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針偉
(福建省周寧縣醫(yī)院,福建 寧德 355400)
現階段,臨床無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行根治,一旦出現急性加重情況,會進一步加大治療的難度;若不能立刻幫助患者緩解癥狀,會對患者身體器官功能以及生命安全構成威脅[1]。但隨著現代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針對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臨床治療方法已經發(fā)生明顯變化,其中布地奈德已經成為臨床治療本病癥的重要手段,根據相關調查發(fā)現,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疾病進展,降低炎癥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用藥方案[2]。但是近幾年,臨床上更加關注糖皮質激素的安全性問題,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接受布地奈德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影響了患者的依從性,而此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能與用藥劑量有關[3]。因此為了判斷不同吸入劑量在本病癥患者臨床治療中的可行性,本文選擇醫(yī)院于2020年3月—2022年5月間收治的7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詳細資料如下。
選擇醫(yī)院于2020年3月—2022年5月間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觀察組患者36例,男/女=21/15,年齡52~76歲,平均為(64.82±3.98)歲。對照組患者36例,男/女=23/13,年齡53~71歲,平均為(64.26±4.1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級以上急性加重,需要接受醫(yī)院臨床治療患者;患者入組時經過肺功能等檢測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對藥物治療方案依從性良好患者;年齡18-85周歲患者。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功能病變患者;病情嚴重需轉入ICU治療患者;伴有意識模糊或者認知障礙患者;需要接受機械通氣患者;伴有器官功能障礙患者;處于妊娠狀態(tài)或產后不久,尚處于哺乳期的患者;送抵本院接受治療前15d內,攝入過其他慢阻肺治療藥物的患者;對藥物已知成分過敏患者。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低劑量藥物治療干預,異丙托溴銨(生產廠家浙江福瑞喜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543,500mg/2mL/支)與布地奈德(生產廠家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063,2.0mL/2mg/支)的用藥方案為1mg布地奈德+2.5mL復方異丙托溴銨,20min/次,2次/天。
觀察組患者用藥方案為2mg布地奈德+2.5mL復方異丙托溴銨,20min/次,2次/天。
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7天。
基于下列標準,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顯著改善?;颊叩呐R床癥狀(包括呼吸困難、有胸悶感、稍微移動后出現喘息情況)基本消失,胸片檢查未發(fā)現異常,并且血氣指標基本正常;(2)一般緩解?;颊吲R床癥狀評分與治療前相比改善,影像學檢查結果發(fā)現炎癥明顯緩解,血氣指標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3)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進行檢測,選定在上午8點檢測肺功能,使用CHESTAC-8900D型肺功能檢測儀(生產廠家南昌佳安貿易有限公司),項目包括FVC(用力呼氣容積)以及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在患者血氣指標分析中使用血氣分析儀(型號:RADIOMETER-ABL9,生產廠家雷度米特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檢測項目包括動脈血氧分壓以及二氧化碳分壓。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檢測患者白介素-6(IL-6)以及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最后統(tǒng)計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顯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百分比形式顯示,P<0.05時認為組間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整體高于對照組(P<0.05),資料見表1。
表1 治療總有效率(n)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FEV1以及FVC等指標高于對照組,提示霧化吸入劑量為2.0mg時布地奈德聯合用藥方案的治療效果更滿意,(P<0.05),見表2。
表2 肺功能檢測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血氧飽和度檢測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炎癥指標比較,觀察組治療后的數據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血清炎癥指標
比較不同劑量布地奈德的安全性評估結果可以發(fā)現,兩組患者數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5。
表5 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n)
慢阻肺患者出現的氣流限制(導致呼吸不暢)是一種不完全可逆的損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現階段已經成為全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近些年受到人口老齡化以及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發(fā)生,臨床上慢阻肺的發(fā)病率逐年提升,而急性加重則是該病癥一個特殊時間段,與穩(wěn)定期相比,患者病情一旦急性加重,常規(guī)用藥方案的治療成效會大打折扣。此時需要對其用藥方案進行調整[4]。
從發(fā)病機制來看,慢阻肺主要以肺血管、肺實質以及氣道等呼吸系統(tǒng)的慢性炎癥為主要特征,而在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更加明顯,一旦炎癥細胞被激活,會導致大量炎癥介質被釋放,最終造成呼吸系統(tǒng)功能損壞[5]。同時因為活化中性粒細胞釋放的蛋白分解酶會導致支氣管上皮脫落而導致纖毛運動功能衰退,進而加劇細菌繁殖,最終導致病程遷延。目前臨床上針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所采取的用藥方案主要包括支氣管舒張劑、抗菌藥物以及糖皮質激素等,其中抗菌藥物可緩解本病癥的炎癥反應,有助于促進康復[6]。而糖皮質激素作為一種合理的治療手段,患者在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后其氣道黏膜水腫癥狀減輕,因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療中,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成為提升藥物治療效果的關鍵。在臨床治療呼吸道疾病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中,布地奈德的應用范圍最廣、效果較好。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攝入患者呼吸系統(tǒng)后,可以緩慢發(fā)揮藥效,因此能夠產生持續(xù)的抗炎效果。布地奈德的作用機制為:能夠增強患者呼吸道的內皮、平滑肌等細胞,使溶酶體膜長時間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受此影響,免疫反應及抗體合成的過程均會得到有效抑制。因此從疾病臨床治療的角度來看,布地奈德滿足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療要求。根據本文的相關數據可以發(fā)現,兩組患者在接受布地奈德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治療后,其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示聯合用藥在臨床治療中的效果較好。從藥物作用機制來看,復方異丙托溴銨能夠抗迷走神經釋放的傳遞產物乙酰膽堿而產生藥理作用,通過采用霧化吸入的治療方法可以確保藥物直達病灶,并阻斷M受體松弛支氣管平滑肌,這對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組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后,通過聯合用藥方法有助于促進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治療要求。
但是當前醫(yī)學界對布地奈德的用藥劑量提出了新要求,其中高劑量布地奈德與低劑量布地奈德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存在差異,根據本文對不同霧化吸入劑量布地奈德的臨床療效展開研究后,根據相關數據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在高劑量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證明高劑量布地奈德霧化吸入療法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同時本文的相關數據也發(fā)現,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呼吸功能、血氧飽和度以及炎癥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證明高劑量用藥方案有助于促進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治療。而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為:通過高劑量用藥治療方案可以進一步提升藥物在呼吸系統(tǒng)中的濃度,通過強化藥物吸收程度,進而在短時間內消除氣道炎癥,并緩解呼吸系統(tǒng)痙攣問題,這一點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體現。本文表4的相關數據發(fā)現,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IL-6以及hs-CRP的濃度分別為(116.58±12.49)pg/mL、(13.76±4.23)pg/mL,低于對照組(P<0.05),證明高劑量的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方法可以進一步消除身體炎癥反應。而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可以發(fā)現,在臨床上采取高劑量布地奈德治療后可以直接作用與呼吸系統(tǒng)并強化藥物的抗干擾效果,并有效調整呼吸系統(tǒng)高反應性癥狀,因此在臨床上采用高劑量用藥方案可以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保證了藥物治療效果。同時從另一角度來看,采用高劑量的布地奈德霧化吸入的方法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的缺氧癥狀,也能維持患者血氧飽和度恒定,操作簡單,并且無交叉感染風險,符合臨床治療的要求。相關學者的研究數據發(fā)現,通過對患者實施高濃度的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后,該治療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血氣指標,消除身體炎癥反應,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是相似的。
本次研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為患者樣本量較少,導致本次研究結果可能會受到樣本數量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臨床上尚無根治慢阻肺的療法,因此該病癥的臨床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本次研究中缺乏對患者的隨訪,難以更深入的評價聯合高劑量布地奈德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中的作用。因此在未來研究中,還需要延長慢阻肺患者的觀察時間,根據患者遠期療效更深入的評價高劑量布地奈德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方案的臨床療效,這對于指導合理用藥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臨床治療中,采用高劑量布地奈德聯合復方異丙酚托溴銨溶液的治療方法有助于提升治療總有效率,能夠減輕軀體炎癥反應并改善臨床癥狀,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案,可滿足慢阻肺患者臨床治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