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陳 圓,朱榮妹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常見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并呈進行性發(fā)展的疾病,多發(fā)于老年群體,其死亡率、發(fā)病率均較高[1]。如何有效控制COPD病情已成為臨床醫(yī)師亟待解決的問題[2-3]。COPD患者即使病情處于穩(wěn)定期,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嚴重影響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4]。而長期住院治療受經(jīng)濟、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限制,對于穩(wěn)定期患者,長期家庭氧療(LTOT)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治療手段[5]。本研究探討LTOT對老年COPD患者的干預效果及依從性。
1.1對象 選取海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120例老年COPD患者,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6.15±3.14)歲;病程為2~12年,平均病程為(6.23±2.05)年。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6.25±3.12)歲;病程為2~11年,平均病程為(6.24±2.06)年。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2)》診斷為COPD[6];(2)病情穩(wěn)定期的出院患者;(3)年齡≥60歲;(4)可以完成問卷調查者;(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不足者;(2)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3)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者;(4)惡性腫瘤患者;(5)合并其他嚴重呼吸系統(tǒng)疾病并伴咳痰、咳嗽、呼吸困難癥狀。
1.2方法 (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干預:包括保證室內通風、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呼吸肌訓練。(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LTOT干預:①安全指導,使用時注意防熱、防油、防震、防火。取桶裝氧時查看氧壓表壓力,<5 MPa時更換氧氣,吸氧前確保導管未阻塞和扭曲,檢查裝置密閉性,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時先打開氧氣開關確認氧流量,停止吸氧時,先取下鼻導管,再關閉氧氣開關,氧療中禁止吸煙飲酒。②根據(jù)有無二氧化碳(CO2)儲留給予不同濃度氧氣,若有CO2潴留,患者氧氣壓<60 mmHg,氧氣流量1~2 L/min,每日吸氧時間為15 h以上(含睡眠時間),若無CO2潴留,輕度低氧血癥患者氧流量為2~4 L/min。③規(guī)范使用并每日更換濕化瓶和消毒吸氧管,濕化液采用冷開水,氧氣筒和制氧機2~3 d擦拭1次。④氧療不良反應處理:一旦氧中毒立即停止吸氧,多喝水,中毒較深患者及時就醫(yī)。兩組持續(xù)干預6個月。
1.3觀察指標 (1)血氣指標測定: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采用血氣分析儀測定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吸入氧濃度(FiO2),計算氧合指數(shù)(OI),OI=PaO2/FiO2。(2)肺功能指標測定: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日本美能肺功能檢測儀AS-507)測定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氣峰流速值(PEF),并計算FEV1/FVC比值。(3)記錄兩組干預前后6 min步行距離(6 MWD)和英國醫(yī)學研究學會呼吸困難量表(MMRC)評分:6 MWD可反映患者運動耐量,MMRC評分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分為5個等級,分別對應0~4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4)生活質量:采用COPD生活質量評分表(QLICD-COPD)評估生活質量,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2,QLICD-COPD有1個COPD特異模塊和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3個共性模塊,總分0~225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5)統(tǒng)計觀察組患者LTOT依從性:參照梁磊等[7]的COPD患者LTOT調查問卷表進行評估,問卷內容包括患者一般情況、對氧療的了解情況及氧療的依從性,于患者出院6個月后對患者進行調查。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兩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PaO2、PaCO2、O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干預后觀察組PaCO2顯著低于本組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PaO2、OI顯著高于本組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COPD患者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老年COPD患者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 P<0.05
?
2.2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FEV1、FEV1/P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EV1、FEV1/PEF顯著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老年COPD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老年COPD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 P<0.05
?
2.3兩組干預前后6 MWD和MMRC評分對比干預前兩組6 MWD及MMR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6MWD顯著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MMRC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老年COPD患者干預前后6MWD和MMRC評分對比(±s)
表3 兩組老年COPD患者干預前后6MWD和MMRC評分對比(±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 P<0.05
?
2.4兩組干預前后QLICD-COPD各維度評分 干預前兩組QLICD-COPD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QLICD-COPD各維度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老年COPD患者干預前后QLICD-COPD各維度評分(分,±s)
表4 兩組老年COPD患者干預前后QLICD-COPD各維度評分(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 P<0.05
?
2.5觀察組LTOT依從性情況 觀察組患者進行LTOT干預時完全依從的26例(43.33%),部分依從19例(31.67%),不依從15例(25%),總依從45(70%)。
老年COPD患者氣道功能受限,伴有低氧血癥,即使病情穩(wěn)定期,仍然存在咳嗽、氣促、憋喘、胸悶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8]。LTOT是指在COPD患者疾病穩(wěn)定期時,患者每日在家進行至少15 h的吸氧治療,該治療方式可為患者提供足夠的氧氣,改善血液中氧氣濃度,符合COPD治療原理[9-10]。
本研究中,LTOT干預可顯著改善老年COPD患者血氣指標、肺功能,緩解患者呼吸困難,提高運動耐量。趙花等[11]對老年COPD患者干預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LTOT可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情況。分析原因如下:老年COPD患者體內肺彌散功能較低、通氣/血流比例失調、通氣功能障礙,導致體內氧氣濃度無法滿足機體需要,LTOT干預時,不斷向體內輸入氧氣,氧氣融于血液中使血氧濃度顯著提高,并增加動脈血氧含量,提高氧合血紅蛋白濃度,增強機體氧化物質運輸量,使可利用氧明顯增加,機體代謝得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12-13];血氧濃度的提高還可降低機體無氧酵解,防止和逆轉缺氧對重要組織和器官的損傷[14]。LTOT尤其是夜間氧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增強肺血管動力,減輕心臟負荷情況,以此改善患者睡眠,另外,LTOT還可顯著改善組織及器官的低氧情況和血流動力學,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狀況[15-16]。
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QLICD-COPD各維度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表明對老年COPD患者進行LTOT干預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如下:LTOT一方面可降低患者心肺功能負荷,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減少患者因睡眠不足而引起的疲憊、煩躁、注意力不集中情況,提高患者生活和工作效率[17];另一方面可顯著增加機體血氧濃度,減少因體內血氧濃度不足而引發(fā)的疲憊、呼吸困難、眩暈等癥狀,以此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8]。另單獨對觀察組老年COPD患者LTOT干預依從性統(tǒng)計調查發(fā)現(xiàn),觀察組完全依從有26例(43.33%),部分依從19例(31.67%),不依從15例(25%),總依從率為75%,表明老年COPD患者進行LTOT干預時依從性較高。
綜上,LTOT用于干預老年COPD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緩解患者呼吸困難,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老年COPD患者對LTOT干預的依從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