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坤
小學部編本語文教材對傳統(tǒng)教材生態(tài)進行了優(yōu)化,需要基于教材編制意圖建立起與教材相匹配的教學生態(tài)。習作例文就是部編本教材的亮點之一,教材編制的意圖是給學生習作搭建支架,促進學生專項習作能力發(fā)展。然而,一些教師在設計習作教學單元時,采用閱讀教學單元的傳統(tǒng)做法,忽視習作單元編制的特殊性,造成文本導寫價值的弱化。習作例文應回歸習作,把其理性地定位為導寫支架,成為習作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下面以部編本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探究運用習作例文搭建習作支架的實踐路徑。
教材是習作教學的基本遵循內(nèi)容之一,教師應基于教材編寫意圖,與教材進行深度對話,精準設定習作教學目標。部編本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主要包括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導語,第二板塊是文本,第三板塊是習作指導。習作目標設定時,應綜合習作指導板塊和導語板塊。
本單元提出的習作要求是“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要求非常明確,突出兩個關鍵詞匯:特點和具體。即通過習作訓練,學生學會寫出人的特點,并且將人的特點寫具體。再看看導語部分,提出了三個基本的習作訓練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側重點在“學”。如何“學”,顯然以單元例文為支架,通過例文教學為學生習作搭建方法支架。第二個目標是“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側重點在“用”,運用所習得的方法進行習作實踐,提高學生人物描寫能力。第三個目標是“具體地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側重點在于“聚焦”,將人物描寫向“人的特點”聚焦。
通過對話教材,習作訓練單元目標層級就顯現(xiàn)出來。第一個層級側重于引導學生“學法”,通過教材提供的例文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讓學生具備習作的能力。第二個層級是引導學生“用法”,借助例文搭建的支架指導寫作實踐,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提高描寫人物的能力。第三個層級是“融法”,將多種描寫人物的方法進行融合,使描寫人物具有明確的方向,指向具體地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層級化的目標,決定了習作例文在習作教學中的重要價值,是學生“學法”的支架,是引導習作理論教學從空洞、單調(diào)說教到切身體驗的憑借。
習作單元教學定位是為了提高學生習作能力,單元文本的價值功能也理應做出調(diào)整。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轉換教學視角,對文本價值進行轉換,將例文定位在“導寫”價值層面,對例文蘊藏的導寫價值進行深度挖掘,最大程度上發(fā)揮例文的導寫作用。挖掘單元文本“導寫”價值時,既要關注單元習作訓練目標,又要聚焦文本個性化特質,讓文本特色更加顯著。
如《摔跤》一文,例文導寫價值如何挖掘,我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借助結構化的問題發(fā)掘文本導寫價值:課文寫作對象是誰?讀了全文,你感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文章中哪些句子獲得這樣的認識?從這個人物的描寫中,你獲得哪些習作的啟發(fā)?
例文教學設計時,改變閱讀文本設計視角,將教學立意指向“學法”,通過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明確寫的什么人;第二個問題借助“怎樣的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明確寫人應抓住人的特點;第三個問題,指向習作例文文本,讓學生學習如何具體地寫清楚一個人的特點;最后,引導學生對例文學習進行總結,讓學生對例文導寫的價值點進行高度的抽象,完成從具體案例到習作理論的提升。
導寫價值挖掘時,教師應基于教材編寫特點和例文特點,兼顧訓練的多個維度。每一篇例文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應追求面面俱到,應有所突出,讓每一篇例文有所指,承載起單項寫作理論的導學任務。如此設計,才能做到重點突出,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學法”,例文的導寫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
習作單元教學具有綜合性的特點,盡管習作訓練主題集中,但涉及到的寫作訓練維度相對較多。教師應基于習作單元訓練目標,利用習作例文的支架作用,在實施習作例文教學的同時,配套推進專項習作訓練,以專項訓練的形式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發(fā)展,避免“滿堂灌”式的教學,讓學生獲得慢慢消化的時間。
第五單元習作技法訓練要點主要包括三個,一是以事寫人,即選擇典型的事件將人物的特點寫具體。二是以描寫寫人,通過外貌、心理、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人物描寫方法,寫出人物的特點。三是間接地寫人,通過寫周圍人的反應寫出人的特點。如圍繞“以描寫寫人”專項訓練點,我以《人物描寫一組》為載體,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自主閱讀這組例文,并圍繞采用哪一種人物描寫方法、表達效果等進行圈畫、批注。然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探究活動,交流學習成果,選出最典型的人物描寫。
借助評選出的最典型人物描寫句段為案例,組織學生圍繞外貌、心理、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人物描寫方法,以班級學生為對象,各寫一段人物描寫的句子。最后,結合學生專項習作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果展示的機會,并對人物描寫應注意的點進行總結。配合習作例文開展專項習作活動,較好地利用例文為支架,讓專項習作訓練獲得逐項突破的機會,給整篇教學搭建支架。
單元如何整合,比較是一個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基于單元整體,組織學生對單元習作例文學習進行比較,為學生整篇習作提供理論支持。
第五單元在單篇習作例文教學和專項訓練基礎上,我設計了“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交流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單元習作例文閱讀體驗,從單元例文塑造的一組人物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特點最鮮明的一個人物,并從“描寫人物”的角度結合文本內(nèi)容進行分析。
通過比較學習活動,學生在單元例文之間進行穿越,并對例文描寫人物的方法進行整合,單元例文寫作特色在學生交流中逐步地顯現(xiàn)出來,描寫人物的方法也從散點逐步地聚焦,由此學生學會抓住特點寫人,通過典型事件、多樣人物描寫、轉變寫作視角等方法,將人物的特點寫具體,寫生動。
單元例文整合教學,給習作單元的理論建構奠定了基礎,也使例文自然地轉變?yōu)閷W生習作、模仿、借鑒的案例,讓學生寫作理論形成有所憑借。在例文案例支持下,單元習作實踐難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學生不會對習作產(chǎn)生畏懼心理,會從容地投入習作實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
總之,教材是語文教學的載體。教師應基于教材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定位,深入解讀教材,精準把握教材編寫特點和意圖,將教師的教學立意與編者意圖有機結合起來。如此,習作單元文本教學才能避免“異化”現(xiàn)象,讓習作例文始終指向單元習作訓練,主動肩負起“導寫”使命,為學生“學法”提供抓手,讓習作理論一改空洞說教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建構的機會,寫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