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禮儀教育;教育場境;尚美品格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07-0030-03
【作者簡介】趙華,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南京,210013)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指導中心主任。
江蘇省江陰市花園實驗小學(以下簡稱“花園實小”)秉承“尚美”校訓,積極開展崇德尚美的新時代禮儀教育,培育花樣少年“向善向上”的品格,構(gòu)建“樂儀正心”的新時代禮儀教育實踐樣態(tài)。
一、新時代禮儀教育的核心價值
何謂新時代禮儀教育?它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培根鑄魂的新時代要求,扎根中國大地砥礪時代新人“約禮和正儀”的品格錘煉?!抖Y記》有言:“禮之所尊,尊其義也?!眱和亩Y儀教育須訓育“禮儀思維”,并轉(zhuǎn)化為“禮儀理解”和“禮儀價值”。中華優(yōu)秀的禮儀文化主要有三個層次:家國層次、做人層次和做事層次?;▓@實小的新時代禮儀教育,既突出兒童的“個體的禮”,又重視設計“群體的禮”。兒童個體的“禮”經(jīng)長期規(guī)訓和熏陶,即內(nèi)化為尚美的“儀”和正心的“品格修為”,進而形成兒童群體的“向上向善”的“儀”。新時代禮儀,是花樣少年自主、自由的“知行合一”。
禮儀教育如何能夠錘煉兒童品格?花園實小提出“崇德尚美”,是緊扣“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時代要求,“明大德”是人的終身追求,“守公德”是兒童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堅守,“嚴私德”是兒童的自我約束,這三者在新時代禮儀教育中能夠得到“最美的結(jié)合”?;▓@實小讓兒童在共生、共享、共情、共悟的儀式情境中,遵守相應的禮儀規(guī)范,感受儀式活動的氛圍。六年的樂儀正心課程和系列實踐活動,提升兒童向上向善的品格。
禮儀教育的本身何為?貝德納認為,教育是儀式,不是形式。所以,禮儀教育的本身,就是教育應有的樣子。他還認為,每一位師生都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他們運用一些儀式活動的方式去彌補學校教育的缺失。因此,學科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場“學科的禮儀教育”。雅斯貝爾斯曾指出,真正的教育是人與人主體之間的交流活動,是知識的傳授,是生命內(nèi)涵的領悟,是意志行為的規(guī)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傳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生長,并啟迪其自由天性。由此看來,這種富有震撼力的傳遞,唯禮儀教育能夠承載,因此,禮儀教育本身是文化的傳承、文明的接續(xù)和生命的啟迪。布萊·瑞·沃尼克在《彼得斯論儀式、模仿和教育》中提出,儀式可以促進價值觀的傳播,在學校里創(chuàng)造團結(jié)氣氛,確立權(quán)威和威嚴。因此,禮儀教育本身是可以將學校的價值觀、文化和思想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全校師生,不僅可以喚醒和感召,也可以約束和達成,更可以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二、“樂儀正心”的新時代禮儀教育實踐
樂儀正心的禮儀教育結(jié)構(gòu)是如何設計的?花園實小的學生品格提升項目中,“花樣少年”是培養(yǎng)目標,“樂儀正心”是行動方式,“向善”和“向上”是品格目標,具體對應為仁愛、智慧、謙遜、雅正、自信、勇敢、堅毅、守正。學校設計了“場境、課程、活動和評價”四個維度的核心架構(gòu),即:“花樣少年”成長的樂儀正心場域,“花樣少年”成長的樂儀正心課程體系,“花樣少年”成長的樂儀正心系列活動,樂儀正心行動的運行機制與評價細則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全場域”“融資源”“活實踐”為設計思路,拓展新時代禮儀教育的“時空”“課程”“評價”。
禮儀教育場境的四級結(jié)構(gòu)。學校著力打造“班級”“學校”“家庭”“社會”四級場域,各場域之間彼此交融,相互支持,形成一個有力互助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培塑“責任擔當”的班級場域為例,學校開展“幸福教室”“尚美學習空間”“一班一品”的文化場境設計活動,“班訓”“班徽”“班歌”“班規(guī)”“班旗”等文化初見成果,兒童自主設計、表達、展示、欣賞,形成了濃厚的班級主題文化氛圍。學校注重設計“明禮雅正”的校園場域,供兒童開展各種禮儀教育活動,如建設了“紫藤長廊”“凌霄連廊”“薔薇花墻”“成長花圃”“五色花園”等主題活動場館,為學生提供“主題宣講、環(huán)境美化、百家講壇、才藝舞臺”等互動化平臺。學校還特別重視家校社一體的禮儀教育實踐,如著力建構(gòu)“感恩孝悌”的家庭場域,有計劃的培育“仁愛恒毅”的社會場域,如開拓校外教育基地,江陰市文化館、展覽館、檢察院等公建單位基地,讓兒童在真實的職業(yè)和文化場景中運用禮儀教育成果?!吧鐓^(qū)禮儀小舞臺”“社會禮儀大課堂”等,也是兒童知禮儀、行規(guī)范、養(yǎng)能力、塑品格的自我教育場所。
禮儀教育場境的課堂樣態(tài)。項目以兒童在校學習生活的禮儀教育為核心,特別突出了在課堂學習中各環(huán)節(jié)的禮儀規(guī)范,制定了詳盡完備的“花樣少年”課堂禮儀規(guī)范,如課堂學習禮儀:準備禮、候課禮、舉手禮、傾聽禮、表達禮、閱讀禮、書寫禮等,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禮儀特色。項目也注重兒童在藝術(shù)課程、社團課程中的特殊禮儀要求,組織學科組長、社團負責人展開藝術(shù)學科特色禮儀規(guī)范研究,形成鮮明的校本禮儀活動特色,如“著裝禮”“問候禮”“學具使用禮”“答謝禮”“告別禮”等。
禮儀教育中的精彩“嘉年華”。學校從各層面全面架構(gòu)促進“花樣少年”成長的樂儀正心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禮儀、練就本領、涵育美德。一是“童心花語”班班有禮活動,各班以“班花”創(chuàng)意為載體,結(jié)合學生成長特點,針對各班學生階段性突出問題,開展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意活動。如圍繞班花“芙蓉花”,開展“芙蓉花開花朝節(jié)”“芙蓉花開伙伴節(jié)”“芙蓉花開心理節(jié)”等活動。鼓勵有專長的家長參與“班級家長講壇”活動,讓“故事媽媽”“金句爸爸”等各行各業(yè)的家長走進班級,與“班花”相結(jié)合,開展人文、科學、衛(wèi)生、交通、藝術(shù)、法律等各方面的專題講座。二是“童心花韻”重大禮儀活動,學校結(jié)合校情、學情、時令等要素,形成富有特色的“一月一儀”校級樂儀正心活動,創(chuàng)建的“笑臉墻”“心愿亭”“榜樣欄”“知心屋”“心靈站”等互動化平臺,強化了兒童之間“有儀式感”的欣賞和激勵。學校還基于學生心理特點,不定期舉行生動活潑的大型創(chuàng)意體驗活動,如“手拉手伙伴節(jié)”“大拇指夸夸節(jié)”“NICE的自己我來秀”,設計主題鮮明、內(nèi)容生動的體驗活動,打破年級、班級的限制,加強互動,增進理解。
禮儀教育中的“家校社聚智”。學校以“三個一”為抓手,重視學生在家庭中的“責任禮儀”,要求兒童在家庭中的責任擔當,強化親子交流。如“一引”即家校合育正確引導,學校建設“父母成長學院”,讓父母在富有儀式感的氛圍中成長,通過線上學習、沙龍、座談等多樣的形式開展活動,破解家長難題,解決家長困惑,喚醒家校合育意識;“一讀”即凸顯親子共讀重要意義,四月份的“讀書節(jié)”,評選“最美家庭小書屋”“書香家庭”,從讀書環(huán)境、家庭藏書、閱讀計劃、親子共讀、閱讀積累等方面制定評選標準,定期開展“家有讀書爸(媽)”“親讀好聲音”“校長有約讀書會”等活動,設計濃厚的“閱讀儀式”,形塑“閱讀禮儀”;“一網(wǎng)”即家校聯(lián)系網(wǎng)絡建設完整,成立家委會,并由家委會成員和班主任共同建立家長微信群,形成校級家委會、班級家委會、班級家長管理群三級網(wǎng)絡溝通平臺,學校特別重視這些組織的“網(wǎng)絡溝通禮儀”設計,集聚家長智慧、采納兒童建議,給所有組織及活動制定合理規(guī)則。
三、新時代禮儀教育的未來思考
《荀子》: 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這里揭示了禮儀教育的重要屬性,即正身,也是正心,同時,特別強調(diào)“師者”的重要特質(zhì),即“正禮”。因此,新時代禮儀教育,可以從中汲取最有價值的東西:美德和行動示范。禮儀教育作為一種育人形式,它的演變是向著人性回歸的方向發(fā)展的,其根本旨趣在于達成人性全面地、和諧地發(fā)展,伴隨著教育對人性和生命的關注,禮儀教育將有幫助兒童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作為禮儀教育者和設計者,應該注重自我的完善,是為人師和為人父母的自我追求,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值得深思。其一是道德覺醒者,禮儀教育者必須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二是正直向上的奉獻者;其三是育人方式的創(chuàng)新者;其四是知識結(jié)構(gòu)的改良者。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禮儀教育者,重要的知識積淀有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扎實的心理學功底、一定的社會學知識和必要的傳播學知識。
花園實小的禮儀教育,是新時代禮儀教育的設計者、開拓者、思考者,更是提問者。新時代禮儀教育,是一種育人方式,一種美德喚醒,一種文化傳承。
257750170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