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山東省臨邑縣臨盤社會化服務協(xié)調(diào)站臨盤幼兒園)
幼兒看到或接觸的事物是幼兒認知形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刺激因素,教師往往能通過各種游戲活動向幼兒傳遞知識,并且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對幼兒的認知學習和思維發(fā)展過程產(chǎn)生影響。這就意味著不同形式的游戲活動會對幼兒認知的形成產(chǎn)生特殊的作用。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時能主動感知自己身邊的各種事物,從而對生活中的各類事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游戲可以幫助幼兒逐漸在認知上形成一定經(jīng)驗,并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在豐富語言經(jīng)驗的同時也加深對周邊事物的認知,激發(fā)幼兒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當下,社會、幼兒園和家長等都愈發(fā)重視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知識儲備和行為習慣等,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包含的知識點眾多,活動內(nèi)容豐富且形式多樣,這能幫助幼兒通過游戲活動逐漸學會相應的知識。促進生活化教學回歸游戲,能夠幫助幼兒從日常所見、所聞入手,在游戲中提升學習認知和能力,形成相應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目前來看,很多幼兒的游戲參與度相對較低。雖然幼兒對各種游戲活動有濃厚的興趣,但有很多外在因素給其參與游戲活動帶來了阻礙。很多幼兒園對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時間、內(nèi)容等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往往只是生硬地聯(lián)系生活實踐進行課堂教學,很少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在生活化教學中設置相應的游戲活動。幼兒很難在游戲活動中結合自身體驗來對各類事物和知識進行理解與體驗,這給充分發(fā)揮生活化教學的效果帶來了阻礙。
很多幼兒園在結合游戲開展生活化教學時很少考慮幼兒的個性和愛好,不能很好地結合幼兒的興趣進行相應地引導,在引導幼兒習慣養(yǎng)成方面存在不足。目前,很多幼兒園的教學仍以教師示范正確的行為為主,立足于游戲的生活化教學也不例外,這種生活化教學相對機械、生硬,很難有效激發(fā)幼兒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幼兒很難在游戲中結合自身的認知和理解來進行相應的探索,生活化教學和游戲活動的效果也很難得到大幅度提升。
從傳統(tǒng)觀念上來看,教師對于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許多教師在組織游戲教學時對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缺乏足夠的引導,對其自主學習并沒有給予充分的支持。在這種環(huán)境的影響下,很多幼兒只是在形式上參與游戲活動或生活化教學,很少在參與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往往在游戲活動中完成教師交代的任務以后就不去開展相應的學習任務,這就影響了幼兒自主學習能力。
幼兒園和教師應積極組織各種游戲活動,提升幼兒對游戲活動的參與度,從而提升生活化教學效果。教師要從生活化視角出發(fā)創(chuàng)建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不斷創(chuàng)新生活化教學的形式,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幼兒經(jīng)常接觸的、與游戲相關的內(nèi)容,借此來為幼兒營造熟悉的環(huán)境,調(diào)動幼兒參與生活化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在游戲活動中融入相應的知識體系,引導幼兒通過立足游戲的生活化教學來了解文化知識,從而進一步感知外部世界和知識的聯(lián)系。
每名幼兒都有自己的特點,幼兒的好奇心和個性相對明顯。幼兒園大班幼兒往往有了一定的自主性,更傾向于從自身的興趣出發(fā)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因此,幼兒園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應高度重視對幼兒興趣的引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從幼兒的興趣與習慣出發(fā)設置相應的游戲。幼兒園和教師應科學設置并調(diào)整文化學習和活動教育的比重,將立足于幼兒興趣與習慣的、包含習慣養(yǎng)成的實踐活動作為教學重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調(diào)動其參與事物認知和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幼兒自覺在生活和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園和教師應該在生活化教學和游戲活動中加強對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和興趣,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給幼兒提出問題、發(fā)表見解留下足夠的時間和機會,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探索和表達,重視對幼兒求知欲望的引導。雖然這樣會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但能對幼兒進行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表達能力的鍛煉,從而提升生活化教學的效果。
生活化教學是幼兒園日常教學的重要方式,游戲是提升生活化教學的重要途徑,幼兒園和教師都應高度重視游戲教學的作用,在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基本理念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對與生活相關的活動與知識進行實踐、探索、總結和理解,實現(xiàn)幼兒認知能力的提升,為幼兒園教學質(zhì)量和幼兒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