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黃石中心小學 徐開山
STEAM理念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shù)學等學科開展的一種綜合教育模式。STEAM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做好準備;有效利用STEAM理念,強化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STEAM 教育的發(fā)展。本文對STEAM 教育理念的含義和應用現(xiàn)狀進行了介紹,并結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提出幾點有效的應用策略。
STEM 教育,即“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和“Mathematics”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代表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四門學科。STEM 提出時,學術界并未對其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首先對STEM 教育進行了系統(tǒng)定義,認為STEM 教學是包含但不僅僅限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四門學科知識,而是整合了多學科知識,是跨學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理念?;赟TEM 教學理念的教學背景下,學科教學多采取“問題導向”或是“項目化教學”的形式展開,力求在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搭建理論與操作之間的聯(lián)系。STEM 教學理念將四門學科復雜且零碎的相關知識通過巧妙的方式系統(tǒng)地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從項目中尋找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總結問題完成項目,最終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舉一反三的能力。
STEAM教育是在STEM教育的基礎上加入了人文因素“ART”,即加入了“藝術”元素,使STEM 教學理念更加全面。相較于STEM 教育來說,STEAM 教育所涵蓋的教育思想更加全面、具體。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文化基礎和人文內涵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同樣的,人文藝術在跨學科教育中也不可或缺,故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能忽略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STEAM 教育便應運而生。STEAM教育理念主要立足于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要求學生從真實的世界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將學到的多學科知識整合在一起,屬于跨學科學習的模式。跨學科學習是運用跨學科意識,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科知識,結合跨學科的融合理念,解決生活中真實問題的學習方式。STEAM教育理念主張項目式教學與問題導向式教學兩種模式,意在幫助學生發(fā)掘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法,綜合各學科知識,科學搜集管理信息,很好地完成項目并且解決了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設計思維、技術素養(yǎng)、協(xié)作能力都得到了較大提升。
為了推進素質教育,2001 年教育部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基礎性學科,結合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內容,側重以觀察、認識和了解為主,總目標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對小學生來說,信息素養(yǎng)表現(xiàn)在: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對信息進行提取、加工,交流和表達的能力;對信息流動的過程、方式、結果進行總結評價的能力;在充分熟悉現(xiàn)有技術條件和環(huán)境的基礎上提取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并能與他人開展合作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究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并在遵守有關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形成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社會相適應的責任感和價值觀。以上的信息素養(yǎng)需要教師對信息具備一定的敏感度,要能夠對信息價值做出正確的判斷,根據(jù)自身教學需要快速、高效地搜集和處理信息,利用有效策略分析信息,敏銳地察覺到信息的變化,將這些與信息相關的各種因素合理地轉變?yōu)樾W生能接受的通俗淺顯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后能利用知識原理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利用它們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實現(xiàn)知識的共享和創(chuàng)造。此外,教師的信息社會責任必不可少,要具備足夠的文化底蘊和一定的道德修養(yǎng),要對社會盡應盡的責任,具有信息安全意識,教導學生學會遵守信息社會中的道德規(guī)范和倫理準則,不管是在虛擬的網(wǎng)絡信息世界中還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都要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侵犯他人的權益,并能主動維護社會公共信息安全。
《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因此,信息技術課教師要在領會課程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核心來制定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緊緊圍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幾點要求。但是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并沒有按照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yǎng)去制定教學目標,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既定的信息技術教學大綱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通過調研不難發(fā)現(xiàn),單單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大綱制定教學目標是不符合信息技術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的。不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會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積極性大打折扣,無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再加上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等因素,最終導致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隨意打發(fā)時間,漫無目的地被動學習。另外,教學目標的不明確會讓學生忽視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學生會認為信息技術課程可有可無,久而久之,在課堂上也會消極對待學習任務。
現(xiàn)代科技背景下,信息更迭的速度可謂是轉瞬即逝,這就對教師教授內容的時效性提出了要求。但是部分信息技術教師教授的內容總是一成不變,陳舊過時,已經(jīng)無法跟上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并且教學內容的選擇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一般來說,教師要根據(jù)目前學校使用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大綱選擇教學內容,而選擇的內容較長時間沒有變化,或是選擇學生平時用不到也不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導致學生學習后無法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沒有引導學生從熟悉的教學材料中獲取知識,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種種因素綜合起來使課程內容和預達成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過程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主題,提倡“項目化教學”和“問題導向式學習”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深入分析信息技術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內在含義,結合新課標豐富信息課程的不同教學方式,關注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但部分教師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模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還是以基本知識的簡單記憶和技術的簡單操練為主。信息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再加上實踐性和挑戰(zhàn)性,很容易引起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過于簡單重復的教學方式會使教師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難以達成,學生喪失主動學習探索的興趣,師生教學關系從“共享—合作”變成“主動—被動”,嚴重阻礙了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落實。待到了需要考試結業(yè)的時候,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快速通過考試,則會總結出一些知識點讓學生突擊復習通過考試,這種“填鴨式”的揠苗助長式教學對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沒有益處。
教學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適時地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掌握學生對知識的領會程度,并以此為指導調整學習策略。因為信息技術課程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故教師要盡量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但目前的教學評價主要還是以作品為主的總結性評價,很少在教學的過程中階段性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有教師不開展教學評價。久而久之,學生無法在教師那里得到正反饋,缺乏相應的學習動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慢慢就喪失了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融入STEAM理念,教師要深入了解該教育理念。因此,在STEAM 教育理念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對教育理念進行和分析,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閱讀相關的資料和內容,搜集STEAM 教育理念應用的案例,吸收優(yōu)秀的應用經(jīng)驗,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例如,在傳授學生新的信息技術時,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打字小能手”挑戰(zhàn)賽教學模塊,傳授學生鍵盤布局及鍵盤功能鍵知識的同時,要求學生能夠靈活利用學過的知識,結合當下流行的打字游戲軟件,融入競賽游戲規(guī)則,比一比誰是游戲的勝利者,學生熟悉鍵盤的布局和功能鍵的應用,是取得游戲勝利的關鍵。將知識和游戲相結合,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理解STEAM 理念后,應深化對教育理念的理解,從而結合自身的理解開展實踐教學。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為了更好地融入STEAM教育理念,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問題,引入生活中信息技術應用的案例,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并能利用課堂學習的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信息化和生活化。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之前,教師利用生活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案例進行導入,讓學生體會信息技術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習興趣。借助生活案例能增強課堂趣味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xiàn)STEAM教育理念。例如,在三年級下冊“家鄉(xiāng)美景我來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或者PPT的方式,展示“畫圖”軟件的各項功能及操作技巧,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天空、樹木、山水、房子建筑物等簡筆畫,通過不同繪圖工具、圖形組合,組成的畫面元素進行搭配,然后進行色彩的搭配,通過動畫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路及創(chuàng)作過程,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軟件的作用。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進行理論知識教學,還要加強動作操作訓練。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教學任務,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在完成理論知識講解之后,應給予學生時間進行實踐操作和訓練。在開展實踐訓練之前,教師要明確課程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借助STEAM理念的引導,加強學生動作操作能力培養(yǎng),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揮STEAM理念的作用,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例如,在四年級上冊word 軟件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對word軟件的界面、菜單進行演示講解,讓學生對word軟件有初步的了解。在完成基本操作技術學習之后,讓學生利用空白word 文檔,結合word軟件中的各種操作工具,進行熟練的操作和練習。通過操作軟件任務的安排和完成,加強學生軟件操作訓練,讓學生可以熟練使用word軟件,加深學生對軟件工具的認識。如“制作封面”,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結合自身興趣和審美,在網(wǎng)絡上尋找自己喜歡的圖片進行word封面的制作,并且對學生作品進行評比,逐漸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通過這樣的轉換發(fā)揮,開展層次性教學,讓學生去實踐和探索,實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借助教學評價教師能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開展深入學習活動。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師在做好信息技術課堂評價外,還要融入工程思維、藝術審美等元素,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時,借助教學評價指導學生開展深入學習活動,優(yōu)化課堂活動設計,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保證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例如,在四年級上冊文字編輯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完成電子板報的制作,教師可以利用“過新年”這一主題,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電子板報制作比賽活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觀察,如有的學生組織能力強,有的學生操作能力強,有的學生畫面感強等。通過這樣的電子板報制作,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樹立學習自信心。同時,對每個小組創(chuàng)作的作品,打印之后在班級或者學校進行展示,讓學生體會信息技術學習的樂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在教學評價中,結合STEAM 教育理念,考慮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將信息技術和數(shù)學、美術等學科結合,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STEAM 教育理念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生具有個性化和差異化特點,有些學生邏輯能力比較強,有些學生有著較好的藝術天分等。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發(fā)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相互學習和合作,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