = ∠BGF.
二、模型構(gòu)建
例5 如圖9,AD為△ABC的中線,點E為線段AD的中點,連接BE并延長交AC于點F,求證:FC = 2AF.
解析:添加輔助線,構(gòu)建中點模型示例如下:
方法一:如圖10,取BF中點G,連接DG. 內(nèi)含“中點 + 中點”和“中點 + 平行”模型.
方法二:如圖11,過C作CG[?]BE,交AD的延長線于G. 內(nèi)含“中點 + 平行”模型和“A”型相似模型.
方法三:如圖12,過A作AG[?]BC,交BF的延長線于G. 內(nèi)含“中點 + 平行”模型和“X”型相似模型.
[A][F][C][B][D][E][圖10] [G] [A][F][C][B][D][E][圖11] [G] [A][F][C][B][D][E][圖12][G]
方法四:如圖13,取CD中點G,連接EG. 內(nèi)含“中點 + 中點”模型和“A”型相似模型.
方法五:如圖14,取FC中點G,連接DG. 內(nèi)含“中點 + 中點”模型和“A”型相似模型.
方法六:如圖15,取BD中點G,連接GE并延長交AC于H. 內(nèi)含“中點 + 中點”模型和“A”型相似模型.
例6 如圖16,△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C = BC,AD = AE,∠ACB = ∠DAE? = 90°,點D在邊AB上,點F是BD的中點,連接BE,CF. 求證:BE = 2CF
解析:添加輔助線,構(gòu)建中點模型示例如下:
方法一:如圖17,取BE中點G,AB中點H,連接CH,HG. 內(nèi)含“中點 + 中點”、“中點 + 等腰”和“中點 + 直角”模型.
方法二:如圖18,取DE中點N,AD中點G,AB中點H,連接CH,GN,F(xiàn)N. 內(nèi)含“中點 + 中點”、“中點 + 等腰”和“中點 + 直角”模型.
方法三:如圖19,取AB中點G,連接CG. 內(nèi)含“中點 + 等腰”和“中點 + 直角”模型.
三、模型應(yīng)用
例7 如圖20,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C = AC,∠ACB = 90°,在等腰三角形ABD中,AB = BD,∠ABD = 30°,E為AD邊的中點,連接CE,求證:CE = [12]AB.
方法解析:考慮到BC = AC,如果取AB的中點F,連接EF,CF,這樣就可以同時出現(xiàn)“中點 + 等腰”、“中點 + 直角”和“中點 + 中點”三個模型,一個中點F將題中眾多的已知條件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根據(jù)“中點 + 中點”模型可得EF = [12]BD = [12]AB,EF[?]BD. 根據(jù)“中點 + 等腰”模型可得∠AFC = 90°,結(jié)合∠ABD = 30°的條件可得∠EFC = 60°. 根據(jù)“中點 + 直角”模型可得CF = [12]AB = EF,從而得出△CFE為等邊三角形即可證出CE = CF = [12]AB.
(作者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教師進修學(xué)院附屬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