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君風 杜亞志 王錦燕
(中原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鄭州 450007)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構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政治思想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全國所有的高校都要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習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緊緊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構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質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把育才與育人辯證統一起來,立德是育人的根本。思政課以外的其他所有課程其實也蘊涵意識形態(tài)屬性,加強課程教學改革,把專業(yè)知識與思想政治元素有機融合起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讓所有教師人人能育人,所有課程門門有思政,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因此,打造好教師隊伍“主力軍”、打好課程建設“主戰(zhàn)場”、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構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后,課程思政在全國所有高校全面展開,學術界也進行了熱烈討論,課程思政的理念在高校教師隊伍中形成了廣泛的共識,在實踐中取得了頗多的成果,由于課程和學科的差異,并沒有一個統一值得推廣模式,目前任課教師在自己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不斷地探索,找到合適模式,用自己學養(yǎng)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本文從工程力學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得到一點體會和經驗與大家分享。
工程力學在理工類院校中涉及的專業(yè)比較廣,是一門專業(yè)技術基礎課,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處于被動地位,理論性強,枯燥乏味,與大學物理和高等數學聯系緊密,可能由于前面相關知識的遺忘或基礎不牢,導致對工程力學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了工程力學的教學效果。上好“第一課”事關重要,深入挖掘該課程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中去。每門課程的第一課都是緒論課,在緒論課里,工程力學教學團隊結合不同的專業(yè),介紹《中國制造2025》,講解國家的戰(zhàn)略產業(yè)發(fā)展方向,涉及五大工程和十大領域,都與工程力學關系緊密,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專業(yè)很有發(fā)展前途,激發(fā)學生學習工程力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和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于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還要介紹力學在現代工程技術中的應用及我國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傳播力學文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對自己和國家的未來充滿了信心。通過“第一課”建立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認可,他們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教學效果會很明顯。
課堂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知識性、藝術性等特點,運用得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中良好的課堂語言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發(fā)揮語言的強大力量,拉近師生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增大課堂教學的情感投入。按照習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教師有責任關心學生的發(fā)展前途,關心學生的生活,讓教學育人過程有溫度。因為師生關系的親疏是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研究教學對象,需要成立學習幫扶小組,幫助學習基礎差的同學完成學業(yè),讓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感,實現學習上的“共同富?!?,讓學生明顯感覺教師愛崗敬業(yè),事事替學生未來著想,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學生。學生往往是喜歡某一門課的老師才會喜歡這門課的,親其師、愛其師、信其師才會相信你講的道理,才會達到課程育人的目標,教學語言是知識傳授與思政元素相融合的載體,富有親和力的語言能夠增強課程思政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實效性。師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亦師亦友,構造師生“教學共同體”。教學語言與思政元素水乳交融,更好地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價值觀的塑造會“潤物無聲”。課程思政從“漫灌”轉變?yōu)椤奥唷迸c“點灌”相結合,提高課程思政的精準度。
構建“大思政”工作體系,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上,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課程思政建設基礎是課程,關鍵是教師,重點是思政,成效在學生。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的關鍵是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不僅要求圍繞課程建設的價值目標展開教學研究,還要不斷提升課程團隊的思政意識和思政能力。難點是如何挖掘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點相對應,創(chuàng)建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點有機融合課程知識體系,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組建課程思政團隊,團隊成員主要包括專業(yè)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教師,充分發(fā)揮團隊成員的優(yōu)勢互補作用,實施集體備課制度,思政課教師幫助凝練思政元素,輔導員老師介紹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生源狀況,課程團隊的主持人根據專業(yè)特點制定課程思政實施方案,提升課程思政的針對性。同一門課,不同的教師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是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老師無法解決的問題,打鐵還得本身硬,可以從兩個方面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兩個老師同上一門課,可以讓思政能力強和思政意識敏銳的老師講好緒論課和重要知識點的課程思政,但是要注意適時、適量、適當,要求課程思政人人過關,也不太現實。第二、加強對任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培訓,參加高校課程思政學習交流會,掌握課程思政技巧。
課程思政案例的遴選和運用問題,現代青年學生是伴隨互聯網信息技術成長起來的,對于資訊的獲取和案例的理解都有自己的不同思考,運用案例時不能生搬硬套,必須要緊跟時代,結合專業(yè)特點,關注社會熱點、學科前沿,貼近學生,抓住學生的眼球和心。結合學校辦學定位,案例庫的建設,還要保持本地區(qū)歷史、地理、人文特色,讓學生更能聽得真切、更暖心、更貼心。經常邀請國內外相關知名專家、大國工匠、企業(yè)家做學術講座,展現課程思政的吸引力。課程思政要求教師胸懷“兩個大局”,勿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對學生上課遲到、考試作弊、抄襲作業(yè)等不誠信行嚴加管理,讓講誠信、知敬畏、守紀律的種子在學生心中扎根,這也是非常不錯的思政資源。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關鍵是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課程思政團隊,要把課程思政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政治素養(yǎng)作為課程團隊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和政治執(zhí)行力。人才培養(yǎng)關鍵在教師,在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政治素養(yǎng)。建設教育強國,對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當今時代,知識的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與學的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教書育人與自我修養(yǎng)結合起來,把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統一起來,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課程團隊素質的第一標準,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在價值引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人事處和教務處要加強新入職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培訓,制定課程思政團隊教學能力考核機制,加大對高質量的課程思政教學支持力度,健全落實立德樹人的管理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加強勞動觀教育需要在全課程教學中滲透勞動觀教育。2018 年9 月10 日,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強調指出:“勞動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惫こ塘W課程中有兩個實驗,開展課程思政以來,修改教學大綱,增設課程目標,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植入了勞動教育,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培養(yǎng)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學精神,實驗結束后學生感慨受益匪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站在“為國育才,為黨育人”高度,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和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