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芳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堂應是師生知識共享、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應是豐富多彩的、和諧的教育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匠心獨運,善用一切生成性的課程資源,讓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更精彩。
【關鍵詞】生成性資源 課堂教學 精彩課堂
生成資源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即時生發(fā)的有價值的現(xiàn)場資源,它包括“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如果教師能在課前鉆研教材,了解學情,預約“意料生成”;在課中憑借靈活的教學機制進行引導,邂逅“意外生成”,并能善加利用,必將為學生呈現(xiàn)出充滿活力的精彩課堂。
一、善用社區(qū)資源 激發(fā)真摯情感
在學習名人、偉人的故事這一單元時,學生往往學習興趣不濃,他們總覺得課本故事不真實,或是覺得名人的成功遙不可及,沒有說服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適時增加一些學生身邊的真實事例,用生活中活生生的名人事例感動學生,增強說服力和可信度,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
本校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近來更是把繁榮家庭文化擺在重要位置,重點打造了28戶社區(qū)特色文化家庭。憑借這個獨特的優(yōu)勢,本校開展了“我是自豪的雪浪人”一系列活動,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訪問家鄉(xiāng)名人、參觀名人故居等形式,初步了解名人成功的經(jīng)歷,感悟到成功并不是那么遙遠,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名人、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的感情。
[案例1]
“我是自豪的雪浪人”教學:
“尋找身邊的名人”是我們這個系列活動的第一步。我們先讓學生介紹自己所認識的家鄉(xiāng)名人,然后和學生一起學習這些名人的事跡,或通過校本課程,或通過視頻介紹,初步激發(fā)學生對這些名人的敬仰之情,讓他們知道原來名人并不是遙不可及,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可信度。
第二步是“走近身邊的名人”。在學生初步了解身邊的名人的基礎上,我們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和班隊活動課的時間,每月組織學生外出參觀一戶特色家庭。如有“斜廬之中孕書畫”的浦耕霖家庭,“幽趣苑中藏品豐”的葉瑞麟家庭。在以參觀為主的基礎上,回校后開交流會,談參觀后的體會。學生有感而發(fā),議論紛紛。通過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家鄉(xiāng)的特色文化,并在這種特色文化的熏陶下,激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名人的敬佩之情。
第三步是“學習身邊的名人”。以上兩個系列的活動,已充分激起學生學習名人的熱情。我們接著組織部分學生采訪這些名人,學生進一步懂得名人成功的秘密,同時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然后,我們聘請書畫名人來校作課外指導老師,為學生作具體的指導。我們還組織學生參與街道文聯(lián)組織的各種活動,使他們從小受到家鄉(xiāng)文化的熏陶,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特長,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激發(fā)他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和身為雪浪人的自豪感。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不能局限于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上,教師應當廣泛開發(fā)和利用教材之外、教室之外、學校內(nèi)外的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將其充實到教學活動中,從而生成師生互動,開展活潑有趣的課程。
二、善用偶發(fā)事件 盡顯精彩無限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師生思維的發(fā)展及情感的交流,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偶發(fā)事件,如果處理不當,則會使課堂失控,但是,如能善用偶發(fā)事件,會讓我們的課堂高潮迭起,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2]
“關心幫助他人”教學:
在“關心幫助他人”一課中,筆者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生活中大家互相幫助的情景畫在紙上,然后互相說一說,最后貼到黑板的“愛心樹”上。這時學生興趣高漲,爭先恐后地涌向講臺,爭著把自己的畫貼上去,結(jié)果大家在講臺前擠來擠去,互不相讓,整個課堂鬧哄哄的。這時,筆者假裝很著急地問:“哎呀,老師碰到一個難題,誰能幫我出主意,怎樣才能使大家又快又安靜地把這些畫貼好?”一聽要幫老師解決難題,學生紛紛獻計獻策。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學生排成整齊的隊伍,一個幫一個傳,一個幫一個貼,順利完成了貼畫任務,同時無意中達成了“關心幫助他人”的教學目標。
這里沒有教師居高臨下地訓斥,也沒有生硬地灌輸,有的只是平等地對話。在平等地對話中,師生一起分享互幫互助帶來的快樂。教師要善于利用活動中的偶發(fā)事件,機智地將不利因素化為積極因素,化尷尬為精彩,讓學生在親歷中感悟和體驗,從而獲得一種身心愉悅的精神享受。
三、善用矛盾爭議? 拓展思維空間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常常因為觀點的分歧、認知的差異而產(chǎn)生爭議。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善用矛盾爭議,進行適當點撥,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積淀更為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
如現(xiàn)在社會非常關注“環(huán)?!痹掝}。人們知道環(huán)保的重要性,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許多行為都沒有注意“環(huán)?!?,如隨意踐踏草坪、亂砍濫伐樹木、亂扔電池以及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方便盒等。學生雖然年齡還小,但他們也有很多困惑,教師只有讓他們從小明白其中的道理,培養(yǎng)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他們才能真正懂得環(huán)保的重要性。
[案例3]
“別把花草弄疼了”教學:
師出示兩幅圖:一張是一片美麗的草坪,而另一張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地,讓學生比較選擇,哪一幅更漂亮。
生都選擇有草坪的那幅圖。
師:為什么?
生1:看上去舒服、漂亮。
生2:美化環(huán)境,有益身心健康。
師出示學校附近小公園里草坪的一幅照片。
師:草坪上面已經(jīng)被人走出了一條小路。為什么大家都知道要愛護綠地,可還是要破壞它呢?你也這樣做過嗎?
生1:這塊草坪擋了路。因為廁所就在草坪的對面,從草坪上過去很近,不然要繞很長的一段路。
生2:學習了這節(jié)課,我知道要愛護花草樹木,以后盡量不在草坪上走路了。
師:你真的不會再走了嗎?
生2:不走了。(但看上去表情有些不堅定)
師:如果這時候你很想上廁所,繞路走又來不及了。這時候你也會堅持不走草坪嗎?
生2:(有點不好意思)可能會偷偷走的,來不及嘛,再說大家都在走。
師:大家都知道要愛護草坪,可當環(huán)保和方便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們很多人就選擇了方便。對于這些,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生3:以后在設計的時候更要注意方便,這樣大家就不會為難了。
生4:建議在草坪上修一條小路,并做好指示牌,這樣既方便了大家,又保護了草坪。
……
上述片段教師選擇了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讓學生帶著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走進課堂,以學生親身的經(jīng)歷和教材提供的問題為話題,通過分析、討論,最后讓學生懂得要在環(huán)保和便利這兩個方面進行合理的取舍,樹立環(huán)保的意識、護綠的習慣和能力。同時,學生已能通過自身的觀察、發(fā)現(xiàn)、比較,考慮到綠化要保護,但設計要更合理。解決這樣的問題,也解決了學生心中的疑惑。教育“回歸生活”吸引了學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體現(xiàn)了生活教育的價值。
四、善用生活細節(jié)? 成就育人實效
道德與法治課講究育人實效,而那些泛泛而談、熱熱鬧鬧的場面常讓我們感到德育如蜻蜓點水般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沒有找到撥動學生心弦的話題。因而在教學中,需要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細節(jié),讓他們在接觸實際生活的過程中獲得真切的感受。對于教師而言,抓住生活細節(jié)是一種機遇、一種智慧,是開啟心靈的鑰匙。發(fā)掘生活細節(jié),就能找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源頭活水。
[案例4]
“感恩父母”教學片段:
筆者請班上十個學生的媽媽來參與教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在教室拉一塊長布,遮住媽媽們的身體,只露出雙手,讓這十個學生找出自己媽媽的手,結(jié)果,十個人中,只有兩個人找對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十個媽媽根據(jù)孩子的手找出自己的孩子,結(jié)果全部正確。這時,班內(nèi)的學生一片嘩然,都很佩服媽媽們。這時,筆者順勢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你們輸了嗎?”學生們議論紛紛。
生1:媽媽們的手都差不多,我分不出,也許是媽媽們的眼力好。
生2:我們沒有媽媽細心,觀察得不仔細。
師:可是,我剛才看到很多同學來回觀察了幾次,而媽媽們只一眼就認出自己孩子的手啊。這到底是為什么?
生3:媽媽經(jīng)常給我剪指甲,她很熟悉我的手。
生4:有一次,我的手指受傷了留下了一小塊疤,媽媽很心疼,經(jīng)常撫摩我的手,叫我要小心。所以媽媽認得我的手。
生5:有一年冬天我生病了,掛了好幾天的水。每次掛水時,媽媽總是拉著我的手,輕輕地撫摩,給我取暖。
現(xiàn)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里的大人都圍著他們轉(zhuǎn)。在平時的接觸中,筆者感覺到大部分學生對父母的愛不以為然。在他們眼中,父母對自己的愛好像是應該的,沒有一點感激之情。所以,筆者在課前設計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通過游戲和討論,回憶父母對自己點點滴滴的關愛,明白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辛苦以及對自己的愛就在平常的生活、學習中。課后,筆者又布置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回家為父母洗一次腳,并用三兩句話寫出自己的體會。從學生上交的作業(yè)來看,很多學生明白父母為生活、為養(yǎng)育自己付出的艱難,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們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教學技巧和藝術,就在于一旦有這個必要,教師就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隨時改變自己的授課計劃?!毙抡n改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應是師生知識共享、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應是豐富多彩的、和諧的教育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匠心獨用,善用一切生成性的課程資源,讓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去粉飾、表真情、除平淡、顯生機,真正展現(xiàn)師生人格魅力,成就精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