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政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菱形皮瓣在老年面部皮膚腫瘤患者術后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在我院進行術后面部皮膚缺損修復的36例老年面部皮膚腫瘤患者病例。選取時間: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全部納入研究的患者均使用改良菱形皮瓣進行術后缺損修復。對收集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分析治療前后皮膚色澤狀態(tài)、美觀度、功能狀態(tài)、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程度。結果:治療后色澤評分、美觀度評分、功能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P<0.05);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較低,總發(fā)生率為5.56%;手術滿意程度相對較高,總滿意率為97.22%。結論:改良菱形皮瓣在老年面部皮膚腫瘤患者術后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良好,獲得了多數患者認可,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面部皮膚腫瘤;改良菱形皮瓣;缺損修復;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Q954.5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面部皮膚腫瘤是老年人群常見的一種疾病,面部皮膚腫瘤可發(fā)生在面部多個位置。根據腫瘤性質將其分為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其中常見的良性腫瘤有粉瘤、脂肪瘤、血管瘤等,該疾病可影響患者的美觀,治療上以手術摘除為主,切口基本可原位縫合,不留下皮膚缺損創(chuàng)面。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等,該疾病會嚴重影響美觀,而且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故對于該疾病需始終秉持著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及時判斷腫瘤的良惡性,給予針對性治療,謹防疾病惡化對患者產生嚴重的損傷[1]。目前臨床針對惡性腫瘤一般采取面部腫瘤切除術治療,雖然手術能一次性完整的切除腫瘤,但術后多數患者存在較大的術腔、面部皮膚縫合困難等問題,故術后采取合適的缺損修復具有重要意義[2]。改良菱形皮瓣缺損修復是目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修復治療,該治療具有修復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等特點,獲得了越來越多臨床工作者及患者的認可[3]。鑒于此,本次研究甄選出36例樣本分析改良菱形皮瓣缺損修復在臨床的實際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對收治的老年面部皮膚腫瘤患者進行篩選,甄選出3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齡60-85(69.25±7.96)歲;基底細胞癌18例、鱗狀細胞癌12例,黑色素瘤6例;腫瘤位置:額頭11例、顳部10例、臉頰9例、其他部位6例。
納入標準:(1)經相關診斷確診為面部惡性皮膚腫瘤;(2)臨床資料滿足本次研究需求者;(3)家屬/患者對研究知情并簽訂同意書;(4)年齡60-85歲;(5)均符合改良菱形皮瓣缺損修復手術指征。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患者;(2)言語及認知功能異常者;(3)腫瘤較小者,按照皮紋方向做梭形切口,切口直接縫合不影響美觀者。
1.2方法
全部納入研究的36例患者均進行面部腫瘤切除:臨床數據顯示頭面部老年皮膚腫瘤的形狀基本形態(tài)為圓形或者橢圓形;腫瘤切除手術切除腫瘤范圍需根據患者腫瘤基本形態(tài)確定,包括腫瘤體積、腫瘤邊界、腫瘤位置、腫瘤性質等。手術切口距離一般設置在6-8毫米,切除過程中將皮筋膜層一并切除[4]。術中需強調腫瘤完全切除、借助神經監(jiān)護儀避免對面神經的損害。手術步驟如下:首先給予患者局部浸潤麻醉、做好術前檢查;按照腫瘤形狀在其邊緣處做切口;隨后腫瘤在表皮者使用術刀將腫瘤切除,在皮下者沿腫瘤被膜行深層剝離切除,術后沖洗創(chuàng)腔[5]
在腫瘤切除完成后應用改進菱形皮瓣對患者術后缺損部位進行修復,具體操作如下:改良菱形皮瓣的設計要嚴格按照術腔組織缺損的形狀、位置、皮膚松弛度及皮紋方向而定[6]。進行設計時,缺損部位往往并非是規(guī)則的圓形,故需在缺損部位周圍較深的一側弧線正中部分設計菱形皮瓣,同時該皮瓣需滿足與皮損直徑相等且兩邊長度相等的條件;操作者還需對術腔能否在較小的作用力下進行合攏縫合;之后進行皮瓣轉移操作,于缺損部位相同的解剖層將設計的皮瓣與周圍組織進行完全的游離處理,緊接著將皮瓣沿皮膚表面推至缺損部位,使用無損傷線對創(chuàng)面及術腔進行合攏處理,對皮膚精細分層與皮下肌層進行縫合;縫合皮瓣時,為了保證皮瓣與缺損部分完全重疊并有效降低皮瓣的張力及阻力,操作者需先對繼發(fā)缺損處進行縫合,再對精細皮下肌層進行縫合。另外,縫合時結扎松緊線需保證在合適的松緊度上,局部的加壓包扎需盡量貼合,這樣可促進患者面部血液靜脈回流,有效降低皮瓣腫脹發(fā)生的風險,但過分的加壓包扎亦不可取,過分的加壓包扎會增大皮瓣壞死的可能性。最后,可將蒂部做適當的修剪,但不能過度消耗皮瓣的基底寬度,以防患者的血運受阻。術后囑咐患者定時換藥、盡可能避免患處受壓或觸水。
1.3觀察指標
(1)對比治療前后色澤評分、美觀度評分、功能評分,每項評分總分均為10分,分值高則提示色澤、美觀度、功能狀態(tài)越好。
(2)分析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皮瓣感染、皮瓣愈合不良、嚴重疤痕、皮瓣下積液。
(3)分析患者改良菱形皮瓣缺損修復治療的滿意程度,通過問卷方式收集患者及家屬的術后滿意程度??偡?0分:非常滿意(7-10分),滿意(3-6分),不滿意3分以下[4]。(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治療前后皮瓣修復效果
治療后色澤評分、美觀度評分、功能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P<0.05),見表1。
2.2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發(fā)生皮瓣感染0例、皮瓣愈合不良1例、皮瓣下積液1例,嚴重疤痕0例,總發(fā)生率相對較低,為5.56%。
2.3術后滿意度
其中非常滿意25例,滿意10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率相對較高,為97.22%。
3討論
目前臨床針對老年面部惡性皮膚腫瘤一般采取一次性腫瘤切除治療,但術后多數患者缺損部位面積較大,修復困難,若處理不但,易出現明顯的皮膚表面軟組織受損,進而導致傷口腫脹、瘢痕增生的出現,嚴重影響美觀,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壓力。故術后選取合適的修復方式具有重要意義[7]。
目前臨床針對老年面部皮膚腫瘤術后缺損的修復治療主要有改良菱形皮瓣修復、傳統(tǒng)菱形皮瓣修復、旋轉瓣修復、植皮修復等,其中旋轉瓣修復、傳統(tǒng)菱形皮瓣修復方式均可改變張力方向,修復創(chuàng)面,但旋轉角度有限,修復缺損創(chuàng)面有限,且易形成“貓耳朵”,影響美觀。植皮是傳統(tǒng)的皮膚缺損修復方式。它可以對大、小創(chuàng)面均能予以修復,不受創(chuàng)面大小的限制。但它的缺點是不同部位來源的皮膚與面部皮膚有色差,且植皮邊緣與皮膚縫合處愈合后易形成一圈疤痕,影響美觀。同時,需在其他供皮區(qū)切取皮片,對供皮區(qū)也造成損傷。隨著臨床治療經驗的不斷積累,有研究發(fā)現改良菱形皮瓣修復更適合老年面部皮膚腫瘤術后,具有操作簡單、血運流暢、轉運靈活的特點[8]。本次研究結果如下:治療后色澤評分、美觀度評分、功能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P<0.05);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相對較低為5.56%。以上兩項數據提示改良菱形皮瓣修復在實際應用中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較高,原因在于該修復術已缺損部位中行為軸心,其位置選擇較靈活,能更有效率進行創(chuàng)面修復;另外該技術的皮瓣供區(qū)頂角為60度,使其旋轉更加便捷,對于促進局部血液供應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還顯示多數患者手術滿意程度相對較高,總滿意率為97.22%,提示該修復方式術后恢復情況良好,創(chuàng)口及術后瘢痕均小,對患者整體面部的美觀影響程度相對降低。
綜上所述,改良菱形皮瓣在老年面部皮膚腫瘤患者術后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良好,獲得了多數患者認可,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郝健,王川,楊川峰,等.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1,32(3):140-142.
[2]易磊,竇懿,周增丁,等.自行設計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創(chuàng)面修復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燒傷雜志,2021,37(8):788-792.
[3]韓笑,陶宇,王琰,等.改良菱形皮瓣治療眼瞼分裂痣的效果[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9,25(5):433-434.
[4]蔣麗媛,蔣立釗,肖厚安.旋轉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修復面部缺損的效果比較[J].安徽醫(yī)學,2017,38(1):51-53.
[5]喬東紅,段宏巖.改良菱形轉移皮瓣成形術治療骶尾部藏毛竇的圍術期護理經驗報告[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7,23(5):660-662.
[6]莊淑波,及躍男,趙娜,等.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結合美學原理修復面部皮膚缺損[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8,27(9):49-51.
[7]黃娜,文輝才,付建華,等.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9,33(2):207-211.
[8]馬世偉,呂豐.改良菱形皮瓣修復手指腫瘤切除術后遺留軟組織缺損創(chuàng)面[J].中華手外科雜志,2020,36(6):478-479.
376450058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