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勞動街小學 管雪雁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數學活力課堂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促進學生在數學方面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因此探究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活力課堂的構建策略對數學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在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持久的熱情,進而全面打造小學數學活力課堂,有效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小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性和自主性與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有著直接性的關系。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要想全力打造高效課堂,首先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的身心發(fā)育還尚未成熟,在學習方面并沒有一個良好的自我規(guī)劃,他們的學習動力一方面來自自身對學科知識的興趣,一方面來自教師和家人的督促。小學數學知識雖然比較簡單,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乏味,這就很容易讓學生喪失一定的興趣?;谶@種情況,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帶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交流,從而讓學生對數學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下堅實基礎。
比如,教師在開展有關于“扇形統計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主要是引導學生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這就增加了學生理解和學習的難度。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著眼于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開展情景表演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一張扇形圖,讓學生進行工作情景的模擬表演,可以鼓勵學生主動上臺扮演總經理和助理兩個角色,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需要助理向總經理講述扇形圖上所反應的相關情況,比如,“扇形圖上包含的元素有哪些?從扇形圖上能看出哪些問題?”等,在這個過程中總經理和助理之間還要進行相互比賽競爭,總經理要不斷地提出問題,助理要不斷地回答提出的問題,直到問題提不出來或者問題回答不出來為止。利用以上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非常積極,整個課堂氛圍非?;钴S,這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鞏固學生學習的相關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數學知識學習對小學生而言抽象性邏輯性概念性是相對較強的,這就導致了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和困境,為了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教師就需要引入情境化教學,通過情境的有效構建,減少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將抽象化概念化邏輯性相對較強的數學知識變成具象化形象化的情境呈現,以此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素養(yǎng)和學科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數學體系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而沒有根據數學的實際使用情況對其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和安排,那就會容易導致數學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相脫離。雖然數學擁有完整的體系,但是數學知識大多都來自實際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一定要與生活實際相關聯,充分發(fā)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有趣具有活力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進行仔細觀察,對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行猜想、推理和討論。學生在創(chuàng)建的生活情境中可以不斷提升自己對數學的認知,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豐富學生的數學技能,讓學生學會以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當然新課程改革標準也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給學生提供具有現實意義的生活素材,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內開展有效的互動和交流,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從而利用數學知識來解釋生活實際問題,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比如,教師在開展“三角形面積”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本節(jié)內容需要學生掌握最基本的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對其進行靈活應用。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學過的三角形特征進行回憶,而且還要為接下來圓的面積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活力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對本堂課教學內容進行學習。“下一周我們學校會有100名的新生成為少先隊員,教師要提前給他們制作好紅領巾,那么要制作100 個少先隊員的紅領巾需要的布料最少是多少呢?”通過這個實際生活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可以將三角形面積相關知識順利引入,此時學生不僅非常好奇,而且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致也非常高。
再比如,教師在開展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相關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優(yōu)勢,將提前搜集好的有關于城市夜景的相關圖片生動形象的播放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并設置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俺鞘幸咕坝心男┨攸c呢?”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城市夜景燈光的特點?它是不是與線段一端無限延長的特點特別相似?”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學生觀察到了燈光的特點,由此也對線段一端無限延長的特點進行了掌握。隨后教師繼續(xù)設問“同學們,你們一般會采用什么工具來畫直線呢?”學生積極的回答“三角板和直尺”,還有的學生補充回答“線段是直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線段的長度可以測量,而直線的長度很難測量?!苯Y合生活情境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熱情和活力,思維在不停地運轉,學生能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主動學習,這就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生活化教學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生活片段生活情境的有效引入,讓學生在為數不多的社會閱歷中汲取經驗和借鑒,利用自己的實踐經驗對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進而強化學生對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的應用生活化教學,通過生活化教學一方面拉近數學知識和數學概念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強化學生理解提高課堂效率,另外一方面通過生活情境的有效構建,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了解到生活處處有數學,進而以更加端正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的觀念、更加正向的情緒展開數學知識學習。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非常高效的教學模式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進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致力于打造高效活力數學課堂,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比如,教師在開展“圓柱與圓錐”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對圓柱圓錐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掌握。為了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教師給每個組提供了一個帶有瓶套的圓柱形瓶子,并設置如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你們能計算出手中圓柱形瓶子瓶套的面積嗎?”在問題的引導下各小組的成員都對圓柱形瓶子的瓶套進行了仔細觀察,有個小組還將瓶套取了下來并且將它剪開,利用現有的工具對瓶套的長和寬進行了測量,記錄了相關的數據。接下來教師繼續(xù)設問“圓柱與瓶套的長和寬有關系嗎?它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呢?”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每個小組就展開了對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并且根據教材內容對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進行了推導,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積極投入了探究活動,探究的熱情非常高,而且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而且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參與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奧秘和樂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準確掌握和認知,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鍛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并且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魅力,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熱情和興趣。
比如,教師在開展“比例應用”知識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在學習完本節(jié)內容后,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促進學生對比例知識進行靈活應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學校操場上旗桿的高度進行測量。此時學生心中就產生了疑問“旗桿這么高我們該怎么測量呢?”部分學生面對這么高的旗桿,搖搖頭覺得不好測量。還有部分學生在下面討論“要不要爬到旗桿的頂端對其高度進行測量?但是旗桿太高了,比較危險,雙手抱著旗桿也沒有辦法測量?!边€有一些學生提議“可以找一根繩子與國旗綁在一起,然后將國旗升到旗桿的頂端,這樣就可以把繩子也帶到旗桿的頂端了,標記出旗桿底端繩子的位置,最后再將國旗降下來測量繩子的長度,就可以得到答案了”這時教師稱贊學生的想法非常不錯,而且能將問題解決,但是還有沒有更好的測量方法呢?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拿出了一個米尺,并在旗桿的旁邊將米尺筆直的豎立起來,在陽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現了米尺的影子,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米尺的影子長度進行了測量,接下來利用比例知識來啟發(fā)學生,讓學生思考“米尺的影子長度與米尺的高度之間的關系”。此時很多學生都表達出了“尺子影子的長度與尺子的高度之間成正比例關系”。最后學生很快得出了旗桿的高度。在以上實踐過程中,教師通過生活中存在的實物引導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充滿了活力和激情,學生不斷地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僅拓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且還幫助學生建立了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和價值,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逐層深入的,各知識點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整合,引導學生將各知識重點進行有效關聯起來,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舊知識來探索和學習新知識,從而不斷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教師在開展“分數除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般在進行分數除法運算的過程中學生都會應用一下定理即“除以一個數就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但是對定理的來源和依據教師并不會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這就導致學生對定理的理解處于模棱兩可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之前學習過的除法的定義來解釋以上定理,如8 ÷ 4 = 2,按照除法定義來進行解釋就是將8 縮小到原來的也就是將8平均分成4 份,每一份是2,由此學生就可以對以上定理進行深入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實現小學數學活力課堂的有效構建,需要教師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具有活力的教學情境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不斷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還要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全面打造活力課堂,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和樂趣,有效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