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馨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 電子工程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職業(yè)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fā)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yǎng)多樣化應用型人才、傳承創(chuàng)新技術技能、助力現(xiàn)代服務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職責。高職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生力軍,據統(tǒng)計,截止2020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738所,其中,高職(??疲┰盒?468所。普通高等學校校均規(guī)模15276人[1],高職院校生均規(guī)模也超過萬人。如何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學生生命教育,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大任務、重要使命之一。詩人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是向人類傳遞生命的氣息?!鳖櫭鬟h先生認為“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2]。面對學業(yè)、就業(yè)、經濟、情感等方面的壓力,如何加強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疏解,破除其心理障礙,強化心理健康指導,加強學生生命關懷與教育,是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肖川教授認為:生命教育是真實,良好和理想的教育的代名詞,它標志著教育的方向,規(guī)定了教育的質量,闡明了教育的內容和主題[3]。生命教育不僅負責于學生的升學考試,而且要對學生的生活質量負責,為學生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礎。生命教育應該是一種充滿活力的教育,指導每個人朝著更好,更完善的方向發(fā)展。學者馮建軍認為:生命教育是進行生命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yǎng)和生命價值的提升教育,使學生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4]。基于此,我們認為開展高職學生生命教育應從生命意識、生命歷程、生命安全、生命價值等方面入手。通過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對待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高職學生生命教育是一項重要且系統(tǒng)的工程,涉及多因素、各方面,具體涵蓋生命意識、生命歷程、生命安全、生命價值等方面的教育內容。
生命意識是人最重要的意識。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是生命教育的起點[5]。生命意識教育是讓高職學生認識生命是什么,教育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正確的、完整的生命認識。幫助他們形成對生命的熱愛、尊重、珍惜,既包括對自己生命的珍惜,也包括對自我以外生命的熱愛、尊重、珍惜。幫助他們認清生命的本質,欣賞生命的美好,肯定自己、悅納自己,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形成對生命的積極正確的認識。
生命歷程教育是針對高職學生生命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需求而開展的教育。每一個自然生命體都會面對生、老、病、死的生命現(xiàn)象。在生命歷程教育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人生的成長發(fā)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會經歷很多逆境,有時甚至會面臨痛徹心扉的打擊。教育引導學生在遇到這些困難、逆境與打擊的時候應以正確的心態(tài)予以正視,正可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引導學生認識到這雖是生命中的不幸,但也是人生的歷練,經歷了風雨的磨礪,生命將因此變得更加頑強,終將在與困難、挫折抗爭的過程中不斷走向成熟。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生理知識教育、習慣教育、死亡教育。使學生能正確認識人生各時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在與同學、朋友、家人相處中做到既能尊重他人也能尊重自己,從而去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良好的精力與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工作中,以積極的姿態(tài)應對人生的挑戰(zhàn)。法國詩人呂凱特說過:“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于度過。”因此,立足高職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死亡教育,能夠幫助高職學生了解死亡,正確地看待、正視死亡,促使他們更好地反思生命的意義,珍惜生命的可貴,從而使他們更加積極地面對人生,更加認真地對待生命,提高生命質量。
安全是生命的保護神。對于高職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保護、生命安全救援與職業(yè)安全教育。首先,教育高職學生關注自身生命安全防護與保護,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和強化保護自身生命安全的意識與行為。在人身財產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衛(wèi)生安全、網絡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提高防范意識,掌握安全基本常識與避險技能。其次,教育高職學生掌握必要的救護知識、安全救援知識,遇到危險時能夠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處于困境的人員實施生命安全救援。第三,基于高職院校的專業(yè)特點、人才培養(yǎng)的特殊性,需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yè)安全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形成職業(yè)安全意識,讓學生掌握職業(yè)安全基礎知識、技術,掌握相應職業(yè)所需要的自我防護、現(xiàn)場急救的常用方法。
人除了是自然世界的一份子,他還是人類社會中的一員,是具有精神活動的個體。生命價值教育旨在讓高職學生對生命的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與合理的期待。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與發(fā)展,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沉渣泛起,一定程度上對國人包括高職學生形成沖擊。部分學生對物質追求的不切實際的膨脹,壓制了他們對生命價值的科學認知。通過生命價值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生命是有限的、寶貴的,同時也是脆弱的、短暫的。人生價值不應該僅僅用金錢名利來衡量,在有限的生命里,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做對人類社會有意義的事情,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幫助高職學生涵養(yǎng)對生命的敬畏,形成正確的生命期待,使他們學會欣賞生命、感悟生命,謹慎地對待生命、珍惜生命,認真地思考和擘畫人生,領悟生活的真諦和人生的意義。
實施高職院校學生生命教育,要立足學校主陣地,廣泛凝聚社會力量,構建生命教育體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同心同向的一體化生命教育格局,增強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實效。
部分人會將生命教育與生命安全教育劃等號,往往把高職學生的生命教育局限在生命安全教育范疇,局限于入學教育或者突發(fā)安全事件處置,多以一次主題班會或講座的形式進行。實際上生命安全教育只是生命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職學生的生命教育應涵蓋認知生命、如何提升生命價值等方面的內容,僅靠一兩次講座或者主題班會并不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對生命的認識、珍惜、尊重、熱愛有太多的感悟。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渠道,高職學生生命教育不應錯失這個主戰(zhàn)場。因此,應通過開設連續(xù)而系統(tǒng)的生命教育必修課,給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專門的生命課程知識。
此外,還應注重生命教育在學科課程中的貫穿和滲透,實現(xiàn)課程生命教育與生命教育課程的有效融合。當前學校絕大部分學科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將生命教育融入思政課、基礎課和專業(yè)課,通過多種形式、方式,發(fā)揮課程價值的引領作用,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觸及學生心靈、轉變學生態(tài)度、改善學生心態(tài),轉化學生行為,促進學生良好習慣養(yǎng)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校園文化對高職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有著深厚且持久的影響。第一,打造文明、和諧、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個優(yōu)美、舒適、整潔、宜人的校園,能陶冶其情操、涵養(yǎng)其品性,對培養(yǎng)高職學生高尚的品質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第二,打造優(yōu)良校風、教風、學風。校風是一所學校長期以來凝練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精神,是一種潛濡默化的文化傳承。優(yōu)良的校風讓學生斗志昂揚、積極向上,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行為受到影響?!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绷己玫慕田L也會對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第三,打造優(yōu)質主題班團活動。依托學生會、團組織、學生社團等,精心設計關于生命教育的專項活動、班會活動、團日活動,通過這些主題鮮明的、有針對性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學會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將優(yōu)良校風、學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直以來對高職學生的生命教育多以學校為主,來自于家庭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主要集中在學生出行安全方面,對學生的身心其他方面的教育,家庭卻較少涉及。一方面家長認為高職學生已經邁入學校,無升學壓力,對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要求逐漸降低,追求順利畢業(yè)即可。另一方面,高職學生大多是異地求學,與父母的交流多在生活消費、身體健康、學業(yè)成績、交通安全等話題上。父母對孩子的心理變化、行為習慣、情感發(fā)展等方面的了解較少。加之多數(shù)家長受自身條件限制,對孩子身上發(fā)生的變化也不能及時掌握,即使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出現(xiàn)異常,也沒有采用正確的方式及時予以教育疏導。
家庭是生命教育的起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最完美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開展學生生命教育必須讓家長參與進來,家庭與學校形成生命教育合力。首先是密切家校協(xié)作溝通,在新生錄取時就可通過寄給家長的一封信、校園公眾號等方式向家長進行宣講生命教育理念及教育目標。其次,可以通過校園公眾號、網絡平臺向家長普及生命教育知識、方法與技能等,讓家長了解與理解生命教育,并能采用合理的方式與子女溝通。第三,家校之間應建立起良好的聯(lián)系渠道,使學校與家長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家與在校期間的日常學習生活狀況與身心狀態(tài),讓學校與家庭的教育能有連續(xù)性與延續(xù)性,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此外,應大力動員社會力量,使社會各層面都能積極參與到高職院校學生生命教育活動當中,通過努力優(yōu)化校外環(huán)境,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強化第三方教育評估,加強社會監(jiān)督等舉措,提升學校、家庭和社會同心同向育人合力,增強教育實效。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5G落地、AI爆發(fā)、大數(shù)據持續(xù)突破,傳統(tǒng)的生命教育方式、心理健康咨詢方式顯然已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學生可能更愿意在網上刷刷小視頻,看看小短文,卻不愿意到現(xiàn)場聽聽講座,參與實踐活動。他們可能在互聯(lián)網世界中高談闊論、呼朋引伴、游刃有余,但是現(xiàn)實社會卻不愿與人更多交流。他們可能更多的看到他人人前的鮮衣怒馬、仗劍天涯,卻忽視了他人人后的艱難竭蹶、殫精竭慮。由此,高職院校要主動占領網絡主陣地,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加強教學設計、公眾號內容設計,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生命教育融入其中。開設生命教育網絡課程,將相關學習資料,視頻、游戲等放在網上,讓學生通過網上學習,逐步形成對生命觀的正確認識。借助網絡平臺進行生命活動的模擬體驗,讓學生增強對生命實質的把握。此外,還應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積極構筑網上心理咨詢平臺,讓有困難的學生能及時得到幫助。讓性格內向、社恐焦慮或有難言之隱的學生能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獲得有效救助。
要做好學生的生命教育工作,專業(yè)化師資隊伍建設是其基礎和核心。一是要保證生命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化,加強對教師的專業(yè)培訓,盡快打造一支素質優(yōu)良、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專業(yè)化的生命教育師資隊伍。目前,系統(tǒng)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高職院校較少,大多數(shù)學校是通過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幾個板塊來實施。這些板塊大多是分別由心理學教師、學生管理工作者等來完成教育工作,日常的生命教育任務則大多落在學生管理工作者身上。因此,對于心理學教師而言,除了專業(yè)的知識儲備,還需對高職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有深入的了解。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者而言,應該加強心理學知識以及心理學咨詢技能、方法等方面的學習、訓練。二是要保障生命教育教師數(shù)量。由于高職院校的快速發(fā)展,學生數(shù)量的迅猛增加,給高職院校開展生命教育帶來極大困難。因此,在加強對現(xiàn)有人員培訓的同時,適時引進專業(yè)的生命教育師資,保障教師數(shù)量,提升教師質量,勢在必行。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高職學生生命教育,是高職學生成長的客觀需求、現(xiàn)實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fā)展、知識的更替,高職學生生命教育工作也應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適時開展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是培養(yǎng)高職學生尊重生命尊嚴,提升生命質量意識的有效途徑,能夠使他們有充滿自信的理性力量去堅守道德良知,領悟人生真諦,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從而促進職業(yè)教育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更好地助力人才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