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展
(天津市靜海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天津 301600)
馬尾神經損傷(cauda equine injury,CEI)是腰間盤突出術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可導致膀胱運動神經受損,進而引起排尿困難、鞍區(qū)麻木、局部刺痛等肌力及感覺功能障礙[1]。手術是該病的最佳治療措施,但基于適應證、再創(chuàng)傷等因素影響,康復醫(yī)學手段在腰間盤突出術后CEI 治療中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與認可度[2]。神經損傷治療儀是當前常用的物理醫(yī)療措施,可通過低頻電流刺激肌肉神經,促進脊髓減壓,為神經功能的恢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3,4]。但該方案單一療效欠佳,臨床多將其與中醫(yī)針灸方案聯(lián)合使用,以中醫(yī)學辨證施治理論為基礎,結合現(xiàn)代化科技治療技術,通過相應穴位刺激,促進受損神經的再生與修復[5]。本研究結合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天津市靜海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64 例腰間盤突出術后CEI 患者,觀察針灸聯(lián)合神經損傷治療儀對腰間盤突出術后CEI 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天津市靜海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腰間盤突出術后CEI 患者64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2 例;年齡26~70 歲,平均年齡(43.26±6.45)歲;Tandon 分型:Ⅰ型4 例,Ⅱ型12 例,Ⅲ型16 例;病程20~90 d,平均病程(39.04±9.20)d。觀察組男22 例,女10 例;年齡25~71 歲,平均年齡(43.50±6.72)歲;Tandon 分型:Ⅰ型3 例,Ⅱ型14 例,Ⅲ型15 例;病程20~90 d,平均(38.64±9.11)d。兩組性別、年齡、Tandon 分型、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腰椎X 線平片檢查、CT 或MRI 掃描)確診;②伴有局部刺痛、排尿困難等癥狀表現(xiàn);③患者意識清醒、認知正常。排除標準:①其他原因導致的CEI 患者;②伴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③合并泌尿系統(tǒng)疾病者;④治療部位皮膚損傷者;⑤暈針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神經損傷治療儀[耀洋康達,KT-90A 型,京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4 第2260208 號]進行治療,依次選取次髎穴、中髎穴、會陽穴、關元穴等穴位,將貼片貼于穴位處,隨后行矩形波單脈沖治療,20 min/次,1 次/d,持續(xù)治療6 周。
1.3.2 觀察組 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灸治療,常規(guī)消毒后,取次髎穴與中髎穴,采用芒針(3 寸)由正中線斜下刺入第2、3 骶后孔中,刺入深度為3~3.5 寸;取會陽穴與關元穴,采用芒針(3 寸)直刺,刺入深度為2~2.5 寸,使局部出現(xiàn)酸脹感。隨后接入電極,采用電針治療儀[上海涵飛,XYD-I 型,藥(械)準字:豫械注準20152260115]進行治療,頻率為20~40 Hz,電流以患者耐受度為準,留針50 min,5 次/周,持續(xù)治療6 周。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排尿情況(殘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疼痛癥狀[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6],共0~1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及功能恢復效果。臨床療效:①治愈:刺痛、排尿障礙等癥狀基本消失,感覺及肌力功能恢復正常;②好轉:刺痛、排尿障礙等癥狀明顯好轉,感覺及肌力功能改善;③無效:癥狀及功能障礙無改善,甚至加重。治療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預后恢復效果:采用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估治療(JOA)[7]評分與Frankel 脊髓損傷評分[8]進行評定,JOA 評分,共0~29 分,分值越高表示機體功能越佳,F(xiàn)rankel 評分0~4 分,分值越高表示感覺與運動功能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排尿情況比較 兩組殘余尿量小于治療前,最大尿流率大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殘余尿量小于對照組,最大尿流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排尿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排尿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功能恢復效果比較 兩組JOA、Frankle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JOA、Frankle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JOA、Frankle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JOA、Frankle 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疼痛癥狀比較 兩組VAS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VAS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VA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CEI 是腰間盤突出術并發(fā)癥之一,其早期損害多與直接機械壓迫有關,而神經內部血流及腦脊液營養(yǎng)供應障礙則可導致后期神經結構的繼發(fā)性損傷,進而引起多種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9,10]。因此,患者神經內部血液復通及腦脊液循環(huán)的重建是促進其神經功能恢復的重要前提,有利于機體感覺及肌力狀況的改善。中醫(yī)認為,中髎、次髎、會陽等穴均屬足太陽膀胱經,與膀胱氣化功能存在密切關聯(lián),而關元穴作為小腸募穴,屬足太陰脾經,是結聚并轉輸小腸之氣的關鍵部位[11]?;诖耍ㄟ^以上穴位刺激可達到氣血調和、順暢經絡、滲變利尿的治療目的。神經損傷治療儀是當前常用的物理治療儀器,可通過低頻電流刺激肌肉神經,以此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肌肉張力,同時降低肌肉纖維變性情況,促使其重新接受神經支配,進而改善其各項功能障礙[12,13]。但單一神經損傷治療儀的應用對馬尾神經血供及腦脊液循環(huán)的恢復往往并無理想效果,且有研究指出[14],神經損傷治療儀聯(lián)合針灸方案在CEI 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更為可行?,F(xiàn)階段,臨床多將針灸與現(xiàn)代化脈沖電刺激聯(lián)合應用,以此促進神經生長相關因子的增多,同時抑制脊髓前角及背根神經元的凋亡,對受損神經的再生與修復具有積極的臨床作用[15]。將其與神經損傷治療儀聯(lián)合應用于CEI 治療中,更有利于馬尾神經血供及腦脊液循環(huán)的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87.50%)高于對照組(71.88%)(P<0.05),可見針灸聯(lián)合神經損傷治療儀對腰間盤突出術后CEI 患者具有確切的治療效果,可促進其療效的進一步提升。殘余尿量小于治療前,最大尿流率大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殘余尿量小于對照組,最大尿流率大于對照組(P<0.05),這與宋圣閣[16]研究結果較為一致,表明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減少CEI 患者的殘余尿量,同時增加其最大尿流率,對其排尿功能具有積極的改善作用,且效果顯著。同時,兩組VAS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灸聯(lián)合神經損傷治療儀可有效緩解CEI 患者的刺痛癥狀。此外,兩組JOA 評分、Frankle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lián)合治療對CEI 患者功能障礙的改善程度更為顯著,有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分析認為,聯(lián)合方案對CEI 患者的療效更為顯著,更有利于神經血液復通及腦脊液循環(huán)的建立,由此可促進機體功能的快速恢復[17]。
綜上所述,針灸聯(lián)合神經損傷治療儀治療腰間盤突出術后CEI 療效肯定,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排尿情況及疼痛癥狀,同時促進機體功能的有效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