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平
(湖州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堅決改變用分數(shù)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創(chuàng)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1]課堂教學評價在整個教育評價過程中頻率最高,范圍最廣。教師課堂評價語言是否有效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積極有效的評價語言有利于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帶給學生積極正向的情感體驗,反之則會帶來消極影響。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教學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的符號系統(tǒng),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評價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影響師生關系、左右課堂氣氛。
語言是由語音、詞匯、語法構成一定的體系,是約定俗成的聲音符號與意義相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科知識的傳遞、學習效果的反饋、師生的交流等都要借助語言來實現(xiàn)。
課堂評價語言是教師在完成某一階段的課堂教學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作出評價時所使用的語言?!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2]。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僅是對其學習成效的一種評價,更是對其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的一種肯定。課堂評價語言是師生之間交流信息、表情達意的重要工具。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作出的評價是即時的,但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卻具有延時性。因此,教師課堂評價語言一定要具備正向、激勵、引導的功效。
課堂評價語言,是教師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判時所使用的語言。通過課堂評價教師可以準確把握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學情。學生通過教師反饋的語言評判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從宏觀層面上看課堂評價語言是師生之間溝通的工具;從微觀層面上看課堂評價語言具有診斷與調節(jié)、監(jiān)督與導向、贊賞與激勵的作用。
1.診斷與調節(jié)
課堂評價語言又被人們稱為課堂反饋語言,是教師通過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學習信息處理,而作出的口頭反饋[3]。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真實情況可以明了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學生的接受程度及掌握狀況,從而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教師會綜合考慮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時的表現(xiàn),然后對其表現(xiàn)作出口頭評價,肯定學生已取得的成績、指出學生尚存在的問題。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的一句肯定性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這樣思考是正確的;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的引導性評價能將學生從錯誤區(qū)調轉至正確區(qū),讓學生明白這個問題需要從這樣的角度來解決。通過教師的診斷性評價語言,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了正確的認識,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找到自身的問題所在。
2.監(jiān)督與導向
現(xiàn)代課程觀強調課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評價語言來及時有效地調整其教學行為及教學資源的分配問題[4]。課堂提問是一種常見的課堂監(jiān)管手段,通過提問教師可以了解到課堂上同學們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同學們的知識掌握是否到位、課堂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等等。與之相對應的課堂評價語言也在課堂監(jiān)管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當所講知識比較綜合時,往往需要用到多學科的知識。比如,教學《雨的四季》中關于雨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會有梅雨季節(jié)這些科學、地理學科的知識時,可以用機智幽默的語言評價學生:“你可真是一個小科學家呀”“你是我們班的竺可楨啊”,等等,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科學知識結合起來,打破學科間的界限。
3.贊賞與激勵
初中生正處在人格完善的關鍵時期,其自信心與自尊心的保護與否將會間接影響到學生人格的完善[5]。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讓他們非常在乎教師對他們的評價。一句肯定性的評價會讓他們自信心大增,同時逆反心理又非常容易使他們因為教師的一句否定性評價而出現(xiàn)厭學情緒。課堂上教師贊賞、鼓勵的評價語言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比如:“你剛剛的朗讀實在是太棒了,聲情并茂”“你的畫工真是了得,看這朵牡丹都被你畫活了”“你可真是個朗讀者呀,以前為什么要把這么好的聲音隱藏起來呢”,等等。評價不僅僅是為了贊賞,激勵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要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信。課堂上教師一個飽含深情的眼神、贊許的目光、具有親和力的微笑,都可以使學生獲得歸屬感與認同感。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劃分,教師評價語言可分為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兩種。從語言的效果上劃分,可分為判斷式評價、引導式評價和鼓勵式評價等。
1.口頭語言
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是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學習行為、成果作出評價時所運用的語言[6]。是教師結合學科背景,針對學生的回答狀況所輸出的語言。往往因教師的個人氣質、學科背景、學生的年齡特征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2.體態(tài)語言
體態(tài)語言是指不借助于發(fā)聲器官而由人的肢體動作產生的語言,是與口頭語言相對立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一流的教師用眼神,二流的教師用語言,三流的教師用懲罰?!盵7]課堂教學評價中的體態(tài)語言包括教師的表情、眼神、手勢等,是教學中的無聲語言。教學評價中的體態(tài)語言,不僅有利于師生間信息的交換、情感的交流,而且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判斷式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用的最多的就是“對”“不對”“正確”“錯誤”等判斷式語言。這種評價聽起來雖沒太多感情成分在內,更像是在檢驗產品是否合格,但它可以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復,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對是錯。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個正誤明確的評價遠勝過其他形式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清楚明白地知曉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但課堂上要適當、適量地使用這種簡單直接的評價語言。
2.引導式評價
當學生陷入慣性思維時,他們的回答就會千篇一律。教師的引導性話語“想想我們上節(jié)課怎么講的”“從結構上來回答”“從不同的年代來回答”等會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學生回答不上來時,教師可以通過啟發(fā)、引導,由淺入深地利用支架式教學把學生帶入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跳一跳摘個桃。
3.鼓勵式評價
課堂提問并不是每次都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有時候會出現(xiàn)學生支支吾吾答不出來的場景。“別著急,慢慢想,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最近進步很大,繼續(xù)保持”。鼓勵式評價可以在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評價不是為了簡單地評判學生回答的對錯,而是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強調評價的多元化。教師不經意的一句鼓勵的話語,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肯定與鼓舞。
教師評價語言是否有效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也間接影響著師生關系。有效的評價能對學生起到引導、激勵、導向的作用,收到預期效果。而無效的評價僅僅是言語上的一種輸出與接收,不能起到鼓勵、喚醒、贊賞的作用,與預期效果相去甚遠。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評價語言的輸出尤為重要。
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激而發(fā)靈光[8]。沒有任何表情的評價就像是沒有水花的池塘毫無生機,教師如果只是簡單機械地對學生進行毫無針對性的評價輸出,那么就失去了評價的意義,僅僅是為了評價而評價。現(xiàn)代教學觀在對待師生關系時強調民主平等,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牢記民主平等的標準。教師如果只是用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和冷冰冰的話語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起不到評價的作用,甚至會起反作用。
首先,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結合起來會讓教師看起來平易近人,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時候,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意的點頭、一個贊美的微笑都會收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比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走到學生的身邊,身體微傾,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可以輕輕地拍拍學生的肩膀告訴他放輕松。很多時候無聲勝有聲,收到的效果也會比有聲的評價更有效。其次,教師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交叉使用,這樣既可以避免一種語言形式所造成的重復、單調局面,又可以增加評價的時效性。課堂評價時為了避免單調的外部語言輸出,教師還要花時間在腦海里思索一下怎樣組織評價新穎的話語,而這時豎根大拇指,或是一陣掌聲都會讓評價更及時。最后,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決定使用外部語言還是內部語言,不能為了凸顯評價語言的多樣性而盲目使用,要審時度勢,取最優(yōu)方案。
多樣性的評價語言,不僅能體現(xiàn)教師的淵博學識,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初中教師要根據(jù)各科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出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的評價語言。初中生的心理發(fā)育開始進入旺盛階段,這個階段他們開始評價自己的教師,對教師的教學效果、課堂掌控、學識儲備進行挑剔,甚至對某一教師的直觀感受會直接影響到自己對這一學科的喜好。教師課堂上重復、老套、無趣的評價語言絲毫提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能成為學生戲謔的對象。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在課堂上對學生作出科學高效的評價,教師應抱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加強關于教學評價語言的理論學習。首先,平時多閱讀一些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準確把握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積累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將心理學與教育學結合起來,發(fā)揮評價語言的最大效能。對學生的評價輸出語言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真切地做到以學生為本。其次,積極參加相關的教學教育培訓課程,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中的一項能力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課堂知識教學的語言素養(yǎng),更要有課堂評價語言的藝術素養(yǎng)。最后,獨學則無友,孤陋而寡聞。要多跟同伴交流,與其他教師一起研究,思維的火花是在碰撞過程中產生的。多向優(yōu)秀教師學習,看看他們在面對不同的對象時是如何進行評價的。自己疑惑的地方多向同事請教,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
教師課堂評價的語言不可盲目隨意,要講究一定的藝術。評價不只是單單地肯定或否定,課堂評價的目的是對學生當時學習狀態(tài)作出反饋,立足當時著眼長遠。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是對或錯的判斷,要多層面多維度把握。
首先,對學生回答內容的正確性作出評價。這是課堂評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能為了發(fā)展性評價而評價,學生回答什么都說“好”“對”。課堂提問是為了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準確性評價。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回答問題時的態(tài)度。比如:“你的回答非常正確,看來這個知識掌握的很牢固呀”“雖然回答錯誤了,但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課后跟老師交流一下這個想法”。提問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判學生的對錯,而是為了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哪些地方已經掌握了,哪些地方還有待提高,要從不同的維度進行有效評價。其次,評價要靈活真實。靈活是根據(jù)教學不同的進度和學生不同的表現(xiàn)給予即時的評價,真實就是實事求是,不是為了追求課堂氣氛活躍濫用表揚[8]。靈活的評價語言是對教師教育機智的一種考驗。創(chuàng)生性課程觀認為課堂是在師生真實的教學情境中主動生成的,具有不可預測性。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教師可以判斷出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具體情況具體評價,真正做到有效地反饋。最后,評價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上有提問才有評價,強調評價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說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有些教師課堂上只關注固定對象,忽視了其他群體。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要把學生看作發(fā)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哪些評價語言用在哪些場合最合適”“這樣的評價語言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嗎”“今天的這句評價語會起到激勵作用嗎”,等等。
課堂上恰當正確地使用評價語言,離不開教師日復一日的課后反思。教師要堅持在反思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評價語言的本領[9]。首先,尤其是新手型教師更要做好課后反思工作,從只關注學生課堂回答的正確性到關注學生整個人的轉變。從關注生存轉向關注情景,不要僅僅關注“我這樣評價會喜歡嗎”“學生不喜歡我了怎么辦”,要關注真實教學情境里發(fā)生的事情。通過教學反思將自己的課堂評價由普適性轉向適切性。其次,教師通過反思積累評價語言。那些對學生有用的、能夠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評價語言要收錄起來,而那些挫傷學生信心或積極性的語言則要摒棄?!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有些評價語言一出口教師就后悔了,這樣的話語一定要在反思記錄中特別標注出來,堅決杜絕二次使用。最后,每個教師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展現(xiàn)出來的氣質都是不一樣的,新手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的課堂掌控力更是不一樣的。而反思就是教師成長道路上的助推器,自助者天助之。教師一定要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一日三省吾身”,在反思中進步,通過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課堂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課堂評價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組成部分在課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課堂評價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到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將口頭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結合進行評價。同時做好課后反思,積累有效的評價語言,在課堂進行多維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