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第一中學 翁錦琳
本文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提出在縣域高中開展項目教學存在的問題,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開展微項目教學,并以“模擬攢機”微項目為例,結合2017新課標要求和自身教學實踐,從團隊組建、項目選題、項目環(huán)境、項目實施、成果展示與項目評價等方面闡述在縣域高中實施微項目教學的策略,以更好地實現項目教學在縣域高中的常態(tài)化開展,提升教學質量。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項目教學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镀胀ǜ咧行畔⒓夹g課程標準(2017版)》也倡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基于“項目”的學習。但教學條件差異和學情不同,在不同類學校開展項目教學的過程中所面臨問題和應采取的教學模式也將不同。而縣域高中學校作為一類典型的學校,有其自身的特點,更適合采用“微項目”開展教學。
首先,與大城市相比,縣域學校信息化硬件建設方面相對滯后。而信息技術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許多內容對于硬件要求較高,如果作為“項目”開展教學實踐存在一定的困難。其次,縣域高中總體生源較弱,在信息技術素養(yǎng)方面尤為明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縣域地區(qū)優(yōu)質生源大大減少。同時,縣域中小學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的應試成績,忽略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而項目教學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有較高的要求。再次,縣域高中學生素養(yǎng)不均衡現象尤為突出。許多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較少接觸系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育,與縣城重點校的學生相比,在信息素養(yǎng)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給項目分組帶來阻礙。最后,在縣域高中大多數教師缺乏開展項目教學的經驗。基于上述情況,在縣域高中開展項目教學可能出現“規(guī)劃好”“目標大”但“實施難”“效果弱”的問題。有些學校甚至放棄了項目教學,直接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為了解決項目教學開展存在的困難,筆者認為目前在縣域高中和一些城市薄弱校,采用微項目教學更為合理。微項目教學是項目教學法的靈活運用,微項目具有項目小,自由度大等特點,一個項目的完成需要好幾周時間,但微項目可以在1~3課時內完成,對軟硬件及學生要求相對較低,也更靈活。因此,“微項目”教學既發(fā)揮了項目教學的優(yōu)勢,也能夠使“項目教學”這一先進的教學方式在縣域高中真正落到實處并常態(tài)化開展。
粵教2017課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二)2.3節(jié)“信息系統(tǒng)中的計算機和移動終端”,主要內容是理解計算機和移動終端的原理,教師可以通過“模擬攢機”微項目開展教學,學生通過相關探究活動和“模擬攢機”項目實施任務理解計算機各部件組成、性能指標及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下面以“模擬攢機”微項目(圖1)為例,從團隊組建、項目選題、項目環(huán)境、項目實施、成果展示與項目評價等方面介紹基于縣域高中的微項目教學實施策略。
圖1 “模擬攢機”微項目學習規(guī)劃圖
優(yōu)秀的團隊是實施項目教學的重要前提之一,組建結構合理的團隊是項目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可以促進團隊學生以強帶弱,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素養(yǎng)不均衡的問題。組建團隊前,教師需要了解學情。教師通過問卷調查、上課表現、考試等方法對學生開展多維度的評價,評價維度可以由教師指定。例如,可以是計算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根據評價的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例如,某位學生是屬于“某方面能力突出”類,還是屬于“各方面均衡”類等,必要時可以使用k-means等算法對學生進行分類,以便得到更為準確的結果。有了學生的評價數據,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特點組建團隊。對縣域高中來說,學生素養(yǎng)極不均衡。但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其擅長之處,可以實現優(yōu)勢互補。一般來說,在一個4人小組中,首先需要有一個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即各方面能力都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其次,最好要有一至二位單項能力突出的學生,為團隊作貢獻,比如,信息技術工具運用特別好的學生,他在制作作品方面有優(yōu)勢,抑或是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展示環(huán)節(jié)就有優(yōu)勢。另外兩個學生,可以根據情況再組合。分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在開展項目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會不斷發(fā)生變化,同時也會存在個別小組分組不合理的情況,因此,應定期根據實際情況對小組學生做必要調整。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平臺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以便掌握學生的發(fā)展情況。
教師根據教材知識設計合理的選題方向,選題的合理性是微項目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微項目教學選題應具有以下特點:
1.“小”,但必須具有一定難度。既然是微項目教學,選題必須是相對較小,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且容易出成果;但也不宜過于簡單,要讓學生通過克服困難完成項目后獲得成就感?!澳M攢機”微項目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了解計算機各部件組成及參數,完成計算機配置清單,體驗裝機過程,并進行展示交流,整個過程2~3課時內完成。
2.“真”,但允許適當借助工具模擬。微項目也是項目,與項目一樣,必須基于真實情境,且有一定現實意義,能解決實際問題。但要完完全全構建真實環(huán)境,對許多縣域高中?;驐l件不是特別優(yōu)越的學校存在困難,且耗時較長,此時教師可借助信息化工具模擬真實問題。例如,“模擬攢機”微項目教學,涉及的是真實的“攢機”問題,由于耗時較長,可使用相關工具模擬。
3.“活”,但必須注重實效。微項目選題可以是針對整個章節(jié)內容,也可以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教師給定選題方向,具體題目應給學生一定的靈活度。學生可以參照教師所給定的選題方向,做個性化的選題。只要選題不偏離方向,能在短時間完成并生成成果,教師都應給予支持。在“模擬攢機”微項目中,教師給定的選題方向是“模擬攢機”,學生的具體選題可以是“DIY辦公電腦”“DIY非編計算機”“DIY存儲服務器”等。
數字化工具、資源和平臺能為項目化學習提供重要支架,促進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大幅提升課堂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
1.使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合理使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能輔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課程知識,使用虛擬軟件模擬替代部分真實實驗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縣域學校硬件條件不足和開展實驗耗時長的問題。例如,“構建一個小型信息系統(tǒng)網絡”項目,需要網絡設備,條件有限的學??梢允褂萌A為eNSP虛擬網絡仿真軟件替代,同樣能達到教學目標。在“模擬攢機”微項目中,學生使用“京東裝機”平臺進行模擬配置,裝機平臺上有各種配件的詳細參數,還會根據用戶選擇的配件實時給出價格和評分,有利于學生理解CPU等計算機部件的性能指標。使用模擬裝機Flash動畫資源,可以快速了解計算機的組裝過程,認識計算機硬件,對許多硬件條件缺乏的縣域學校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依托在線教學平臺實施項目。合理地利用UMU等在線教學平臺,能解決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素養(yǎng)不高的問題。項目學習需要占用學生部分課后時間。而教學平臺的應用,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實現翻轉課堂,同時還能起到評價的作用。教師可以將項目學習的背景及資源以課前導學案的形式推送給學生,并布置課前任務,這樣便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利用課余時間學習項目介紹和相關知識,為課中開展探究活動和實施項目奠定必備的知識基礎,有效解決課堂時間不足的問題。此外,部分學生對常用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并不熟悉,可以通過課前導學先對工具進行預學。在“模擬攢機”微項目中,課前教師通過平臺推送“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資料”“計算機主要性能指標”“計算機裝機視頻”等學習資源;課中學生利用平臺獲取相關資料,通過合作、探究共同完成項目,并將項目成果分享至平臺;課后利用平臺對項目成果進行評價,并開展項目研討。
1.項目活動設計。首先,微項目活動設計必須考慮縣域高中的學情,內容不宜過多、過難。必要時,可以采取分層設計。其次,微項目活動內容要涵蓋相關章節(jié)知識點,不能脫離課標。最后,項目活動任務需要產生一定的項目成果。整個項目活動設計需要遵循“學習中心”理念,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完成。在“模擬攢機”微項目中,可以設計三個探究活動:①自主學習,了解原理。參考項目學習資源,結合教材內容及網上資料了解計算機硬件組成、各部分功能、工作原理及系統(tǒng)架構等,填寫相關表格。②理解參數,模擬攢機。參考項目學習資源,了解計算機主要性能指標;登陸“京東模擬攢機”網站進行模擬攢機,預算為5000元以內,將攢機配置清單上傳至教學平臺。③動手組裝,掌握實踐。可使用模擬裝機Flash體驗組裝過程,也可以購買計算機硬件開展組裝實驗。各學??筛鶕陨碛布l件開展適合的項目學習活動。
2.項目報告撰寫。撰寫項目報告是對項目的總結,可以讓學生加深對項目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是檢驗項目實施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對微項目來說,可以適當簡化項目報告內容,并將項目報告作為課后作業(yè)完成,并在成果交流課上展示。在“模擬攢機”微項目中,學生的總結報告包括攢機項目簡介,完成任務情況(問題探究、模擬攢機、組裝過程等)、成果介紹(含攢機配置清單及說明等)、項目小結。
1.項目成果展示和交流。項目成果展示和交流是項目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檢驗項目教學的成效。做好成果展示與交流能幫助學生鞏固項目學習成果,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對于整個項目的評價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許多縣域高中存在的“重知識,輕能力”“重成績,輕素養(yǎng)”等問題。在項目成果展示與交流階段,筆者建議采用答辯的方式。首先,小組全體成員上臺,由小組長(或成果展示代表)發(fā)言,小組成員適當補充。其次,其他小組同學和教師針對成果內容開展提問,最后教師總結。成果展示交流階段要求全員參與,以便于教師從中發(fā)現問題,調整學習策略,提升項目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為了更好地展示項目成果,在項目實施階段也會更加積極參與。
在“模擬攢機”微項目中,學生上臺分享成果包括:①攢機配置清單。包括攢機用途、費用、攢機系統(tǒng)評分、主要部件的參數配置及配置理由。學生在分享過程中,能進一步了解計算機原理及性能參數指標。②組裝情況。若采用模擬裝機Flash開展項目活動,則學生操作動畫并說明裝機過程;若使用真實的硬件組裝,則展示錄制的組裝計算機視頻并加以說明。
2.項目評價。項目教學評價是項目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檢驗項目教學成效的最直接方法。教學評價要以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最終目的,同時要兼顧不同學生的差異。①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由于微項目耗時較短,過程性評價可適當簡化,主要可針對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的參與度和階段性成果開展。參與度通過教學平臺統(tǒng)計數據結合教師觀察得出;階段性成果主要指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的一些成果,例如,“模擬攢機”的探究活動1填寫的表格可作為階段性成果之一。總結性評價主要針對學生的最終項目成果和項目報告結合學生的成果展示情況進行評分。此外,教師應注意區(qū)分針對小組和個人的評價。在“模擬攢機”微項目中,探究活動1應采用針對個人的評價,攢機方案應采用針對小組的評價。②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評價。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看到所有小組的項目完成情況,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評價和交流,有利于項目成果的不斷改進。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水平,以便對下一步教學進行調整。③制定分層評價指標。由于縣域高中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yǎng)差異較大,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分層。對信息技術素養(yǎng)較弱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標準,多采用鼓勵為主的評價方式。
縣域高中可根據自身學校情況,設計基于學情的微項目教學,并常態(tài)化開展。微項目教學能克服傳統(tǒng)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弊端,促進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從而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