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方山九年制學校 陳麗娟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框架下小學數學的目標和任務之一。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部分,教育部倡導以自主學習為主要模式,將其與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進行結合,研究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然而,在當前數學自主教學和學習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學習能力較低、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較差、學習效率不高等,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教師不再局限于學生的文化知識,而是更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課程改革中,教育部對學生自主學習作出了明確的指示。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對當今社會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有非常積極的影響,是學習小學數學的一把鑰匙。因此,當學生學習數學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使學生能主動探索,將自己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教育部對學生自主學習作出了明確的指示,學生可以通過積極參與、自主探索、自主學習來發(fā)展自己的技能,合作與交流。根據個人條件和需要,形成目標性的學習系統(tǒng),這樣的學習內容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著獨立的認知系統(tǒng)和認知觀念。因此,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進行自我探索、自我構建,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在自我研究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根據自己對理解和知識的學習需求來理解和深入探究學習的內容。結合已經掌握的知識,建立新的知識模式,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自主學習。
對小學生來說,小學的數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必須發(fā)揮主導作用。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育和考試的壓力根深蒂固,很多教師仍然把學生的成績作為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評價標準,重點教學生一些考試技能。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實踐教育中更多要求學生專心學習,而不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沒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很多父母單單把學生的考試成績視為全部的評估標準。
阻礙學生自主提高學習主動性的因素是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在上課時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在這種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不能保持學習熱情,而教師也習慣于填鴨式教學,所有知識都是經過教師的概括之后傳授給學生,學生直接接受沒有思考的動力。此外,一些數學教師在教學和提問過程中往往沒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學習,找不到自身缺乏的問題。
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與課程本身有關,也與教學方法有關。數學課程對學生的智力思考能力要求很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疲乏,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是學生知識貧乏、學習困難、學習成績不佳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教師仍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花大量時間講授知識,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相對較少,學生學習興趣很低。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加強學生與教師、課堂與知識的關系,使學生在研究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自主學習技能的掌握與應用是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多數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滲透自主學習意識和方法,沒有意識到掌握和運用自主學習能力會對自主學習的信心產生重要影響。通過掌握并運用相關技能,可以顯著地提高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成功經驗。自主學習能力的掌握不足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個難點,其思想水平可能會對自主學習產生一定的阻力和消極作用,將增加教師教學的難度。
當前,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都是關于數學原理的,而沒有把數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因此,有些學生在數學上有著豐富的理論基礎,取得了不錯的分數,但是他們不能活學活用,實踐經驗欠缺。舉例來說,很多學生都不能解答幾千克這個問題。但當教師問到一千克的重量時,學生就會馬上回答1千克等于1000克的問題。由于重量這個詞在數學的理論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它和實際生活是沒有任何關系的。教師在講解重量的轉換時,若不注重在普通的數學課本中擴展生活的概念,知識就沒有實用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預習是數學課前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因為這能為下一節(jié)數學課提供了基礎。只要學生意識到要主動學習,就能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在放學后給學生布置一些需要進行獨立思考的問題。無論課程多么緊張,教師都不應忽視這種預習,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思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然后給學生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生活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利用課前預習的時間為學生安排適當的任務。首先,教師可以在放學后問學生關于自我思考的問題。這樣,經過長時間的獨立思考,學生會漸漸習慣主動學習。這種意識對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能力是非常有作用的。無論課程多么緊張,教師都不應忽視這種聯(lián)系,因為這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步驟。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然后給學生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生活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利用課前預習為學生安排適當的任務。
通過創(chuàng)建問題的思維情境,對一個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模擬和綜合設計自我發(fā)現(xiàn)的教學過程或者是利用問題類比進行聯(lián)想等教學手段,在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的思維環(huán)境中充分啟迪,學會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質疑,學生也就有機會逐漸在實踐中不由自主地積極參與問題探究和自主思考中。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自主學習意愿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習者對問題的探究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為學生學習數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教師引導和組織,創(chuàng)設和營造的和諧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欲望和好奇心,學生由此產生的心理懸念,對學習上的問題產生了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要盡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或在教師提出的問題中巧妙融合一些生活化、趣味化教學元素,激發(fā)學生勇于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問題和通過尋找方法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良好愿望。只要把握好新舊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相互關聯(lián),激活小學生的新思維,促使他們積極地主動投入數學探究過程。
教師向學生滲透自主學習的意識,符合新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概念。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積極地發(fā)揮個性的過程。因此,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加深他們的思想,學生需要學習其他解決方案,這也表明,在學習小學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能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學習數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自己不能解決問題,可以與其他學生交流,并在解決方案中進行合作,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和問題,并進行討論和思考,研究問題產生的原因,做出正確的結論,在別人沒有想法的時候給別人提供建議。學生還可以向同學說明自己的錯誤,并且把改正的辦法告訴同學,這樣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知識。在集體活動中,教師要確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積極性。同時,通過對學生的討論,使他們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進而掌握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幫助他們自主學習新知識,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指導、激勵學生做得更好,讓他們慢慢地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并且喜歡上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認識能力、水平,并以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生活經驗引入數學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新課程要求:數學教學要立足于學生的人生閱歷與知識,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選題要廣泛,表現(xiàn)形式要多樣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從接近學生生活的例子開始,從他們生活中創(chuàng)造情境。運用情境教育法,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和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在教育情境中感受生活,例如,當教授有關分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兩個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聊天的視頻。學生甲:學校的操場真大,所有學生都可以在這里玩。學生乙:我們的宿舍占地面積更多,應該比運動場大。教師拿出了宿舍和操場的圖紙,并告訴大家:操場占學校面積的宿舍占。讓學生看了之后進行思考、比較操場和宿舍哪個的占地面積大。在提問操場和宿舍的占地面積哪個更大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建議。對和,學生不能立刻比較出它們誰大誰小,那么請在思考之后從兩個結果中選擇。接下來,教師可以帶著同學一起比較同一分母或同一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不同分母數的大小,用不同方法確認結果,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小學數學新標準提出,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師的指導角色,組織學生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較低,因此,在個別的數學學習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團隊合作,可以使學生在獨立溝通的過程中,均衡個人的學習優(yōu)缺點,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堅持小組內異質性,小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各層級的同學開展互助合作,小組間的激烈競爭,使小組成員能更加迅速、更好地完成工作。有必要管理小組學習,并根據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合作學習中給學生一定的任務定向,鼓勵學生在合作后分享合作結果,形成一個交流、展示和演示的過程,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高效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優(yōu)化自主學習效果。
第一,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和仔細記憶的習慣。數學教科書涵蓋了大量的圖像、單詞和圖形。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進行觀察和比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差異和聯(lián)系,做出正確的判斷。仔細觀察數學公式和數學規(guī)律,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第二,學生保持標準化字母和精確計算的習慣。標準的書寫和精確的格式是提高數學準確性的重要因素。這就是為什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保持認真,學生也要有認真嚴謹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的原因,然后再以標準化的方式和精確的形式進行。在練習時,要求學生書寫清晰、正確,符合數學表達中的符號使用規(guī)范。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達到讓小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自主學習意愿,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習者對問題的探究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主要教學手段大致有兩種:其一,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課堂氣氛。通過教師引導數學教師深入創(chuàng)設和組織營造的和諧課堂氣氛,激發(fā)小學生求索精神,學生由此產生的心理懸念,對學習上的問題產生了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要盡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或在教師提出的問題中巧妙融合一些教學情趣,激發(fā)學生的勇于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問題和通過尋找方法征服現(xiàn)實問題的良好愿望。只要把握好新舊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相互關聯(lián),激活小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積極地主動參與教學探究。其二,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問題的思維情境,通過對一個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模擬和綜合設計自我發(fā)現(xiàn)的教學過程或者是利用問題類比進行聯(lián)想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的思維環(huán)境中,進入問題設計者的思維視野,從而充分起到啟迪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質疑,學生也就有機會逐漸在實踐中不由自主地積極參與問題探究和自主思考,作為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過程中的組織者和理論指導員,教師不能過度限制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
綜上所述,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存在一定的障礙,甚至存在明顯的問題。對此,教師要充分參與教學實踐,有針對性地進行規(guī)劃。在小學數學進行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合理滲透到各個層次的教學模式中,在合理創(chuàng)造教學條件、組建聯(lián)合小組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方法與教學實踐進行結合,及時分析、總結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學習自主性,促進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