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 簡海睿
馬進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簡海睿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碩士研究生。
初到項目現(xiàn)場,一列老式綠皮火車從場地背后緩緩駛過,火車的鳴笛聲中透露著一絲悲涼,南京城北的繁榮景象仿佛就在昨日。1986年末,伴隨著華東地區(qū)第一座立交橋——中央門立交橋的建成通車,南京城北地區(qū)也迎來了第一座現(xiàn)代化商場——南京商廈。商場緊鄰中央門長途汽車站和中央門立交橋,因此吸引了大量市內外客流。幾十年間,南京商廈見證了南京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進程,同時承載了許多老南京人的兒時記憶。然而近年來,城市中購物商場井噴式發(fā)展和電商的崛起,使商廈失去了之前的榮光;同時,中央門長途汽車站的搬離,也導致了城北地區(qū)的衰敗。從建筑結構使用壽命上看,30多年尚未達到其承載極限。但是對于一個商場而言,30年間顧客的需求及審美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老式百貨大樓的南京商廈面臨發(fā)展困境。
由于國內不同城市的更新政策不盡相同,所以對現(xiàn)代建筑的改造并沒有詳細的指導意見。國際社會通常將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社會及文化等價值的物質實體劃為遺產并保護,但因現(xiàn)代建筑在歷史價值等方面判定的不確定,其更新保護陷入了窘境,多數(shù)建筑往往被改造得面茩全非甚至整體拆除。
1988 年,DOCOMOMO(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Document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Buidings,Sites and Neighborhoods of the Modern Movement)成立,開啟了對現(xiàn)代建筑保護/改造專業(yè)、系統(tǒng)的研究。
約翰·艾倫(John Allan)提到:“把原有將建筑物當作是文化載體的觀點,轉變?yōu)閷⒔ㄖ镆暈樯鐣Y源。在現(xiàn)代建筑的改造中,環(huán)境與經濟因素相較于情感起到更加關鍵性的作用?!爆F(xiàn)代建筑保護變得更加靈活多變,這讓保護者的關注點從極為少數(shù)的紀念性建筑、標志性建筑轉向更為普通的建筑。經濟與社會的可行性要求現(xiàn)代建筑根據社會發(fā)展不斷調整,現(xiàn)存的現(xiàn)代建筑可以作為實踐基礎,服務于未來的建筑師們。
多元的保護擴大了現(xiàn)代建筑的保護范圍,使界定更加靈活,現(xiàn)代建筑改造也具有更多的選擇,包括整體修繕保護、表面修繕和內部利用、整體再利用等。
1 立交橋處看南京商廈
但是現(xiàn)代建筑體量大小不一、風格迥異、建筑保存質量差異巨大,如何制定改造或保護原則是無數(shù)現(xiàn)代建筑在城市發(fā)展和更新中的一個困境。
原真性(Authenticity)一詞起源于歐洲,由希臘語中的“權威的”(Authoritative)和拉丁語中的“起源的”(Original)共同構成,表達了物質內在的真實性,不可復制但是能夠繼承?!蛾P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Nara Document on Authenticity)中指出:“原真性本身不是關注遺產的價值,而是對于遺產價值中其所繼承信息的真實性的考量?!睂τ诮ㄖ嫘缘目疾炷軌颢@取大量信息,包括社會、人文、經濟、材料等。因此,原真性不僅僅適用于建筑遺產的保護,也能夠用于指導普通的現(xiàn)代建筑改造和保護。
在原真性被解構用于設計之前,必須了解其在歷史中的討論。就原真性問題,拉斯金(John Ruskin)提出“反干預”的保護策略,認為任何現(xiàn)代的干預都會使歷史、藝術失真,磨滅歲月帶來的痕跡;而勒·杜克(Viollet-le-Duc)則提倡“干預”的保護策略,即一種風格性修復,認為歷史建筑是客觀存在的對象,可以依據歷史事實被理性地分析,建筑師可以利用這些分析結果對歷史進行完整再現(xiàn),或許再現(xiàn)的結果從未在任何時間中存在過。毋庸置疑,兩種策略都存在其合理之處。建筑的價值到底是什么?建筑師在更新保護中應該怎樣最大化地保存它?對建筑價值進行辨析,便能在其中找到平衡。
藝術史學家阿洛伊斯·里格爾(Alois Riegl)對紀念物的概念進行了仔細的辨析,將紀念物區(qū)分為意向性紀念物與非意向性紀念物,從而得出有關于價值的歸類——紀念性價值和當下價值。在談論現(xiàn)代建筑的原真性保護時,對于價值評定以及采取哪種策略逐漸清晰。大部分現(xiàn)代建筑作為實用的機器被建造,在保護過程中應偏向對歲月價值和當下價值的考量。針對非意向性紀念物——南京商廈的改造保護,原真性要素和價值的取舍似乎有了答案。
由于商業(yè)運營的原因,南京商廈的改造只限于外立面。更新保護中建筑表皮如何獨立自洽?改造從城市文脈的延續(xù)出發(fā),以原真性為著力點,從城市(宏觀)、街區(qū)(中觀)、細部節(jié)點(微觀)三個層面思考,完成對外立面表皮的重構與敘事。
3.1.1 延續(xù)城市文脈中的地域性
南京商廈位于“新街口—中央門”的城市軸線,來往人車流量大,占據重要的地理位置;此外,建筑位于城市核心綠帶的最北端,可遠眺玄武湖和紫金山,具有觀賞城市景觀的優(yōu)秀條件。城市與景觀軸線相匯于南京商廈,外立面作為面向城市的首要界面,與城市的聯(lián)系緊密。在改造中表皮不能脫離環(huán)境,需置入特定元素,延續(xù)地域性特點,回應城市,繼承場所精神。
2 南京商廈鳥瞰
3 南京商廈歷史變遷
4 從街區(qū)各個角度觀察建筑
3.1.2 延續(xù)城市文脈中的歷史性
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在重申“場所精神”的概念時引入了“時間的維度”,建筑歷史價值的延續(xù)也同樣值得關注。伴隨著中央門立交橋開通而建成運營的南京商廈見證了南京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其多次改造暗含了城市的變遷,是城市歷史的縮影。此外,建筑的空間、形態(tài)特點也具有歷史性,包含了歷史的技術、審美等。通過對建筑的綜合分析,得到代表歷史的三個特嬕要素——正六邊形母題、水平向節(jié)奏和淺黃印象色,在以往的改造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承載著對記憶的傳承,因此改造設計時這些要素在構圖、色彩等方面的應用也是對城市、建筑歷史的回應。
3.2.1 立面構成的多異
從城市街區(qū)各個角度觀察南京商廈,發(fā)現(xiàn)其最重要的展示面是西南立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建筑的城市形象;由于往來龍蟠路和中央路的城市流量較大,南立面和西立面的城市形象也比較重要。為了保持原有建筑水平向的連貫感,不同立面采用統(tǒng)一的操作手法,在突出“六邊形”的前提下,我們提出了兩個立面方案。
方案一提出“晶棱禮匣”的概念,采用“盒子堆疊”的手法重構表皮,打破原有表皮的單一形制。首先,根據人流置入“門廳盒子”;而后在西南角置入“形象盒子”——超大轉角LED電子屏使得車輛在快速通行時也能夠觀看,起到良好的展示作用;在南立面的頂層,朝向景觀置入了“觀景盒子”,可近看神策門公園,遠眺玄武湖、紫金山?!靶蜗蠛凶印迸c“觀景盒子”形成建筑立面的視覺焦點;而后對立面進行格構處理,將虛的玻璃體量嵌在實體之中,形成水平向豐富的變化;同時,虛實的變化也為建筑創(chuàng)造了視覺上高低起伏的外輪廓,呼應了遠處的城墻。增加跨層扶梯,屋頂增設酒吧等功能,拉動人流向上,提升商業(yè)活力。色彩的處理上,則延續(xù)了接近原建筑的黃色。
方案二提出“六邊晶體”的概念,保留了“形象盒子”與“觀景盒子”來回應城市,但在形式上與方案一有所區(qū)別。方案二更加強調立面的整體感,立面單元構件以水平向排布,將南立面的三個入口整合為一個帶有商廈傳統(tǒng)六邊形記憶的獨特入口,其附近置入跨層電梯,將客流引入商場上部。此外,方案二中廣告位、立面單元構件截面、入口形式都與六邊形要素進行呼應。立面色彩以紫銅色為主,彰顯出一種歷史沉淀的厚重感。
3.2.2 立面秩序的整合
5 從城市看南京商廈
6 南京商廈西南角透視
7 立面方案一 8 立面方案二
9 立面秩序的重構
雖然兩個方案在城市和街區(qū)尺度都有不同的考量,但是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原真性,必須有所取舍。方案二中單獨的水平向要素疊加,無法改善街區(qū)視角立面過于單調的問題。此外,立面中六邊形母題的應用方式不符合廣告展示的要求。而方案一將表皮用“盒子”劃分后,豐富了立面的變化,也適應廣告展示需求。故而方案一更好地從宏觀、中觀回應了場地要素——城墻、立交橋、人流的關系。
所以,最終的設計基于方案一進行優(yōu)化。在街區(qū)層面上由于立面要素稍多,導致主次關系模糊,減弱了表皮所傳遞的信息。我們重新梳理建筑與城市、街區(qū)以及建筑本身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整合立面元素,運用5種材質,呈現(xiàn)出高透玻璃+鏤空花紋背板的“入口盒子”、高透玻璃的“觀景盒子”、LED屏幕“盒子”、幕布“廣告盒子”、乳白U?!昂凶印薄S纱?,外立面的虛實層次得以豐富,消解了實體元素的厚重感;立面的秩序被重新建立,在統(tǒng)一的整體中每個元素又能展示自身最大的特色。
10 外立面夜間亮化
3.3.1 六邊形單元的編織
新的立面設計中,除了盒子本身之外,對于盒子間空隙的填充也值得研究。如果說不同的盒子回應了城市文脈中的地域性問題,那剩余的空間則用來回應原真性的歷史問題。“空白的背景”應該采用怎樣的肌理?著名建筑理論家戈特弗里德·森佩爾(Gottfried Semper)對建筑本初的思考和飾面的關注提供了恰當?shù)慕獯穑骸翱椝嚒边@一傳統(tǒng)的人類手工藝被認為是建筑風格發(fā)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基礎。森佩爾提出原始織物的藝術起源于節(jié)日的慶典,是一種符號化的象嬕。早期被稱為建筑的實體也是對于事件與儀式的記錄,是一種耐久的載體與符號。一個民族、社會或者國家,正是通過這些來進行相互聯(lián)系。這種對歷史和記憶的關注與原真性的再現(xiàn)不謀而合。無論是在南京商廈建設之初,還是隨后的改造中,獨特的六邊形構圖要素都一直被延續(xù)保留。因此,正六邊形母題作為最具有代表性的原真性要素以編織肌理的立面單元形式出現(xiàn),從平面延續(xù)至立面,與原有平面產生對話,填補了盒子間的空隙,也填補了歷史的空隙。
我們設計的六邊形立面單元從二維平面幻化成三維立體形態(tài),更加強調“編織感”和豐富的光影變化。六邊形的中心點向外凸出與其余邊點相連,內凹一個面形成最終的立面單元,在繼承歷史的同時又有所創(chuàng)新。我們調整立面單元構件的尺寸和節(jié)點,以適應人在街區(qū)視角下的觀察,也滿足消防救援的需求,同時簡化節(jié)點保證快速施工。
此外,“門廳盒子”也回應了六邊形母題。與表皮最外層的六邊形單元不同,內層的六邊形單元采用鏤空的形式進行編織,是一種介于三維與二維的狀態(tài),暗含了從內部六邊形平面空間到外部六邊形元素立面的過渡。鏤空的構件隱匿在門廳盒子最外層玻璃之后,玻璃的反射與折射產生了空間與距離感,使得表皮中多樣的六邊形要素被反復強化的同時又有所區(qū)分。
11 六邊形單元不同的編織方式 12 最終的六邊形立面單元
13 2號門門廳分解軸側圖
3.3.2 材質與節(jié)點設計
在表皮材質的選用上也充分考慮對歷史和地域的回應。六邊形立面單元為淡金色金屬鋁板,顏色類似原建筑的黃色。由于立體金屬材質的各個受光面色澤不同,平鋪的顏色產生了豐富的變化,與舊為新。不同的功能盒子與六邊形編織圖案之間的空隙被古銅色鋁板填充,突出強化了盒子的錯落堆疊效果,與遠處南京明城墻的起伏形成呼應。不同盒子的收邊利用古銅色的鋁合金彎折形成線腳,增添了細節(jié),降低了施工誤差造成的粗糙感。同時,在鋁合金收邊處預留燈槽,提供夜間亮化所需照明,不同的盒子形成不同燈光效果,宛如造型各異的禮盒,等待著人們發(fā)現(xiàn)隱藏的驚喜。
門廳盒子及櫥窗選用超白玻璃,采用“豎明橫隱”方式固定,玻璃與金屬豎挺通過淡金色玻璃夾片連接,避免出現(xiàn)過多構件,破壞盒子完整性。半透明的光盒子選用雙排互扣的U形玻璃,干凈平整。不同材料的處理,不同顏色的應用,不同節(jié)點的設計,共同完成了表皮的重構與敘事。
整個改造工程歷時僅5個月,完成度稍顯不足,但這一項目促進了我們對普通現(xiàn)代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思考。竣工后評價不一,有人覺得是華麗大變身,也有人覺得不夠前衛(wèi)炫酷,對沒有采用方案二表示惋惜。而了解南京商廈及老商場的客群認為該設計舉止得當,“的確不能給愛吃缽缽雞的顧客上黑松露”。建筑的更新保護相較于新建往往更加復雜,涉及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建筑本身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建筑師需要在多方面進行細致入微地考量與平衡,并通過技藝的手段呈現(xiàn)建筑的原真。
14 2號門入口 15 1號門立面
16 立面節(jié)點構造
業(yè)主:南京商廈股份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
建筑設計: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馬進
設計團隊:馬進、簡海睿、傅文武
總建筑面積:7 230m(外立面改造面積)
設計時間:2020.04
建成時間:2021.09
攝影:時差影像
1,2,5,6 時差影像攝影
10,12,14,15 時差影像攝影
3 南京商廈提供
4,8,9,11 作者自繪
13,16 作者自繪
7 南京海影圖像設計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