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義 常騰飛
(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湘潭 41120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將思想教育工作貫穿于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中[1]。在2020年他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舉辦時,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yǎng)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2]。如何將做人做事的道理、工匠精神等融入到各類課程教學之中成為了高校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吨袊圃?025》的發(fā)布,我國開始了“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它的實現離不開工匠精神的支持。工匠精神生長于企業(yè),但是萌芽于教育[3]。
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主要從三個維度進行。第一個是技術維度。產品質量與工匠精神之間存在重要關系,產品質量要求高則技能要求也高[4]。同時,員工創(chuàng)新能力越強,企業(yè)績效越好[5]。因此,工匠需要提高生產專業(yè)方面的技藝,不斷改進企業(yè)產品質量,企業(yè)才會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第二個是精神維度。工匠精神被諸多學者定為人格品質,其核心包括創(chuàng)新精神、精益求精、職業(yè)追求、愛崗敬業(yè)等[3],是所有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狀態(tài)。第三個是價值維度。李德富和廖益[6]在比較中國、德國和日本的工匠精神后,認為中國橫向借鑒過多、縱向傳承過少,工匠精神要成為國人的職業(yè)常態(tài),從價值層面來看,要理性認同、知行合一。肖群忠和劉永春[7]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匠藝、匠心和匠魂,指出工匠精神是一種追求完美的價值取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對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和精神追求,對企業(yè)的高效管理和經濟效益,對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質量管理學是工業(yè)工程的主干課程之一,在理論與實踐之間起著重要承上啟下作用的一門課程,其適用范圍廣,凡涉及的質量問題,無論是有形產品質量,還是無形服務質量等均適用。工匠精神對產品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在質量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為工業(yè)工程的大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啟蒙,可以使大學生在思想上能夠認可和尊重工匠精神,為學生進入公司更快的接受工匠精神,尊重和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有重要意義。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種旨在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的教育活動[8],主要正向影響因素包括學校培育、企業(yè)訓練、社會認可和個人職業(yè)動能等。學校培育作為大部分人接觸工匠精神的初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質量管理學這一課程中涉及許多關于產品質量的知識,比如質量的概念、質量控制方法、質量改進、領導作用等,都與工匠精神所追求的精益求精、敬業(yè)、“道技合一”相關。因此,將質量管理學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設為樹立學生正確的質量觀念,啟蒙學生的匠心精神。
工匠精神主要從三個維度進行啟蒙:技術維度、精神維度和價值維度。那么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工匠精神的啟蒙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第一次課講解質量概念時,引入案例,從技術維度介紹工匠精神;第二步,第四次課講解TRIZ理論時,經過案例分析從精神維度介紹工匠精神;第三步,第十六次課講解六西格瑪時,將技術與精神合一,介紹其價值維度。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2.1 質量概念
對于質量,ISO9000給出的定義為“客體的一組固有特性滿足需求的程度”?!翱腕w”包含兩個元素“產品”和“服務”。從工匠精神中的技術維度講解,專業(yè)能力與客體質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工人出身的高鳳林,是發(fā)動機焊接第一人。一名優(yōu)秀的焊工,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對技術的刻苦鉆研,以及堅持不斷的練習與實踐。為了讓手足夠穩(wěn)定,他曾練習平舉沙包,增強手腕和手臂力量。再如胡雙錢,在35年中加工過數十萬個飛機零件,從沒有出現過一個次品。在這個崗位上,他把加工做到了極致?!奥稽c,穩(wěn)一點,精一點,準一點”是他常說的話。
通過這些事例的分析,讓學生在技術維度了解工匠精神。不管在什么崗位上,工匠對技術有著無止境的追求,精益求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讓學生體驗到工匠身上的沉下去、靜下心,去學習、去鉆研,是多么可貴,是多么有力量。
1.2.2 設計質量控制技術
為控產品制設計質量,采用質量功能展開(QFD)方法了解顧客需求,確定設計方向和目標。根據顧客要求確定需求要采取的工程技術措施,但是QFD在解決工程措施之間的矛盾方面顯得無能為力。此時,發(fā)明問題解決理論(TRIZ)能很好的解決QFD中工程技術措施之間的矛盾或沖突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穩(wěn)健設計將新獲得的系統功能進行參數優(yōu)化,得到產品各個設計參數的最佳水平及其組合。TRIZ設計理論是一種發(fā)明問題解決理論,是一種對產品、系統等進行創(chuàng)新的理論。進一步引出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創(chuàng)新精神。在社會物質基礎相對豐富的今天,產品沒有創(chuàng)新,遲早會被社會所淘汰。產品的創(chuàng)新,歸根結底是人的創(chuàng)新。結合正反兩面的案例進行講解。創(chuàng)立于1881年,有著131年歷史的柯達公司在2012年1月19日申請破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局?其原因在于當攝影技術已經漸漸從膠片化向數碼化轉變時,柯達公司依然沉浸于傳統膠片,未敢大力發(fā)展數字業(yè)務,使其逐漸被數字化潮流淘汰。此外,曾今生產傳統手機的巨頭諾基亞,當智能手機時代到來時,不敢推陳出新,導致2012年落得一個被微軟收購的下場。還有很多這樣的制造業(yè)巨頭相繼隕落。這是裹足不前,不敢破舊立新的結局。而創(chuàng)立于1892年的GE(通用電氣公司)為什么能屹立不倒?原因很多,但是創(chuàng)新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點。從網上公布的數據看,僅2019年GE獲得美國發(fā)明專利1807項[科學網.2019年通用電氣的專利布局——重點是發(fā)動機和航空技術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1765-1248358.html]。由此可見,GE對創(chuàng)新非常重視。從這些案例的講解引發(fā)學生對創(chuàng)新的發(fā)問,創(chuàng)新是什么?創(chuàng)新的魔力在哪里?如何創(chuàng)新?在一系列的問題思考與解答中,既講解了TRIZ理論,又于無形中在學生心中種下一?!皠?chuàng)新”的種子,在未來合適的“土壤”里生根發(fā)芽。
1.2.3 六西格瑪質量改進
六西格瑪(6)質量目標是由美國摩托羅拉1987年提出。在統計學上,“6”代表著品質合格率達99.9997%或以上。對于大多數企業(yè),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難達到這一目標,但是這是它們一直追求的目標。企業(yè)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與個人對精湛技藝的不斷追求非常契合。因此,在此時引入相關的案例,從價值維度對工匠精神進行解讀。30年如一日工作在撈紙崗位的周東紅,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產品對路率97%的突出記錄,兩項指標分別超國家標準8個、5個百分點。從成品率來說,已經超過了六西格瑪要求的產品合格率。他還參加了多項技術攻關,如為撈紙簾床尋找替代材料。對他來說,從開始認識宣紙后,慢慢愛上了這份撈紙工作,這不再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而是快樂。此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追求“人類沒有饑餓的未來”的目標,在數十年的艱辛研究中,付出了所有的青春年華。他發(fā)明了專心致志。他們是能工巧匠,他們具備創(chuàng)新和敬業(yè)的精神,以精湛的技藝與求精的態(tài)度踐行人生夢想。
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對于我國從“制造大國”轉變?yōu)椤爸圃鞆妵庇兄匾饔?。大學教育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啟蒙不可忽略,對質量管理學這門課程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剖析,發(fā)現其內容非常契合工匠精神。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啟蒙大學生工匠精神的三個步驟,即分別對工匠精神的三個維度(技術維度、精神維度和價值維度)進行講解,層層深入,使學生逐漸了解創(chuàng)新、敬業(y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學生后續(xù)工匠精神的形成與實踐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