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
媽媽是能迅速和陌生人交朋友的“社交天花板”,女兒卻是連叫服務員都不好意思開口的害羞孩子。當兩種迥異的性格相撞,會發(fā)生怎樣的沖突?
口述:晶瑩 (12歲)
害羞,讓我變成一只孤單的鴕鳥
小時候,因為媽媽做生意,我一共搬了4次家,換了3所學校。每次都要和剛剛交上的朋友告別,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開始新生活。看見我戀戀不舍,媽媽總會安慰說:“別難過,你還是會交到新朋友的。”媽媽是傳說中的“社交天花板”,和誰都能有話聊。應酬時,總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樣子。每次搬家后,媽媽總能很快與新鄰居成為朋友,我卻做不到。和陌生人相處,只會讓我害羞、難為情。
媽媽經常向我灌輸“雞湯”,什么“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或是“活出你的特色”之類,我早就聽膩了。大人總是口是心非,他們明明更喜歡成績好的孩子,更關心考試誰是第一名。每次,老師在群里發(fā)布“xx同學在某種比賽中獲獎”的消息時,媽媽毫不掩飾她的羨慕。我的特色,一文不值??墒?,我注定無法成為耀眼的孩子,不知該怎么發(fā)光。
因為害羞,我不喜歡說話,在班里遇到很多困難。我有兩個熟人,可以充當我的傳話筒。我有話只對她們說,她們再幫我回復周圍的人??上В齻儾荒軒臀一卮鹄蠋煹奶釂枴C看紊险n回答問題,我的臉都比蘋果還紅。內心總在想:“同學們看到我臉紅了嗎?他們會不會笑我?”
我也不想這樣,就是控制不住會害羞??!
口述:晶瑩媽媽
看著女兒畫地為牢,我想幫她沖破枷鎖
我有一個性格靦腆的女兒。6歲前,我們幾乎形影不離,我就是她的傳話筒。第一次分離是小學入學面試,老師讓她背一首古詩,她猶豫很久才磕磕巴巴地開口,明明之前在家里背得很熟練!我在教室外面聽著,那種愛莫能助的心情,至今仍無法釋懷。
我在社會上闖蕩多年,早已忘記“害羞”是什么感覺。看到女兒連張口叫服務員的勇氣都沒有,怎能不生氣?她這個樣子,將來怎么適應社會?
為了給女兒創(chuàng)造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我讓她學古箏。她明明有天賦,平時也學得挺好,可比賽時一面對陌生評委就發(fā)揮失常。這么多年來,她一直輸給了自己。
歷任老師給我的反饋都是“孩子不太合群”。小組活動時,女兒總是蜷縮在角落里,靜靜地看別人發(fā)言。老師為了鍛煉她,讓她當外語課代表,她總是把收齊的作業(yè)往老師桌上一放,多一句話都不說。我很擔心她會被周圍人邊緣化,將來被社會淘汰。諷刺的是,這竟然是女兒的愿望,她對我說:“如果我是透明的,沒有人注意到我,該有多好!”
相比于我,孩子爸爸倒是比較了解她的感受,說:“雖然,我不是很在乎別人的看法,但也是不喜歡和別人深交的人,比較害羞。我們還是不要給孩子壓力吧!”難道我們什么都不做,女兒的問題就能消失嗎?看著孩子受苦,我真的很想幫幫她!
分析:害羞,為何成為孩子的保護色
晶瑩和爸爸所感受到的害羞有所不同:晶瑩的壓力來自他人評價。所以只要有他人在場,她就會臉紅,感到窘迫和難為情,不能恰當表達自己,沒有機會獲得別人關注。
而爸爸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只是習慣隱藏自己的感受,不喜歡被別人察覺。他在大多數場合應付自如,不會有窘迫的表現。他的害羞,更傾向是一種內在特質。一言以蔽之,晶瑩是公眾型害羞,爸爸是私下型害羞,很明顯,公眾型害羞體會到的壓力更大。
也許,晶瑩的害羞是遺傳于爸爸的內在特質。但是,環(huán)境的不友好以及過早被識別出害羞特質,會成為孩子成長中一個不利因素。父母多次搬家,加重了她的孤獨感,讓她更加焦慮??吹桨▼寢屧趦鹊闹車四苎杆龠m應環(huán)境,晶瑩會更加排斥自己內在的害羞感受,甚至自責。
往往,孩子被貼上害羞的標簽后,想要改變別人的印象就更難。大家已經習慣不愛說話的晶瑩,她再開口的壓力就會更大,因為害怕引起別人注意。同時,競爭激烈的教育環(huán)境和不乏焦急、功利的父母,也會帶給害羞的孩子較大壓力。他們一邊在意自己是否優(yōu)秀,一邊擔心自己被朋友嫌棄,這種功利的心態(tài)導致孩子無法體會到交往的樂趣,陷入更加自我關注的惡性循環(huán)。
被打上害羞烙印的孩子,認為“害羞無法改變,我就是這樣”。他們會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尋找證據來自我暗示,從而陷入一種怪圈。大人逼迫孩子變得開朗,只會讓他覺得“你不喜歡現在的我”,進而加重自我否定,更加不敢走到人前。因此,父母既不能對孩子的害羞坐視不理,也不能太著急,欲速則不達。
策略:逐步挑戰(zhàn),打破害羞的自我預言
父母幫助孩子挑戰(zhàn)害羞之前,要做好鋪墊。孩子只有正確地認識害羞,才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害羞,然后通過學習技能提升自尊,消除害羞的負面影響。
在現實中,學校環(huán)境不會因為一個害羞的孩子而改變。正因如此,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孩子在克服困難時做出的努力,并給予溫暖的支持,孩子就更容易接納自己?!昂π呤钦5?,擔心也是經常會發(fā)生的事,爸爸媽媽有時也會害羞和擔心。只是有些人能找到好的方法應對它們!”孩子最需要的是這樣的回應。
媽媽可以這樣鼓勵晶瑩:“即便你感到害羞,但是作為學習的一部分,也要試著回答老師提問?!本К摽赡軙f:“我做不到,我太害羞?!眿寢屧賻椭К摪l(fā)展一些應對害羞的策略,比如,模擬課堂場景提前演練,或者配合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來緩解緊張。害羞的孩子需要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鋪墊,并且在父母、老師的鼓勵下,相信自己下一次能做到更好。
改善害羞孩子的人際交往,也需要一些特殊行動。在咨詢師的建議下,媽媽和晶瑩一起做了一本漂亮的手賬。每天晚上,母女倆一同記錄心情。晶瑩在手賬里寫道:
體育課的時候,文濤把我白色的校服褲子踩了一個腳印,但他馬上和我道歉,還要和我換褲子穿,這個傻瓜。
班里重新排座,老師說,我不用換??梢岳^續(xù)和喜歡的朋友做同桌,好棒!
通過這樣的方式,媽媽一點點體驗晶瑩的喜怒哀樂,也有機會和她一同分享關于交往的正確認識:“有時候,我們因為別人做的事情感到難過,但即便發(fā)生矛盾,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本К撚涗浵碌目鞓吩絹碓蕉?,會對交往更有信心,學到更多的交往技能。
另外,害羞的孩子在一個環(huán)境中待得太久,就會建立起一套用來逃避的自我保護系統(tǒng)。比如,晶瑩讓好友為自己代言,結果更難以融入班級環(huán)境。所以,父母盡量不要對害羞的孩子過度保護。晶瑩雖然脆弱,但并非不堪一擊。媽媽如果和老師走得太近,總是替孩子解決問題,那么晶瑩下次面臨困難情境時,仍然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脫身。
比如,晶瑩和同學發(fā)生矛盾,媽媽不要急于替孩子討回公道,而是盡量支持她在困難情境下表達自我:“XX同學,你上課的時候抖腿,影響我學習了,能少抖幾下嗎?謝謝!”當然,孩子很容易對這種描述失去信心,媽媽可以幫助晶瑩在家里反復演練,直到她可以順暢地表達這些含義。即便孩子的表達沒有收到應有的成效,父母也要繼續(xù)鼓勵孩子:“你說出心里話,至少不會后悔?!边@樣,孩子在一些困難情境中才能越做越好,越來越有信心。
總之,父母對待害羞的孩子,最關鍵的是支持其行動。害羞的孩子往往想得多、做得少,越想找到完美的方案,越是不得其所,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內耗上。所以,父母的關心和鼓勵,就是孩子進行自我挑戰(zhàn)的最大籌碼。
15865005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