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章(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
基礎教育要把初中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但是,當前初中生課業(yè)負擔普遍過重,制約著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嚴重影響了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盡管教育相關部門已經采取了措施,但是減負工作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減輕初中生課業(yè)負擔是擺在我國基礎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必須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筆者從家庭教育角度出發(fā),談談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和幫助家長做好減負工作,切實減輕初中生的課業(yè)負擔。
長期以來,“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加之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大部分家長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將學習成績視為改變孩子命運的“護身符”。由于自身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能通過增加孩子的作業(yè)量來獲取高分數,導致初中生課業(yè)負擔過重。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多家長經常給孩子灌輸這樣的“苦學觀”,常常引用古代勤奮刻苦的求學故事來教育孩子,希望他們能在學業(yè)上有所成就。為此,家長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也不管他們能否真正理解、吸收這些知識,像給橡皮球灌水一樣,一味地使勁兒灌,直到漲破為止。誠然,初中時期的確需要吃苦,必要的挫折也是應該的,它有利于磨煉初中生的心志,但如果不尊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規(guī)律,只能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傷害。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只有做到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但是,有些家長的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節(jié)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認為孩子只有考入普通高中甚至重點高中,將來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有好前途。上大學,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徑。于是,為了讓孩子在考試中脫穎而出,取得理想的分數,他們便不惜一切代價,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盲目與其他孩子比較,給孩子制訂一些不切實際的學習目標。所有這些,其實只能給孩子增添心理壓力,在超重的課業(yè)負擔和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孩子幾乎喘不過氣來,心靈難以承載如此的重荷。
只有教育方法得當,家長才能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孩子也才能樂于接受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但是,有些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或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或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孩子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自然不理想,而家長只能通過加重課業(yè)負擔,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家長的教育觀念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有效減輕初中生的課業(yè)負擔。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考試,也不是追求高分數,而是喚醒初中生,開發(fā)初中生的智力,挖掘初中生的內在潛力,使他們能夠學會自主學習。因此,教師要指導和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孩子接受教育并不是單純地為了考大學,而是培養(yǎng)他們形成各種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要徹底轉變通過增加作業(yè)量來提高初中生考試分數的狹隘思想,時刻以初中生的終身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立足初中生的未來生活需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給他們一片自由發(fā)展的天地,還他們自主學習的權利,讓他們能在身心愉悅的狀態(tài)下輕松獲取知識,健康快樂成長。
家長狹隘的成才觀,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教師要讓家長知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優(yōu)秀的人才不是要具備較高的學歷,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教師要提醒家長,在關注孩子成績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做一名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好少年,做一名有理想、有擔當的好少年,而不是成為只會學習的考試機器。
學校要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對初中生家長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教育孩子的策略,優(yōu)化教育方法。可以邀請教育專家做家庭教育類專題報告,或者讓有成功經驗的家長交流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心得體會;也可以通過舉辦勵志演講活動,讓家長借鑒教育方法,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還可以通過開展“個案研究”的方式,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其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傳授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學會與孩子有效溝通,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能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他們。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的發(fā)展?jié)撃?,積極引導孩子自由發(fā)展,獲得更大的進步。只有從初中生的角度處理問題,從初中生的切身感受出發(fā),才能為減輕課業(yè)負擔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總之,減輕初中生的課業(yè)負擔,學校、教師和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要與家長達成共識,正確認識減負的重要性,探索減負增效的新途徑,采取切實可行的減負策略,使減負工作落到實處,使初中生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真正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