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稅區(qū)空港實驗小學 丁立群
隨著國家對教育工作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對教師的職業(yè)標準和評價標準不斷改革,各學校也相應出臺了改革措施。眾多研究表明,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與自身職業(yè)幸福感息息相關,不僅影響自身的教育教學發(fā)展,而且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因此,學校有必要幫助教師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面對的是純潔無邪的學生。如果教師自身沒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如果教師對心理健康知識一無所知,就無法明察秋毫地洞悉學生心中的隱秘,發(fā)現(xiàn)學生內(nèi)心的痛苦,及時給學生以心理援助。如果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不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也不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設,則會給學生帶來一系列不可預知的后果,甚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學校要把培養(yǎng)一支心理健康的教師隊伍作為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只有教師擁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目前,各地中小學校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配備了心理健康教師,建起了心理健康活動教室,有條件的學校每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還有的學校配置了學生心理健康談心室、學生情緒宣泄室等。但是當我們轟轟烈烈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我們是否關注了學校中每一名教師心理健康的情況呢?如果我們忙于每日對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心理教育活動,而忽視了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那么我們開展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只能表現(xiàn)為表面化、形式化,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治標不治本的工作。
教師心理健康關系不僅是教師個人的事,而且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大事,更是關系到祖國教育事業(yè)的大事。教育主管部門應號召每一所學校要給予教師以更多的關愛,形成一個全社會關愛教師、教師善待學生的良性循環(huán),使教師有健全的身心、健康的體魄開展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事業(yè)。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師內(nèi)部心理狀態(tài)的平衡及內(nèi)部心理活動與外部世界的協(xié)調(diào)。不同經(jīng)歷、學歷、性格、情感的人對問題的看法、工作壓力的感受是不同的。學校在日常工作中,特別需要關注爭強好勝、缺乏耐心、極端追求效果而整天忙忙碌碌的教師。
作為教師本人,不能只依賴于他人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關注,自我的心理診斷要比他人診斷更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教師可利用以下方法進行自我的診斷。
方法一:運用心理健康狀況簡便自查量表進行診斷;方法二:結合中國人民大學俞國良教授在《北京大學學報》中闡述的教師心理健康標準進行自我診斷。教師的健康心理狀態(tài)包括:對教師角色認同,熱愛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qū)⒔煌碾p方關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并且可以將個人的思想、目標、行為與社會要求相互協(xié)調(diào);可以做到客觀地了解和評價別人;與人相處時,尊重、信任、贊美、喜悅等正面態(tài)度多于仇恨、疑懼、妒忌、厭惡等反面態(tài)度;積極與他人做真誠溝通;正確地了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獨創(chuàng)性。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實感受情緒并恰如其分控制情緒。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人能使他人更幸福,不幸的人會使他人更不幸?!苯處熢诿恳惶旃ぷ髦?,一定要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情況,用陽光健康的心理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教育和影響每一名學生。當然,教師在面對工作和生活時,也有可能做不到事事順心順意,那么教師就要將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影響元素適當壓抑和隱藏。當然,這也必須在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狀態(tài)和自我可以管控的基礎上進行隱藏。教師具備心理健康的素質(zhì)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要培養(yǎng)教師的健康心理,需要學校和教師個人共同努力,并且通過教師積極的內(nèi)心自我建設,才能使教師本人擁有陽光的健康心理。維護與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要處理好教師的外部環(huán)境與內(nèi)部環(huán)境兩個方面。對學校和教師自身而言,既要重視改善教師的外部環(huán)境,又要重視改善教師的內(nèi)部環(huán)境。
學校要引導教師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科學的學生素養(yǎng)觀。每一名教師還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雖然目前很多教師擁有心理健康輔導C類證件,但是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還因不同時期的學習生活情況而時時發(fā)生變化。學校要定期組織活動引導教師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教師積極的情緒情感。學校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改革之前,一定要形成共同的議事和溝通方式,引導教師正確認識,幫助教師建立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部門要不定期了解工作進展中教師的困惑和困難,適當調(diào)節(jié)教師對工作壓力的認識和態(tài)度,教會教師轉(zhuǎn)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建立積極的認知觀念,從而培養(yǎng)積極的情緒情感,并告知教師把對學生發(fā)展的期待降低一些,把工作結果的成敗看得淡薄一些。
教育主管部門應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提升教師相關待遇及社會地位,推動尊師重教社會風氣的形成。讓教師真正感受到關心和尊重,從而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學校還可以通過師資培訓和學校工會,積極為教師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增加對教師的心理支持,為教師心理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當教師出現(xiàn)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或職業(yè)發(fā)展問題時,學??梢杂袑iT為其提供傾訴心聲或疏導心理的地方。
學校還可以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的管理服務體系,尤其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和運作機制。有效的改革措施對教師保持良好的職業(yè)心態(tài)、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開展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教師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共情、與學生談心、與學生游戲,也促使自己反思自身問題,從而促進教師悅納學生,形成自我的積極健康心理。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班隊會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夏令營活動,心理輔導講座,假日小隊活動等。比如,組織學生到社會實踐基地開展采摘活動。在采摘活動中,鍛煉了學生的吃苦精神,并讓學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當學生們把自己摘下的蘋果、玉米,帶回去品嘗時,收獲的不僅是食物,更多的是勞動的快樂。
學校還可以請教師志愿者通過熱線電話、知心姐姐信箱等活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惑,請“知心姐姐”(教師擔任)負責解答,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師生互相傾訴,師生互相寫信等方式,形成心理的自我建設。
教師可以針對當前學生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消極被動及不適應狀態(tài),進行調(diào)查、實驗、研究。在實驗中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活動,采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利用音樂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指導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等,得出提高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途徑與方法,使學生在生活適應能力、學習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也可以促使教師在教研中收獲成果。
在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我們還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需求隨時開展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學校利用心理健康談心室、心理調(diào)適情緒發(fā)泄室等設施,隨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讓學生將談心談話空間當作自己的心靈小屋,宣泄苦悶,排除壓力,消除憂愁,幫助師生進行溝通,促進彼此了解,讓心理健康活動室真正成為學生和教師的開心樂園。
只有擁有健康心理陽光心態(tài)的教師,才能教育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教師的職業(yè)是以一燈燃百燈的職業(yè),更是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的職業(yè)。每一位教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只有先讓自己保持健康心態(tài),才能以健康、愉快的身心不斷培養(yǎng)出健康快樂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