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然而,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在一線工作時,了解到很多教師認為,批改學生的作文,完全是自己的分內之事,是為了應付學校檢查而作。他們利用工作之余時間,在學生的作文本上用紅筆作眉批、旁批,作圈點勾畫,修改符號規(guī)范,字跡美觀,而后將作文本發(fā)下去,并不督促學生認真揣摩教師是怎么幫他修改的,為什么這樣修改。久而久之,使很多學生有了一種錯覺,即只有“寫”作文是自己的事,而“評改”作文則是教師的“專利”,作文本發(fā)下來,看看分數(shù),讀讀文末的評語就完事大吉了。
如何改變現(xiàn)狀?筆者認為首先還是需要教師轉變觀念,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弊魑慕虒W當然也不例外。教師的責任不是事必躬親,而是在充分放手的同時授之以漁,明確告訴學生:要想提高作文能力,就一定要做到“廣閱讀”“細觀察”“多思考”“勤動筆”“善修改”。
眾所周知,“作文”包括“寫文”和“改文”兩個方面?!皩憽笔恰案摹钡幕A,而“改”是“寫”的提高和完善。如果把寫作文比作是蓋房子,那么剛寫成的文章只能算是毛坯房,而修改文章則相當于質量的檢查、整改和精美的裝修。二者缺一不可。魯迅先生有“文章是改出來的”名言;唐代大詩人杜甫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佳句;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有人曾經(jīng)問大作家郭沫若先生寫好文章的秘訣,他一連說了七個字:“改改改改改改改。”大作家對自己的文章尚且不厭其煩地修改,更何況我們的學生呢?
接下來以六年級學生作文《留在我心靈深處的? ? ? ?》為例,結合自己數(shù)年的教學經(jīng)驗、教研經(jīng)驗,談一談如何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一、修改提綱
這是寫文前的修改。應從布局、謀篇方面縝密思考,根據(jù)題意反復推敲文章的立意、選材和結構。做好這一步,將會事半功倍;反之,成文后再作大修改,則事倍功半,效益大跌。
拿一篇五類文來說,學生自己填充的題目是《留在我心靈深處的一件事》。而他寫的卻是寒假里“我生病住院”“媽媽生病”“大年三十晚上放花、放炮”和“十二點吃餃子”四件事。這顯然是文不對題。如果他在修改提綱時,能認真審題,看清要求,再從要寫的這幾件事中選擇一件最能使自己難忘的,將其寫具體、寫通順,那么,這篇文至少是三類文。
還有不少四類文內容平淡如水,有的寫“我忘了買橡皮,同桌樂于助人,借給我一塊橡皮”;有的寫“寒假里感冒”的過程等。這些材料顯然不典型。所以,在修改時,應在審清題意、明確中心的基礎上,對頭腦中的材料進一步選擇、加工、整理。選取那些最能表現(xiàn)自己或憎、或愛、或苦、或樂的事情,從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訴說自己的真情,從那些“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發(fā)掘出“人人筆下無”的題材。
二、修改成文
除了在寫文前關注文章的立意、選材和結構,還要在成文后從觀點、詳略、語言等方面檢查、修改、潤色。此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否則會“大意失荊州”。一般應按從“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
1.速讀全文,整體修改。此時,要多讀兩遍,根據(jù)觀點是否正確,詳略是否得當,內容是否具體等情況,做必要的增刪,并改正明顯的病句和錯別字。例如:一學生在寫《留在我心靈深處的一個人》時,只會通過“他助人為樂”“他學習認真”等類似的抽象語句寫出來。文章顯得空洞無物,既不能感動自己,又不能感染別人,當然字數(shù)也不符合要求。此類文充其量也就剛達到三類文的下限。在修改時,應充實內容,將一條條的概括敘述改為對事例具體生動的敘述,或者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細節(jié)描寫,形象表達。這樣材料就豐富了,中心也隨之突出了。
2.輕聲朗讀,逐句推敲。這是對局部、細節(jié)的修改。重點要“改通”,使語言連貫、通順、得體。“讀”是修改的法寶。葉圣陶先生曾說:“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頭說說看,也可以不出聲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說。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己會發(fā)現(xiàn)?!笨忌魑闹蓄l頻出現(xiàn)生造詞語及病句,如果多讀幾遍,憑借六年來已形成的語感,相信會將其中的不少錯誤改正過來。
學生作文中最突出的毛病就是錯別字多、濫用標點符號。這嚴重妨礙了語言的連貫、通暢,甚至造成了歧義。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修改作文時,一旦發(fā)現(xiàn)錯別字,應及時將它們歸類列出,依序改正,并自覺地多寫幾遍,防止“舊病復發(fā)”。還要學會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一絲不茍地用好每一個標點符號,甚至善于運用標點符號強化感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表情朗讀,精雕細刻。重點是“改好”。這主要是對作文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的。此環(huán)節(jié)除了繼續(xù)修改前邊沒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加工、潤色,使語言更加準確、簡潔、鮮明、生動。古人說:“山蘊玉而增色,水含珠而生輝。”努力修改語言,可以使文章更加多姿多彩。
引用名言警句或生活中的俗語、歌詞、順口溜等,都會使文章亮色頓生。一個考生在寫《留在我心靈深處的朋友》時,是這樣開頭的:“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边@樣寫意思當然很明了。但是會給人平淡無味的感覺。如果在修改時,引用《找朋友》的歌詞:“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就會富有情趣,增加親切感。
恰當?shù)剡\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化腐朽為神奇。一個考生是這樣描寫春天的桃園的:“春天的桃園桃花開。一群姑娘忙著給桃樹鋤草、施肥、不時傳來笑聲?!比绻苡帽扔鞯男揶o手法:“春天的桃園桃花盛開,仿佛是天邊飄來的片片彩云,一群姑娘忙著給桃樹鋤草、施肥,不時傳來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边@樣寫是否令人如身臨其境,過目難忘呢?
葉圣陶先生曾說:“所謂能力,不是一會兒能從無到有的,只有歷練到了習慣,才算有了這種能力。”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時,有寫必改,才能養(yǎng)成愿寫、樂改的習慣,才能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
(徐德明)
38225019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