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課程思政視域下大學“新聞英語”跨文化教學探究

      2022-03-17 06:57:27陳朝暉張凱悅
      英語教師 2022年12期
      關鍵詞:跨文化詞匯思政

      陳朝暉 張凱悅

      一、研究背景

      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課程思政的中心要義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yè)課和通識課的教學實踐,讓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產(chǎn)生影響,引領他們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立德樹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目的。課程思政包括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在各類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二是將思政元素融入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邱偉光 2017)。

      “大學英語”作為實施大學英語教育的主要課程,其任務除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之外,還擔負著提高他們文化素質(zhì)、增強其跨文化能力的重任。教育部2020年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提出,可以在通用英語課程內(nèi)容中適當導入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識,且以隱性教學為主要形式,也可獨立開設課程,為學生講授與中西文化相關的基礎知識。王守仁(2016)提出進行跨文化教育,幫助學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等,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其社會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教學要培養(yǎng)國際化素質(zhì),使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能運用語言說服人、引領團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很多高校在大學英語課程的高級階段開設英語文化類課程,“新聞英語”就是其中之一。“新聞英語”課程從英語新聞中汲取素材。這些素材題材廣泛,深度各異,蘊藏與課程思政密切相關的豐富信息。課程思政是在“立德樹人”的高度上提出來的。在大學“新聞英語”課程中,教師應貫徹“協(xié)同育人”理念,將英語新聞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立體、多元地運用于教學,真正實現(xiàn)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合一。在貫徹課程思政理念的實踐中,教師既要大力弘揚社會正能量,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要注意顯性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把政治認同、家國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yǎng)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融入大學“新聞英語”課程,使學生在學習中接觸鮮活、真實的信息,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

      二、大學“新聞英語”課教學素材的選擇

      大學“新聞英語”課學習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基本特征和要素。這就需要能清晰說明新聞英語特征,帶領學生初涉新聞英語領域的好教材。教材所選文章應題材廣泛、內(nèi)容生動,具有科學性、權威性及正確的價值導向,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新聞英語的基本知識,端正學習態(tài)度,喚起求知欲,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應廣泛瀏覽各類新聞媒體,認真研讀、甄選語言純正精練、題材廣泛,既新鮮有趣、使人眼界開闊,又與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關聯(lián)的時事英語新聞。目前,在國內(nèi)環(huán)境下最易獲取的資源是《中國日報》及其相關聯(lián)的網(wǎng)絡資源。為了避免資料來源過于單一,教師應適當選取境外媒體文章。這些時事英語新聞既是對學生所學書本知識的驗證,又可用于鍛煉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拓展知識面,提高其跨文化交際水平,從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另外,時事英語新聞能幫助學生及時、準確地獲取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完善知識結構,走出“象牙塔”,開闊眼界和心胸,提高對國際社會發(fā)展的關注度,增強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綜合性人才。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大學英語教學的不斷發(fā)展,雖然已經(jīng)有專門面對大學英語學習的新聞英語教材,尤其是網(wǎng)絡上可供各類水平學生學習的英語時事新聞觸手可及,但是教師還要花費精力,有意識、成體系地搜集、篩選和梳理適合學生閱讀、學習,同時蘊含豐富思政元素,能起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好素材。例如,教師可以沿著中國政治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的脈絡,尋找有思政價值的素材。高帆(2020)曾提出一個視角,探索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我國于1970年4月24日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成為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國家。多年來,經(jīng)過研究人員長期不懈的努力,如今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在世界航天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的航天事業(yè)一直不斷進步,直至2020年火星探測器“天問”的發(fā)射、2021年成功著陸火星、2022年我國宇航員太空行走等,每一個新發(fā)展、新突破都是很好的思政教育素材,給學生帶來鼓舞,激起其民族自豪感。除了運用這些鮮活、正面的新聞素材激發(fā)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追溯有關“嫦娥”“玉兔”“天問”“祝融”“天宮”等航天器和空間站的命名淵源,體現(xiàn)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提升其文化自信,培養(yǎng)其文化自豪感。

      三、以翻譯為切入點,多角度培養(yǎng)跨文化能力,使學生學會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

      第一,翻譯詞匯應注重色彩義。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熱點英語新聞,與學生用英語分享和學習近年來出現(xiàn)的熱詞及其翻譯,同時挖掘這些詞匯的內(nèi)涵,如“一帶一路”倡議、“新常態(tài)”“中國夢”等,加深其對新詞的理解,從而提高其政治素養(yǎng)和精神內(nèi)涵(李鳳紅 2019)。教師也應帶領學生了解詞匯色彩的重要性,認識、辨別文章中所使用的積極詞匯和消極詞匯。由于意識形態(tài)不同,不少西方的新聞報道帶有主觀色彩,選用與我國不同色彩義的詞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受眾的思想,須引起注意。劉旭(2019)指出:新聞應以事實為依據(jù),使用積極詞匯宣傳,使用中性詞匯報道,時刻注意詞匯色彩義的運用。學生如果能夠分辨詞匯的色彩義,就獲得了對詞匯意義的更深理解,有利于提升英語語言能力,培養(yǎng)文化意識。

      第二,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比中外媒體的敘事風格、描述和評論的著眼點,開闊其眼界,拓寬其思維方式,使其了解不同文化所特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其對人思想的影響。在“新聞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除了在教材中學習英語新聞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閱讀、研究英語時政新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遭遇異質(zhì)文化、理念、意識形態(tài)等對自身文化的強烈沖擊。例如,可以以《紐約時報》《福克斯新聞》、CNN、《中國日報》等代表不同意識形態(tài)、立場觀點的新聞媒體發(fā)布的素材為例,鍛煉學生的反思能力。學生在研讀不同來源的新聞報道時,比較各媒體敘述方式、評論風格,可以發(fā)現(xiàn)、辨析各大媒體特點,理解立場觀點,從而挖掘不同看法、表述其產(chǎn)生的根源,從而立場堅定且客觀、公正地形成自己的觀點。

      教師需要搜集、整理文章、案例,突出強化課程思政要點,引導學生以正確的立場看待東西方新聞報道內(nèi)容,使他們既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又受到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辯證地看待中外文化差異,提高文化素養(yǎng)。

      第三,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英語課堂。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也存在于各種新聞媒體中。教師要將這些內(nèi)容融入英語課堂,讓它們?yōu)閷W生的思想成長助力,為課程思政服務。在講授大學“新聞英語”前,教師要考慮哪些資源能夠與課程內(nèi)容相結合,可以從哪里獲得這些資源,以哪種方式呈現(xiàn)更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秦曉梅 2020)。任何新聞的撰寫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采集、記錄和編輯的,因此在對大學新聞英語的準確傳譯中,對文化背景的了解十分重要。學生在翻譯中要充分考慮雙方的文化差異,并從差異出發(fā)對其中的翻譯和轉(zhuǎn)換進行更加靈活的處理。經(jīng)過翻譯訓練,學生在語義、文化背景、專業(yè)和差異性等方面得到綜合性訓練,從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實踐。

      四、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

      根據(jù)《大學英語課程標準》,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成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目標之一(何亞卿 2020)。學生在接觸英語新聞原文材料時,相當于直接與外國新聞寫作者對話,不可避免地在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思想觀念、民族立場和生活背景等方面感受到?jīng)_擊與碰撞。這就需要學生具備思辨能力,通過分析、推理、判斷等一系列認知活動進行甄別和鑒定。此外,由于立場不同,同樣的新聞在不同的媒體中會呈現(xiàn)不同的意義,因此,在帶領學生分析英語新聞時應注意提醒他們認真思考,辨別雙方立場,洞察對方在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下有意、無意對事件的曲解。在讀到思想傾向有問題的報道和言論時,教師應引領學生甄別事實,明辨是非,了解這些思想、言論產(chǎn)生的根源,用所取得的成就進行反擊,從而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結語

      課程思政理念已全面深入大學教育的各個層次和方面,在大學“新聞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英語新聞素材的選擇,從詞匯教學入手,融入思政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其思想政治素養(yǎng)。即一方面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建立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另一方面當學生感受到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而產(chǎn)生困惑時,幫助他們樹立和培養(yǎng)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使其客觀、理性思考,得出正確的判斷,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為。

      猜你喜歡
      跨文化詞匯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思政課“需求側(cè)”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南宁市| 栖霞市| 白山市| 黎川县| 黑水县| 渝北区| 镇坪县| 囊谦县| 西盟| 游戏| 安西县| 泽普县| 托里县| 肃南| 民勤县| 林芝县| 盐亭县| 兴宁市| 三江| 布拖县| 平阴县| 东乌珠穆沁旗| 云南省| 宜城市| 合川市| 凤台县| 霸州市| 兰州市| 德庆县| 湘潭市| 尉氏县| 芦溪县| 出国| 天峨县| 孝昌县| 泰兴市| 黄平县| 温宿县| 嘉善县| 崇州市|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