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軍,李 俊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107 地質隊,重慶 400000)
滑坡是指斜坡局部穩(wěn)定性受損,在重力影響下巖土體向下整體滑動的過程和現象,是一個規(guī)模大、數量多、性質復雜的形變過程,同時也是具有一定規(guī)律的地質災害,且由于我國復雜的地質環(huán)境條件,滑坡災害在我國分布數量相對較多、分布范圍較廣[1-2]。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地質災害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主要問題。因此,針對滑坡災害制定相應的防治工程措施及監(jiān)測手段至關重要。
山體滑坡災害的出現具有地域性因素,一般發(fā)生于山地和丘陵地區(qū),與地震及泥石流等一樣具有巨大危害。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的大國,地理因素十分復雜,使得我國有著許多的山體滑坡區(qū)域,特別是在南方山區(qū)最為常見。一旦發(fā)生了山體滑坡,往往大片的山體會相繼出現大區(qū)域的山體緩慢滑動,其最大的可以達到數百萬立方米。從近幾年的山體滑坡災害我們不難發(fā)現,山體滑坡的危害十分大,甚至可以將整個村莊、場鎮(zhèn)吞噬,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與此同時,大片的山體滑坡還可能會阻斷河流形成堰塞湖、阻斷交通、破壞管線、掩埋土地及森林等,因此對山體滑坡進行預防和及時的處理十分必要。
地質和地貌狀況與山體滑坡的產生關聯十分密切。地質因素主要包括易滑地層、地質構造、地下水等。易滑地層主要指包含有頁巖、泥巖的地層,這些地層在長期風化作用下易形成軟弱結構面,是形成滑坡的基礎條件。當山體走向與地質構造軸向一致時就形成了順向坡,巖土體易沿軟弱結構面產生滑移。地下水埋藏于地下,對巖土體具有軟化作用,特別是抗風化能力不一致的硬巖與軟巖界面易形成軟弱夾層;另外豐富的地下水也能增加巖土的重度和水壓力,從而提高下滑力。地貌因素主要體現在坡度和臨空面兩方面。一般情況下,山間平地、平臺、緩坡地帶發(fā)生山體滑坡的可能性比較小,而坡度在10°~40°的斜坡上發(fā)生滑坡的可能性比較大。臨空面一般包括沖溝、江河岸坡、陡崖等,這些臨空面破壞了斜坡完整性,為后側巖土體滑移提供空間條件。
一般情況下降雨比較多的季節(jié)常會導致斜坡土體接受大量的雨水,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坡體的含水量激增,導致土體的重度增大強度降低。與此同時,山體周圍水體的變化狀況也是導致山體滑坡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靜動水壓力的變動將對山體滑坡的穩(wěn)定性產生很大的影響,使得山體滑坡的出現概率大大增加。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人類建設工程活動逐漸增加,在山地或者是丘陵地區(qū)進行建設也是山體滑坡的誘因,特別是切坡建房、修路、挖渠等建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山體的整體穩(wěn)定狀況。當進行房屋的建設以及水渠的開鑿等都需對山腳進行開挖也是給山體下部造成隱患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隨著山區(qū)山坪塘和蓄水池的建設,其使用過程中一旦因管理不善而發(fā)生滲漏,這些滲漏的水將會直接進入坡體內部,當孔隙中的水壓較大時就會導致坡體軟化,使得斜坡土體的重度增加,抗剪強度降低,當其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山體滑坡的現象。
在人口密集的村鎮(zhèn)和工廠附近,也經常發(fā)生滑坡,由于長期受到水流沖刷,河流沿岸的邊坡巖土結構很容易滑坡。將工礦、城鎮(zhèn)、村莊和糧田大面積毀壞,嚴重影響了周邊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活動,造成巨大災難。例如,2017 年8 月發(fā)生在貴州省納雍縣張家灣鎮(zhèn)的山體滑坡,據報道造成了2 人死亡,4 人受傷,25 人失聯,倒塌民房34 戶170 間。
山區(qū)里穿插著各種交通運輸干道,很多干道位于滑坡和泥石流發(fā)育地區(qū),尤其在雨季,常常發(fā)生滑坡導致的泥石流災害,阻斷交通,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破壞了交通線路,毀壞很多設備和資源,影響交通運輸。
由于滑坡體的土石方量大都有幾百到上千萬立方米,滑坡后受土石方自身重力影響迅速進入江河,產生巨大的涌浪,形成了一個天然險灘,造成船只翻轉,影響航道運輸。除此之外,還會截斷江流導致壩體決堤,形成泥石流、洪水等災害。例如,2015 年6 月24 日下午6 點左右,重慶巫山江東嘴山體出現滑坡,2.4 萬m3山體墜入長江,引發(fā)巨大涌浪,造成對岸靠泊的21 艘小型船舶翻沉。
在水庫、電站和水利工程周圍也常有滑坡現象發(fā)生,導致水庫淤積報廢,損害電站,危害水利工程。例如,湖南某水庫周圍發(fā)生滑坡,滑體迅速整體下滑,進入水庫激起20m 高的巨型涌浪,未完工的大壩頂部因此傾瀉而下,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想要更好地預防山體滑坡就要注意將山體邊坡進行固定,確保山體巖土體結構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具體的措施有很多,可通過種植來提升山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特別是應該在山體的邊坡表面種植一些具有較強吸附性的樹,盡可能將其吸附性能充分發(fā)揮出來,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土壤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使得水位得到足夠的保護,山體滑坡的出現概率將會大大降低。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做好風化的處理,山體土壤的性質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謂就是風化現象所致,所以在進行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治理時要足夠重視風化這一因素,可以使用山體噴漿手段進行處理,這樣可以達到比較好的防護效果,很大程度上降低風化所導致的山體穩(wěn)定性不足。還可以在山坡上鋪上一些塊石避免風化。有些地區(qū)還使用了坡體的減載、壓腳的手段,即在坡體的主滑段進行削方減載,在坡腳的抗滑段鋪設土石以便于提升斜坡的抗滑能力,將坡體的穩(wěn)固性進行提升。
導致山體滑坡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巖土內部的含水量,當含水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導致山體失穩(wěn),所以相關人員在進行設置排水區(qū)域時應該以這個條件與實際的環(huán)境作為參考,這樣可以比較有效地將山體內部的水排出,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壤的總體重度,保證了土壤結構足夠穩(wěn)定。具體建設時應該注意合理設計排水的流向以及其橫截面的尺寸大小,基于山體的設計狀況將排水溝的指標進行明確化,更好地將土壤內部的水排出,一般在設計時,排水溝的深度在0.5m左右,坡度一般1:2.5,排水溝的形態(tài)設計一般越合理將會越高效地將水排出,其形狀一般設計為樹枝形,這樣可以更有效的吸收水。在具體的施工中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具體的設計,若是面對的山體水分較多可以建設盲溝,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將山體沿途層內水排出,確保山體的整體穩(wěn)定性。
在實際的山體滑坡治理中,設置擋土墻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主要是使用塊石作為擋土墻的主要材料,根據材料的具體差異可以將擋土墻設計成混凝土或漿砌石結構。一般將擋土墻布置在斜坡前緣剪出口處,這樣可有效地減少山體滑坡的出現概率。設計時應重點考慮滑坡推力的大小,將推力進行更加精確的預估,以保證擋土墻可以達到阻擋山體下滑的效果。當滑坡推力較大時也可考慮在斜坡中部設置抗滑樁或在前緣剪出口處設置樁板墻進行處置[3]。
山體滑坡災害出現之前一般都會有一段時間的預警期,這個階段的工作若是能夠做好就可以及時采取防護措施,將人財物轉移,可以極大地降低山體滑坡災害可能會帶來的損失。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使用RS 以及數字地球技術手段,使災害的預測更加精準、救援區(qū)域更加精確。一般情況下,山體滑坡災害發(fā)生后還會發(fā)生再次的滑坡狀況,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救援人員對該處的地質狀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做好充分的調查和分析之后再進行專業(yè)性的救助。與此同時,在一些山體滑坡災害比較多發(fā)的區(qū)域應該設置一些監(jiān)測站,使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實時的監(jiān)測,對山體的狀況進行實時的監(jiān)控,使用最新技術精確預測山體滑坡災害,這樣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有些時候山體滑坡將會出現在一些人員較為密集的地方,若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一旦發(fā)生了山體滑坡就會產生巨大的損失。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在接到山體滑坡災害預警時就要及時做好疏散工作,與基層政府合作并且設立警戒線,及時將具體的情況進行上報。還可以借助現代的媒體手段,即通知附近的居民做好撤離的工作,以盡可能減少山體滑坡可能造成的損失。與此同時,在日常的生活中相關部門應該注意在山體滑坡可能發(fā)生的區(qū)域做好演習以及相關的自救知識普及。
設計抗滑樁。設計過程中,技術工作人員需要科學合理地對邊坡坡腳線開展操作,將抗樁設置在邊坡坡腳的地方開展工程結構的加固處理,建設中所運用的沖孔灌注樁樁的總長和中心間距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并且對于沖孔樁地上的距離和地下所埋藏的深度要遵循一定規(guī)定。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開展擋土板的厚度,寬度參數設計工作。同時,在建設中對其開展分塊搭接,滿足不同沖孔樁無縫銜接處理[4]。
設計錨拉格構。技術工作人員需要科學地對錨拉格構方法進行設計,將邊坡加固處理工作做好。在建設期間,需要第一時間將邊坡松動土體進行清理或者呈現出懸空狀態(tài)的巖土結構,在巖體邊坡中設立不一樣的錨桿。嚴格要求錨桿垂直之間的距離。針對工程邊坡局部比較松動,要通過錨桿開展加固處理,在處理期間要將錨拉格構設計為“井”字形。澆灌過程中,要不斷加大對格構梁結構相交匯的地方的解析,并且要將錨桿設計工作做好。錨拉格構如圖1 所示。
圖1 錨拉格構
(1)自然坡率法。該方法是對邊坡高度和坡度開展綜合治理的一種方式,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更好降低復雜的加固環(huán)節(jié),隨后再運用邊坡自身的穩(wěn)固性開展治理,效果更加明顯,這種方法經濟適用,并且在實踐中大量運用,而這種技術在運用過程中進行的坡率值計算解析,由此在建設當中需要在工程類比原則基礎之上的邊坡坡率進行解析,才可以確認下一步方法。
(2)混凝土噴射加固以及注漿加固法。對邊坡地質表面滑坡等可以運用噴射的方法進行處理,從而滿足封閉巖體的目的,這樣可以更好減少沿土體潮濕或者分化的概率。在建設中可以運用注漿加固的方法來處理裂縫,從而滿足加固巖體結構的目的,還能將巖石的強度提高。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山區(qū)斜坡在極端天氣的影響下出現滑坡的可能性比較大,嚴重威脅著滑坡區(qū)域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及交通線路安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山體滑坡防治工作。相信隨著國家和人民對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視以及新監(jiān)測預警技術的應用,山體滑坡發(fā)生的概率及危害將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