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雯悅
白茫茫雪域之景絕美,一路攀登終登頂,卻于皚皚莽蒼之景下低頭看手機,謂之“逃離”。努力攀登后卻辜負美景,不能忘卻世俗,果真“逃離”?
若是決心踏出世俗,意志堅定讓己不為紅塵所擾,何須幾番周折如此麻煩,于內心之中,“采菊東籬下”方可“悠悠然望見南山,大落落擺脫紛擾”。事實上,逃離只需修心。
夏至蟬鳴,秋至落葉,春日花開,冬季飄雪,四時之景尚且如此美好,于花香,于青草,于翠松,于鳥鳴之中已足以辨出生命的珍貴與來之不易,萬物皆有情,在內心清然構筑幽靜世界,方能感受四時不同美景的韻味,體味人生的境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從而收獲一處安寧祥和的棲息之居所。
五柳先生于歷史長河中“獨樹一幟”,一身修長服袍,灑脫自然,飄飛的衣袂迎風擺動,先生矗立于世俗之中,并未只身逃離,而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憑著自己的勞動而獲得自己所向往的清新恬淡之生活,無須避世,無須擺脫,于自然之景中體味生的價值,品味“隱居”的意味,沒有牽絆,毫無掛礙,自在而有所得,這已然是最明智最具意蘊的生活方式了。
無須匆匆前往人跡罕至或是毫無生機的不毛之地,無須擺脫手邊生活,暫停生活前進的步伐,于清山水秀處尋求寧靜,尋求清閑,只需在內心修籬種菊便已是最好。
“竹林七賢”那飄逸自在的形象已是深入人心,人們雖是滿心神往,羨慕又嫉妒,卻又喟嘆自己身不逢時,處于如今的現(xiàn)世,紛繁擾人紙醉金迷,欲望或是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早已壓著自己喘不過氣,埋怨生活艱難,哪還有精力付諸游山玩水,欣賞自然美景之行。
殊不知,其實追求寧靜,根本無須大費周章,如若內心清明,世界便足夠澄澈而平和。
嵇康一襲布袍矗于歷史長河,風颯颯作響,將他瀟灑豪放的形象刻入人心。他毫無掛礙,即便是大刀抵頸也依然面不改色,誓死不沾俗世之塵,何等勇氣才能讓一個人如此無畏生死,如此堅毅執(zhí)著。想必定是那內心毅然的“迷離世俗”之念想吧。
若想清閑一生,只需于心靈深處修籬種籬,便可無畏世俗,無畏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