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聰
(景洪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云南 景洪 666100)
腎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中青年男性是此病的高發(fā)群體。腎結石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腎絞痛、排血尿等。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續(xù)加重,可發(fā)生腎功能損害,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尿源性敗血癥等并發(fā)癥[1]。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PCNL)是臨床上治療腎結石的主要術式之一,具有創(chuàng)傷小、結石的清除率高、術后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2]。在進行PCNL時,通常將患者的體位擺放至俯臥位。術中采取該體位的優(yōu)勢在于手術視野開闊、可操作性空間大,不足之處在于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血壓波動、呼吸困難等[3]。為探尋更加安全、有效的手術體位,本文將110例腎結石患者作為試驗對象,比較改良Valdivia體位和俯臥位在此病患者PCNL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110例腎結石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腎結石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影像學檢查得到確診;結石的類型為孤立腎結石,結石的長徑為1.1~4.5 cm;具有進行PCNL的指征;知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精神疾病或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辉诮?個月內接受過外科手術;病歷資料缺失。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55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32例,女23例;其年齡為45~70歲,平均年齡為(52.39±4.19)歲;其中,左側腎結石患者有30例,右側腎結石患者有25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33例,女22例;其年齡為46~70歲,平均年齡為(51.89±4.33)歲;其中,左側腎結石患者有31例,右側腎結石患者有2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PCNL,術中將觀察組患者的體位擺放至改良Valdivia體位,具體的手術流程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及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墊高其患側胸背部、臀部,將腹部推向患側,保持腰肋部懸空,使床面與軀體之間形成20°~30°的夾角。分開兩腿,將其置于腿架上,降低患側下肢,將健側下肢輕微外展。經(jīng)尿道向患側腎盂內插入輸尿管導管,輸入生理鹽水,完成人工腎積水操作。在B超的引導下確定最佳的穿刺點,穿刺完成后置入擴張導絲,在導絲的引導下用筋膜擴張器將通道擴張至18F或22F處,建立取石通道。插入腎鏡,利用鈥激光將結石擊碎,取出碎石。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明確是否有殘余結石,若有殘余結石需再次進行碎石、取石操作。將結石徹底清除后,留置雙J管和腎造瘺管。術中將對照組患者的體位擺放至俯臥位,具體的手術流程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及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使其保持膀胱截石位,經(jīng)尿道向患側腎盂內插入輸尿管導管。完成上述操作后,將患者的體位擺放至俯臥位。經(jīng)輸尿管導管向腎盂內輸入生理鹽水,完成人工腎積水操作。在B超的引導下確定最佳的穿刺點,余下的手術步驟與觀察組相同。結石清除完畢后,在輸尿管內順行插入雙J管。若順行插管困難,則將患者的體位變換至膀胱截石位后再逆行插入雙J管,最后常規(guī)為其留置腎造瘺管。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中建立經(jīng)皮腎鏡通道的時間、術后并發(fā)癥(如胸悶、泌尿系統(tǒng)感染、胸膜損傷、全麻蘇醒期躁動、腎損傷等)的發(fā)生率、結石的清除率及再手術率。比較兩組患者術中擺放體位前后的心率及血壓(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術前及術后7 d,比較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炎性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用SPSS 20.0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建立經(jīng)皮腎鏡通道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術中建立經(jīng)皮腎鏡通道時間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術中建立經(jīng)皮腎鏡通道時間的比較(±s)
組別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 術中建立經(jīng)皮腎鏡通道的時間(min)觀察組(n=55) 65.19±3.34 90.03±6.45 13.38±0.98對照組(n=55) 92.35±6.27 163.98±12.56 14.13±0.34 t值 18.485 23.394 0.495 P值 <0.05 <0.05 >0.05
擺放體位前,兩組患者的心率、收縮壓及舒張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擺放體位后,兩組患者的心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擺放體位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低于擺放體位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擺放體位前后兩組患者心率及血壓的比較(±s)
表2 擺放體位前后兩組患者心率及血壓的比較(±s)
注:*與本組擺放體位前相比,P<0.05。
組別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擺放體位前 擺放體位后 擺放體位前 擺放體位后 擺放體位前 擺放體位后觀察組(n=55) 88.32±5.11 88.19±5.00 130.38±4.98 123.49±3.19* 83.29±4.59 79.04±3.19*對照組(n=55) 88.37±4.92 87.12±4.52 130.13±3.34 110.38±3.39* 83.48±4.19 71.20±3.20*t值 0.498 0.529 0.573 10.394 0.495 9.98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s)
表3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s)
注:*與本組術前相比,P<0.05。
組別血清IL-6(pg/mL) 血清IL-8(pg/mL) 血清TNF-α(ng/mL)術前 術后7 d 術前 術后7 d 術前 術后7 d觀察組(n=55) 6.73±1.19 9.12±1.71* 7.04±1.47 9.47±2.48* 0.89±0.21 5.18±1.37*對照組(n=55) 6.71±1.20 13.32±2.08* 7.01±1.38 13.09±2.94* 0.88±0.33 7.94±1.40*t值 0.845 10.294 0.794 9.395 0.932 9.29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結石的清除率及再手術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結石的清除率及再手術率的比較[%(例)]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早期體積較小的腎結石大多可通過大量飲水、調整飲食結構或進行藥物治療的方式排出體外。對于直徑較大且形狀復雜的腎結石,采取上述方案進行干預通常無法獲得滿意的效果,需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PCNL是現(xiàn)階段臨床上治療腎結石的主要術式之一。進行該手術時,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是快速建立經(jīng)皮腎鏡通道、縮短手術的時間、減少術后的并發(fā)癥、保證手術安全性的重要前提[4]。目前臨床上進行PCNL時常用的體位為俯臥位,該體位被認為是建立經(jīng)皮腎鏡通道最安全的體位。術中采取該體位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有效增加髂嵴與第l2肋的距離,有較好的手術術野和較大的腎鏡操作空間,可避免損傷內臟,實現(xiàn)腎集合系統(tǒng)的良好擴張,繼而可有效地清除結石。術中采取該體位的不足之處在于需要反復為患者變換體位(即從膀胱截石位到仰臥位再到俯臥位),這不僅不利于麻醉監(jiān)控,還會導致手術的時間延長,且長時間保持俯臥位還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臟指數(shù)降低、呼吸困難、血壓下降、靜脈血流瘀滯、血栓形成等情況[5]。鑒于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在進行PCNL時為患者采取改良Valdivia體位。改良Valdivia體位實現(xiàn)了膀胱截石位和斜仰臥位的有機結合,不僅能解決傳統(tǒng)俯臥位下患者需要反復變換體位的問題,降低了體位搬動的風險,縮短了手術的時間[6],還能避免患者因長期保持俯臥位而出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減慢、血壓波動劇烈等問題。術中采取改良Valdivia體位還有利于為患者順行或逆行插入雙J管,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出血量[7]。以往的一些研究顯示,術中為患者采取改良Valdivia體位時,穿刺區(qū)域較小,使得X線定位困難,且術者的手術視野和手術操作空間較為受限[8]。鑒于此,本研究中我們嘗試通過懸空患者患側腰部的方式增加穿刺區(qū)域的空間,以便于進行X線透視,保證超聲定位的精確性,確保能夠將結石有效清除。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在改良Valdivia體位和俯臥位下對腎結石患者進行PCNL均能有效地清除結石,避免再次對其進行手術,且術中采取改良Valdivia體位能縮短手術的時間,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保持其血壓的平穩(wěn),減輕其術后的炎癥反應,降低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