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高新區(qū)禮和小學 黃少佳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落實這一任務,可通過可視化德育來增強實效性。以圖片、視頻、圖表等表達形式為工具的可視化德育,能直觀呈現德育目標,以德育活動促進道德品質發(fā)展,并及時反饋德育評價;可視化德育也更有利于家庭與學校的德育方向保持一致,調動家長參與德育的積極性。
可視化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再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事實上,將任何抽象的事物、過程變成圖形圖像等形象化的表示都可以稱為可視化,且被拓展了的可視化內涵更為豐富。筆者所界定的可視化德育,是指運用圖片、視頻、圖表等可視化表達形式記錄學生的品德現狀及成長過程,并反向對學生施加德育影響,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發(fā)展?;诳梢暬呗?,學生德育目標以直觀方式呈現,針對性更強;德育過程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為主,影響時間更長;教師還能結合校外的德育力量,使影響范圍更廣,德育滲透得以更有效、高效地推進與落實。德行與品質是各階段各學科教育的基礎,也是五育之首,參與德育的主體非常豐富,包括社會、社區(qū)、學校以及家庭。尤其是對未成年人來說,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能促進其健康成長,引導其正確看待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事件,樹立遠大的理想,找到為之努力與奮斗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德育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重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以德育為教學基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青少年日常生活能接收到多種信息,這些信息中包含多種價值觀,教師應該正視這些問題,主動為學生思想發(fā)展引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促進其健康成長??梢暬呗韵碌陌嗉壍掠虒W能提高德育的形象性,將抽象的德育理論落實到真實的案例圖片、視頻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感知氛圍,深化學生對德育知識的認知。德育是一種終身教育,學生階段的德育能為之后的德育學習打下基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性格,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體現出勇敢、堅強的精神,促進其之后的學習與成長。另外,良好的德育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情感認知,從而對世間的事物形成正向的情緒反饋,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這對構建和諧社會、有效推進社會的快速和高質量的發(fā)展有極大幫助。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很多學校都開始重視對學生德育方面的引導和教育,但大多數班級教師仍舊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固化等問題,這樣的教育方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且無法突出德育的重點與難點,難以達到德育的目標。傳統(tǒng)德育模式采取講解形式,教師對學生的真實感受了解不足,進而忽略了學生在德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與作用,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被動,不愿意主動思考,嚴重影響了班級德育教學效率。盡管在近幾年中,學校與教師對德育教學內容進行了優(yōu)化與調整,增添了很多具有生活化的教育內容,但是面對具有較大差異性的學生,統(tǒng)一的教材無法體現出教學的針對性,且大多數德育教學的內容偏理論性,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這樣的教學內容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同感。除此之外,很多教材只注重學生道德信念的培養(yǎng),卻忽略了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不具備實踐的價值。受到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大多數是被動地接受德育知識,這樣會導致學生出現學習抵觸的心理,很難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道德沖突問題。在各階段教學中開展德育不僅需要教師重視,同時也需要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形成一個家校之間教育共同體,這樣才能體現出德育的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認同德育應該和家長進行合作,只是單一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理念灌輸,還缺乏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德育就顯得尤為被動。甚至有的家長一味追求學生學科文化知識,忽視學生德育品質。由此培養(yǎng)學生德育,失去家長的支持,也阻礙了德育的有效推進,不利于學生德育素養(yǎng)提升。
夸美紐斯說:“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跟前?!苯處煈柚畔⒓夹g,將可視化德育借助感官,加強德育滲透的效果。當下,可視化德育將采用可視化的研究思路和思維方式,突出直觀呈現的道德教育,實現知情意行整體德育過程的可視化?;诖?,可視化的德育目標圍繞四個品德要素,力求制定合理清晰的目標定位和目標表述,使學生清楚知道自己所能做的、不可做的,從而以目標為參照,檢驗目標的實現程度,從而更好地端正思想品行。
學科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也是德育最經常、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課程屬性的要求。語文老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借助XMind等軟件制作思維導圖、結構圖等可視化思維工具,同時鏈接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進行德育滲透??梢暬n程育人,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室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空間。豐富的教室文化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而教室文化需要被賦予了德育價值的物化載體加以表現。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優(yōu)秀作品;利用教室展板,張貼手抄報、繪畫作品等;利用班級書柜展示學生的手工藝作品……所有學生作品中都蘊涵認真、細致等優(yōu)良品質,這些體現德育價值的物化成果,既能提高學生的榮譽感,又能豐富教室文化的物質存在。學生、作品、教室文化三者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為文化育人提供良性循環(huán)的空間。圖片展示是可視化德育中的重要路徑。通過定格學生具有引領作用的瞬間,打造班級照片墻,借由照片強烈沖擊學生的視覺感官,可激發(fā)學生向美向善的愿望,變教師單方面價值輸出為同伴引領,學生能更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同時輻射范圍更廣,影響時間更長。對物質環(huán)境,班主任可以與學生討論,并利用班費購置名人名言的裝飾畫,將這些裝飾畫貼在教室墻面上,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進行裝飾畫挑選的時候應盡量選擇貼近生活實際的內容,如團結主題、謙虛主題、勤奮主題等,以期對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能產生指導性作用。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將會經常關注這些名人名言,逐漸將這些名句內容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標準,形成高尚的品德與強烈的自律意識。對精神環(huán)境,教師則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在尊重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挑選一些正能量的流行音樂在課間播放,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同時還能對學生產生思想方面的影響。
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需要在活動中不斷加強。豐富多樣的活動能讓學生在互相交往中動態(tài)養(yǎng)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促進學生思想品德不斷發(fā)展?;顒影▽W校和班級活動。以班級讀書月活動為例,學生自主選擇片段朗讀、閱讀30分鐘、表演文章內容等形式,在班級釘釘群“班級圈”上傳視頻或照片,每種方式對應相應積分,由家委進行登記。以積分形式開展活動,將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家長,可有效督促學生參與活動;以表格形式登記積分,清晰明了,有效調動學生及家長的參與熱情;家長上傳的圖片及視頻資料,精選后進行展示,并制作活動視頻,可繼續(xù)推動學生堅持閱讀。再比如,學??梢砸陨鐣黧w核心價值觀等相關理論內容編寫誦讀教材,讓每個班級抽取早讀時間進行學習與誦讀,這樣就能強化學生的理解與認知,并使學生將自己的行為帶入二十四字方針內容中,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與約束意識。針對班級中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說出我的心事”主題班會,鼓勵學生訴說自己的煩惱,并引導其他學生對其提出建議并進行幫助,消除學生煩惱,引導其形成健康的心態(tài)。
勞動是學校德育中實踐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等綜合育人價值,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班級中每名學生都承擔著勞動義務,如值日、整理個人物品等。教師可以以表格形式呈現值日安排,并通過展示學生勞動實踐的照片、計入個人積分、獎勵小紅花等形式,使學生的勞動實踐得到可視的反饋。比如,班主任可以在“五一”勞動節(jié)時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小標兵”的實踐拓展活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布置給小組不同的清掃任務,完成任務后再對各組的勞動成果進行對比與檢驗,對那些完成度較高的小組可以進行鼓勵,激發(fā)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并強化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德育效果。
班級常規(guī)管理對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有重要影響,班級精細化管理也需要學生參與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效用?!坝卸嗌偈虑榫陀卸嗌賹W生來管,各管一項,負責到底?!苯處熆梢允褂帽砀裥问匠尸F每一項任務的具體負責人及事項,同時制定《班級常規(guī)登記表》,由值日班長進行登記,最終成績納入每周積分表。積分達到一定標準后,可以進行相應的獎品兌換。以上表格均展示在班務欄,便于學生及時自查自省。通過可視化管理,可更好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可營造適宜的班風學風。
德育過程是學生思想道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構建“三位一體”德育網絡,才能保證德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而可視化協(xié)同育人,可以使教育資源傳輸更加便捷,有助于三方更好地互相了解,并協(xié)作育人,將能更好地發(fā)揮德育的實效。
家庭德育是指家長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影響,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和個人習慣,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活動。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基礎和補充,教育方式多樣且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這是學校教育無法實現的。
家長對家庭德育的認識,決定了家庭德育的有效性。只有從思想上明確德育價值,讓家長認識到家庭德育的首要任務是配合學校的德育計劃和目標,家庭德育才能發(fā)揮最優(yōu)效果。班主任是學校德育的主要力量,也是引導家長更新德育觀念的重要力量。教師可以針對班級學生品德現狀,自行編寫教育建議或精選相關優(yōu)質資源,發(fā)送在家長交流群,或者借由家委進行轉達,變班主任的指導為家長間的溝通交流,讓家長更容易接受、踐行。比如,教師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征詢家長對德育的意見,經過探討后總結學校與家庭德育的內容與意義,提出家校共育的理念,強化家長的德育意識。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開展家庭教育相關的培訓講座,提升家長德育的專業(yè)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德育主題的親子活動,請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進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同時了解德育知識,展示出最真實的想法與狀態(tài)。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等途徑與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促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同時深化對學生學習生活狀態(tài)的認知,落實全面德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交流時,應堅持可視化策略,以盡可能簡潔、直觀性強的方式傳遞信息,這樣既能指導家長,又能避免文字表述可能帶來的誤解和生硬感。而利用圖片、視頻等可視化工具,能使家校溝通更直觀高效。例如,筆者在班級QQ群設立群相冊,上傳學生值得表揚的瞬間;班級常規(guī)要求如學生儀容儀表、學習用品準備等,挑選符合要求的學生作為示范,拍攝照片發(fā)送在家長群,必要時利用圖片編輯軟件進行處理,配以簡短的文字說明,指導性強,又能避免冗長的文字表述。在空中課堂學習期間,學校層面的要求需要借由家長傳達。為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筆者建議家長每日在班級群上傳學生居家學習的圖片或視頻,收集素材后,之后筆者借助剪輯應用,將其加工為班級成長視頻。除了視頻外,筆者還通過制作美篇、線上頒發(fā)獎狀、為作業(yè)附上可愛配圖等可視化方式,調動學生在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家長積極參與班級活動。
基于可視化策略的班級德育實踐,要讓抽象的德育說教落實到學生具體的日常行為中,同時發(fā)揮感官作用,化虛為實,讓德育看得見摸得著。可視化德育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開拓可視化工具,創(chuàng)造新的可視化成果,讓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被看見、被記錄。實踐證明,可視化德育能從學校道德的實際狀況出發(fā),以學生生活世界為本源,貼近學生的真實感官,使德育變得“有血有肉”“可觸可感”,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梢暬掠砸环N嶄新的視角,植根生活世界的沃土,希望能讓學生不斷綻放鮮艷奪目的道德成長“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