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張羽濤,劉倩雯,馬 媛,李富花,趙星星
Stomatology,2022,42(1):58-61
牙周炎引起的慢性炎癥反應可造成牙周支持組織破壞,是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原地區(qū)大氣壓和氧分壓低,缺氧的高原環(huán)境可能促進牙周炎的發(fā)展。相對滯后的醫(yī)療條件及大眾缺乏口腔保健意識也與當地群眾牙周炎的患病情況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高原環(huán)境下牙周炎的患病率顯著高于平原地區(qū)[2]。
脂肪因子是一組主要由脂肪組織分泌的生物活性分子,在免疫反應、骨和脂質代謝、能量消耗和胰島素敏感性調節(jié)中起著關鍵作用[3-5]。其中,內脂素(visfatin,VF)參與炎癥反應調控,在牙周炎的發(fā)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瘦素(leptin,LP)可能參與牙周炎癥反應以及牙槽骨的破壞和修復過程[6-7]。目前,高原地區(qū)VF和LP對牙周炎的影響報道較少。
本研究擬檢測高原地區(qū)不同牙周狀況患者的血清VF和LP水平,分析其與牙周炎癥指標的相關性,以探索高原環(huán)境下VF、LP對牙周炎的影響,為高原地區(qū)牙周炎的防治提供依據。
選擇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西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就診的患者100例,均為常住西寧地區(qū)(平均海拔2260米)的本地人口。
納入標準:①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②18.5 kg/m2 本研究方案經西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NO.YXLL-2019006),并嚴格按照赫爾辛基宣言規(guī)范執(zhí)行,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根據2018牙周病和植體周病國際新分類將患者分為牙周炎組和牙周健康對照組,每組50例。 牙周炎組:≥2顆非相鄰牙檢測到鄰面臨床附著喪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或≥2顆牙存在頰側或舌側CAL≥3 mm且牙周袋深度≥3 mm。影像學(根尖片)可見牙槽骨吸收,牙槽嵴頂距離釉牙骨質界>2 mm。 牙周健康對照組:用標準探針約0.25 N的壓力檢查所有牙齒6個位點(近中頰、正中頰、遠中頰、近中舌、正中舌、遠中舌)的溝底后,全口牙齦探診后出血位點小于10%,探診深度(probing depth,PD)≤3 mm,所有牙齦無紅腫,無附著喪失和骨喪失,患者無癥狀。 1.3.1 采集基本信息 由專業(yè)人員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采集所有受試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并計算每位受試者的BMI指數。 1.3.2 牙周臨床參數的檢查 由同一名牙周科醫(yī)師使用Williams牙周探針檢查并記錄所有受試者16、11、26、31、36、46各指數牙6個位點(近中頰、正中頰、遠中頰、近中舌、正中舌、遠中舌)的PD、CAL、牙齦指數(gingival index,GI)、齦溝出血指數(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所有臨床指標重復測量2次(間隔>7 d),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測量數據。 1.3.3 血清收集 抽取所有受試者的靜脈全血,立即置于非抗凝試管中,傾斜或直立于試管架上放置1~2 h后,4 ℃低溫離心機(白洋,中國)離心10 min,離心速度4 000 r/min。吸取上層淡黃色血清凍存于-80 ℃冰箱。 1.3.4 血清中的LP、VF水平檢測 所有試劑在檢測前均應恢復至室溫(18~25 ℃),采用江蘇申基生物公司ELISA試劑盒(滬鼎,中國),按照說明書分別檢測樣本血清中的LP、VF水平。測定450 nm吸光度值,根據標準曲線計算LP、VF相應濃度。 兩組年齡、BMI指數、性別構成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數據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信息比較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牙周炎組中血清VF水平較高,而血清LP水平較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牙周炎組與健康對照組血清VF、LP水平 牙周炎組中血清VF水平與PD、CAL呈正相關,血清LP水平與PD、CAL呈負相關,LP、VF均與GI、SBI無相關性(表3、圖1~2)。 表3 牙周炎患者血清VF和LP水平與牙周炎臨床指標相關性分析 圖1 VF與PD、CAL的相關性 隨著高原人口的迅速增加和高原醫(yī)學的發(fā)展,高原缺氧對牙周病和齲病發(fā)病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高原的低氧環(huán)境更有利于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的定居,同時可增強炎癥細胞因子的表達(如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等,從而加重牙周組織的破壞程度[8]。在高原環(huán)境下,牙周病患病率明顯高于平原,而且移居人群隨著移居時間的增長,牙周病的患病率日趨增高[9]。 VF由脂肪組織以及肝臟、骨髓和肌肉等其他組織產生[10], 又被稱為前B細胞集落增強因子, 參與B細胞的早期發(fā)育,在能量代謝中發(fā)揮促進作用,并催化淋巴細胞的成熟[11]。此外,VF可以被促炎因子、趨化因子、缺氧和VF本身誘導,而VF又在許多類型的細胞和組織中誘導促炎反應[12]。在炎癥期間,VF可誘導IL-1、TNF和IL-6的產生,同時作為炎癥細胞因子發(fā)揮重要作用[13-15]。因此,在齦溝液和血清中,VF水平被認為是牙周病的炎癥標志物,VF作為治療靶點也值得進一步考慮。Pradeep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牙周病越嚴重,血清VF濃度越高。本研究結果中,牙周炎患者血清VF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群,提示VF可能通過調節(jié)炎癥因子的分泌水平參與了炎癥過程。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后發(fā)現(xiàn)VF與PD、CAL呈正相關,提示可能與慢性炎癥時外周循環(huán)血液中促炎因子和VF被誘導持續(xù)產生造成牙周組織不斷破壞有關。 圖2 LP與PD、CAL的相關性 LP是LEP基因的產物,是一種主要由脂肪組織分泌的16 ku多肽激素,在體重和能量消耗的調節(jié)中起重要作用[17]。LP可作為激素和細胞因子(脂肪因子)發(fā)揮作用。LP屬于Ⅰ類細胞因子受體家族,幾乎所有的免疫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都表達瘦素受體[18]。LP通過增加干擾素-γ、IL-2和TNF-α的產生來調節(jié)血管生成、造血、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并誘導Th1免疫反應,活化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延緩各種免疫細胞的凋亡[19-20]。目前認為,LP作為一種多效性細胞因子,既可發(fā)揮促炎作用,同時也可保護機體免受感染[21]。本研究結果顯示,牙周炎患者血清LP水平低于健康人群,提示LP對牙周組織有保護作用。Pearson相關分析后發(fā)現(xiàn)LP與PD、CAL呈負相關,Johnson等[22]在對健康牙齦和炎癥牙齦的組織活檢中發(fā)現(xiàn),LP在不同炎癥狀態(tài)的牙齦中均有表達,且在健康牙齦組織中表達水平最高,隨著PD的增加,LP水平隨之降低,牙周組織損害程度與局部LP的含量呈負相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LP參與了牙周組織損傷的修復與局部表達的受體結合而被消耗,從而導致濃度下降[23]。 本研究通過對高原地區(qū)牙周炎患者血清VF、LP進行研究,為以后應用VF、LP評估牙周治療效果及預后提供一定的試驗依據。本文樣本較小,需要更多的大人群樣本縱向前瞻性研究,進一步了解VF、LP在高原牙周炎患者中的發(fā)病機制。1.2 分組
1.3 方法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研究對象基本信息
3.2 牙周炎組與健康對照組血清VF、LP比較
3.3 LP、VF水平與牙周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