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遠,陳婉玲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yī)院眼科,福建 龍巖 364000)
葡萄膜炎屬眼科高發(fā)性病癥,類型較多,病情發(fā)展較快,且易反復發(fā)作,引發(fā)葡萄膜炎因素復雜,與外傷感染及自身免疫等密切相關[1]。實踐指出,葡萄膜炎并發(fā)癥是導致患者失明的關鍵因素,而白內障作為葡萄膜炎常見并發(fā)癥,病因復雜,診療難度大[2]。超聲乳化手術是現(xiàn)階段臨床運用于葡萄膜炎的首選診療手段,具創(chuàng)傷小、預后佳等優(yōu)勢,可大幅度降低術后炎癥效應。但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自身就能夠引發(fā)前房術后炎癥效應,促使可溶性抗原形成,損傷血-房水屏障功能,導致抗體進入眼內,通過一系列反應使抗原抗體復合物發(fā)展至一定程度引致急性葡萄膜炎發(fā)生,影響手術預后[3]。糖皮質激素具高效抗炎功效,地塞米松為其中一種,其對水鹽代謝無顯著影響,于白內障術后球結膜下完成注射可防治術后炎癥效應,但相較于球結膜下用藥,前房注射效果更好,能夠迅速到達藥物濃度峰值,降低用藥頻率及使用量,安全性更高[4]。為進一步探究地塞米松運用效果。本研究對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患者研究,現(xiàn)作如下報告。
選擇54例葡萄膜炎并白內障患者研究,均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就診。
1.1.1 基礎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等分為2組,一組視為對照組,一組視作治療組,對照組男/女=16:11,年齡23~65,平均(44.51±8.23)歲;治療組男/女=15:12,年齡24~66,平均(45.14±8.20)歲,兩組相關性信息對比(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20220358)。
1.1.2 納入標準
①經全面診斷滿足《眼科學》中關于葡萄膜炎并白內障判定標準;②患者、家屬知情,且同意;③單眼患??;④無溝通障礙。
1.1.3 排除標準
①電解質紊亂;②年齡相關性白內障;③中途退出研究;④手術禁忌癥;⑤過敏體質;⑥并發(fā)其他眼部疾病。
入院后,兩組均接受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完善術前準備后,于顯微鏡下降眼瞼撐開,且在3.2mm角膜緣內做切口,長度1mm,穿刺入前房;環(huán)形撕囊,且吸取、攔截批核,將皮質抽取后植入人工晶體,對照組術中不做地塞米松注射處理,治療組行地塞米松注射(0.1mL)(華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為H42021493),兩組均于術前在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而后結束手術,并行包扎處理。
①有效性。視力恢復至患病前水平,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可見視網膜血管無滲漏,且玻璃體混濁現(xiàn)象顯著改善視作顯效;視力至少提高2行,視網膜血管無滲漏,且玻璃體混濁現(xiàn)象有所減輕視作有效;未滿足以上指征視作無效。
②視力改善程度。以光感、指數等檢查對兩組術后裸眼、矯正視力展開對比
③角膜水腫狀況。結合水腫性角膜混濁分級,分為I~IV級,角膜內皮存有片狀混濁表現(xiàn)(I級);角膜基質伴彌漫性水腫(II級);彈力層、內皮褶皺水腫(III級)及角膜全水腫(IV級)。
④前房滲出、閃輝陽性率。前房內存有纖維蛋白滲出表現(xiàn)即為前房滲出;前房閃輝包括4級,無前房閃輝(1級);前房閃輝中度(2級);前房閃輝顯著(3級);前房閃輝重度(4級)。
⑤眼壓狀況。以非接觸眼壓計進行兩組眼壓的測定,詳細記錄。
治療組有效性96.30%,對照組有效性70.37%,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有效性比較(n,%)
術后1d,治療組視力改善率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7d,治療組改善率略高于對照組,但組間對比(P>0.05),見表2。
表2 視力改善程度比較(n,%)
術后1d,治療組角膜水腫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角膜水腫狀況比較(n,%)
如表4所示,治療組前房滲出率較對照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術后1d前房閃輝率相比之對照組低(P<0.05)。
表4 前房滲出、閃輝陽性率比較(n,%)
術后1d、7d,治療組眼壓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眼壓狀況比較
在臨床上,葡萄膜炎已被證實有100多種類型,致盲率高達5.0%~8.23%,是全部眼盲4%~10%,隨人們物質水平升高,患病率愈加升高,需引起高度重視[5]。相關研究表示,白內障為葡萄膜炎高發(fā)性并發(fā)癥,亦是致盲關鍵因素,由于葡萄膜炎種類較多,致病機制繁雜,長時間運用糖皮質激素可致機體耐藥性加強,副作用顯著,預后欠佳。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操作流程復雜,手術對患者眼部刺激較強,且易于損害細胞膜,導致細胞膜磷脂釋放,而細胞膜磷脂又能轉變?yōu)榛ㄉ南┧?,這種物質能夠通過一系列作用生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對血-房水屏障有損害作用,會削弱毛細血管通透性,導致炎癥效應形成[6-7]。研究表示,T細胞免疫球蛋白能夠對葡萄膜炎等疾病起到免疫誘導作用,使免疫炎癥發(fā)生,而葡萄膜炎并白內障患者術后長時間運用糖皮質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治炎癥效應,但長期運用極易誘發(fā)電解質紊亂,并發(fā)癥風險高[8]。另外,如若葡萄膜炎并白內障炎癥效應未能及時控制,炎性細胞因子會產生特殊效應-級聯(lián)效應,加劇炎癥效應。因此,如何正確、安全且有效的運用糖皮質激素,使炎癥反應得以控制是治療重點內容。
地塞米松屬長效型糖皮質激素,術中采取地塞米松可阻滯補體激活進程,阻斷內毒素釋放,從而削弱術后促炎因子水平,減少中性粒細胞黏附分子數量,抑制白細胞激活。有研究指出[9],地塞米松對眼內壓有一定的影響,高濃度用藥可致高眼內壓事件發(fā)生,因此,嚴格控制地塞米松用藥劑量至關重要。在葡萄膜炎并白內障診療中,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具切口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能夠有效保留眼球壁,如何在手術中局部運用地塞米松需重點關注。此次研究中,對葡萄膜炎并白內障實施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在手術完成前于前房注射地塞米松(0.1mL),觀察其術后反應。結果表示,治療組術后1d視力改善程度、治療有效率相較于對照組高(P<0.05),證實手術中于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短期內患者視力狀況,考慮是用藥地塞米松后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藥物濃度峰值,阻礙內皮生長因子形成,從而阻斷炎癥介質生成及釋放,規(guī)避或減少視網膜病變,進而削弱炎癥效應,改善術后視力。本研究結果示,治療組術后1d角膜水腫率、前房閃輝率與之對照組中比低,兩組術后眼壓改善效果、前房滲出率對比(P>0.05),證實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有助于減少或規(guī)避前房閃輝發(fā)生,改善角膜水腫,減輕因手術所致炎癥組織的滲出。葡萄膜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更易釋放出炎性介質,導致黃斑區(qū)牽拉,延長病程,降低治療療效。地塞米松可阻滯炎癥因子水平,并抑制內皮生長因子形成,從而阻斷眼底新生血管生成,減輕視網膜損傷程度。謝炳鏵等人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10],隨機分為A組(不注射地塞米松)、B組(前房注射地塞米松),B組有效率95.78%高于A組71.02%,且角膜水腫程度較A組低,與本研究中治療組有效率96.30%高于對照組70.37%,角膜水腫率低于對照組的結果一致,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葡萄膜炎并白內障患者采取術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診療效果確切,可改善術后視力,減輕角膜水腫程度,且對眼壓無較大影響,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