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飛
引體向上,既是我國《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基本項目,也是中考的重點考試項目之一。[1]從實踐角度來說,引體向上能夠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手臂肌肉力量,發(fā)展初中生身體的協(xié)調(diào)和平衡能力,提高初中生的堅強意志。當代初中生雖然生活條件優(yōu)越,但很多學生整體上缺乏自主鍛煉意識和習慣,導致部分學生體質(zhì)水平偏低,再加上部分學生引體向上動作技巧掌握不佳,使得他們的引體向上成績不夠理想。為了能夠盡快提高初中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北京市東城區(qū)各學校積極推進“健康提升2025”工程,并在“以測促練”的基礎上,實現(xiàn)促進學生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與完善。體育教師在實施引體向上課程教學時,要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引入先進體育教學理念,在科學訓練與技術指導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根據(jù)初中學生個體身體素養(yǎng)的不同,尋找差異化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引體向上項目是《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中的一項重點項目,也是提高初中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與手段。[2]初中時期的學生身體處于快速發(fā)育階段,引體向上有利于促進他們骨骼的生長,并能夠在增強體質(zhì)的基礎上,提高身體免疫力。但是因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初中生的體質(zhì)普遍偏弱,且缺乏科學、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直接導致引體向上體測成績整體上并不理想。而且由于引體向上是一項技術性極強且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要求極高的體育項目,所以要提高引體向上測試成績需要長期的體育鍛煉,初中生要想在短時間內(nèi)以突擊訓練的方式獲得引體向上良好的成績,是很難實現(xiàn)的。因此,針對初中體育引體向上課堂教學現(xiàn)狀,積極倡導素質(zhì)教育,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適合的體育鍛煉,提高體育訓練積極性與自覺性,成為教師至關重要的任務。
2021年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系統(tǒng)召開了《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座談會,并把“健康提升2025”工程作為本區(qū)義務教育體育工作階段性發(fā)展新目標,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自主自愿、積極參與、養(yǎng)成習慣與終身堅持,作為新時期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的新標準。初中生自制力相對較弱,只有通過體育教師的有效引導,通過科學的課程設計,幫助學生進行引體向上訓練,才能確保學生提高身體素質(zhì),提高引體向上測試成績,推進“健康提升2025”工程計劃的高效實現(xiàn),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身心健康的高素養(yǎng)人才。
其一是因材施教策略的有效應用。在訓練引體向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力量訓練,定期跑步、啞鈴訓練等項目活動,都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人體的肺活量,并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但是,在進行身體力量鍛煉時,不能盲目地選擇單一的強化鍛煉項目,而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體能的不同情況與學情,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力量訓練。如果盲目地讓學生重復過于困難或機械化的練習,都會降低初中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并讓學生產(chǎn)生畏縮心理。因此,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個體學情差異的前提下,可以把學生劃分為三個層級,進行分層級的差異化訓練,對體能體質(zhì)基礎差的學生放緩速度,加強基礎技巧訓練,這樣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潛移默化地強化初中生引體向上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引體向上測試成績。
其二是手臂力量的科學運用。引體向上項目對學生的手臂力量要求極高,且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肢體配合技能。[3]在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需要科學引導初中生,使用科學的力量訓練方法進行力量訓練,盡量減少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所作的無用功。在引體向上教學的初級階段,體育教師需要適當降低課堂訓練的難度和強度。因為大部分學生在初次接觸引體向上課程項目時,并不能迅速掌握手臂力量的用力方法,所以很多學生不會正確發(fā)力時,會對引體向上項目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畏懼感。在對初中生進行的問卷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引體向上教學初期,有66%的學生引體向上成績不及格;有71%的學生認為引體向上課程難度大、成績難以提升,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導致不少學生失去了練習引體向上的興趣。在這一階段,體育教師需要融合PPT、微視頻等教學資源,并實踐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手臂力量運用技巧,指導學生以科學的技術手法,提高引體向上訓練的效度和鍛煉的興趣。
其三是腹、背肌力量的綜合運用。正確完成引體向上動作,離不開腹肌和背肌的力量,教師示范性地指導初中生進行腹、背肌力量練習,能夠讓學生融入到引體向上體育課堂的學習情境之中,提高初中生的課程體驗感。同時,體育教師還可以嘗試挑選課堂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示范練習,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腹、背肌力量訓練的練習熱情,并為腹、背肌力量較差的學生提供更多的觀摩機會,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通過自身練習、同學示范、教師輔助運動等方式,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腹、背肌力量放松與用力的感覺,并能夠在放松與緊張之間,強化自身的腹、背肌力量協(xié)調(diào)能力,提高一定時間內(nèi)引體向上的完成次數(shù)。
其四是呼吸與運動的合理配合。在引體向上過程中合理有效地配合呼吸,也是提高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的一種方法。[4]如果學生的呼吸與身體運動無法協(xié)調(diào),例如,憋一口氣作多次引體向上運動,則容易使學生因為憋不住氣而不能完成規(guī)定數(shù)量;同樣的,如果學生在引體向上過程中盲目換氣,則可能導致呼吸與肢體運動不協(xié)調(diào),直接影響完成引體向上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步驟進行換氣,將肢體動作與呼吸有效配合起來,才能夠在引體向上項目上獲得實質(zhì)性的進步,進而促進學生個體的體能快速提升。
其五是輔助器材的巧妙應用。長時間高強度的單一機械的訓練方式,會降低初中生引體向上的學習熱情,因此為提高初中生的引體向上課堂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巧妙應用一些除單杠以外的設備,作為課程的輔助教學器材。例如,教師可在竹竿的兩端各綁上一桶水或是一個沙袋,讓學生練習抓舉,在鍛煉學生臂力的同時,還能夠訓練學生身體與呼吸的配合,讓學生在訓練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體會自身體能的提高。
引體向上作為初中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nèi)容,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體育教師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掌握手臂和腹、背肌力量的綜合運用方法,提高呼吸與運動的協(xié)調(diào)水平,并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巧妙應用教學輔助器材實施游戲化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引體向上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訓練成效,提高體育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