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雅惠 方文川
摘? ?要:探索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讀思達”教學法,旨在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習題教學。結合具體的題目,從“讀題”“思考”“表達”三方面進行具體闡述,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讀思達”教學法;物理學科教學;物理核心素養(yǎng);習題課教學
1? “讀思達”教學法在物理學科教學中的表現
1.1? “讀”即為閱讀
閱讀是教學的基礎。讀什么?讀教材(讀物理概念、讀物理規(guī)律、讀物理實驗)、讀題目、讀圖像等。為什么有一部分學生會覺得物理概念、規(guī)律很難應用,在做題過程中找不到解題的切入口,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往往浮于文字表面、沒有進行深入閱讀。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準確閱讀相關物理知識,從而掌握物理有關概念、規(guī)律、模型、找到題目的切入口。切勿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該讓學生準確理解并牢固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物理模型,為后續(xù)學習打下牢固基礎。比如,在讀題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題干條件及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讀題:分析題目哪些是干擾語(與本題解題無關的)、哪些是重要條件(運動狀態(tài)、運動過程、受力情況等關鍵信息)、哪些是隱含條件(臨界條件),再結合題目的圖像對題目進行深入理解。這樣充分而細致的讀題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從物理現象中分析物理問題的本質,也為后續(xù)的思考和表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除了教材、題目的閱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有關物理知識和書籍,經常閱讀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更多的疑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完善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
1.2? “思”即為思考
思考是教學的關鍵和核心。思什么?在物理概念方面:思考物理概念的外延、相關物理概念的區(qū)別和聯系[ 1 ]。在物理規(guī)律方面:思考物理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相關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之間的聯系[ 1 ]。在物理實驗方面:思考實驗過程、實驗存在的誤差、如何改進實驗。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會思考?僅憑學生聽課是不夠的,需要學生不斷對物理知識進行反復對比、分析研究、抽象概括,并總結思考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真正會思考。比如,解題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如果是多過程問題,思考物體分別經歷了哪些過程,相鄰兩個過程的聯系是:上一個過程的末速度是這個過程的初速度;如果是電磁感應問題,思考電動勢是動生電動勢還是感生電動勢,思考哪一部分是電源,思考等效電路圖;如果是疊加場問題,根據物體受力情況思考物體的運動過程或者根據物體運動過程思考物體受力情況。
1.3? “達”即表達
表達是教學的最高體現和綜合反映。達什么?在充分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學生會運用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的物理問題,能清晰準確地表達出思路等。比如清晰、準確的物理習題表達要求:首先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物理模型并把物理模型用圖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畫受力分析示意圖或者明確運動過程,接著列表達式、計算并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最后總結這一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另外,物理老師可以鼓勵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交流、討論,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物理學習中,還可以開拓學生的物理思維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本質和教育價值的體現[ 2 ]??梢酝ㄟ^“讀思達”教學法實現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具有物理學科特點的“讀思達”教學法是物理學科閱讀+物理學科思考+物理學科表達。換言之,通過閱讀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在頭腦中形成物理觀念,再通過思考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內在聯系或者思考具體物理問題時建立相應的物理模型或者在事實的基礎上思考不同觀點和不同結論的合理性,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最終能運用自己思考的結果解決物理問題并能清晰準確表達思路或者能通過科學探究去驗證不同觀點和不同結論的合理性,能形成學習物理學科的內在動力和科學態(tài)度,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和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2? “讀思達”教學法在習題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物理習題教學存在的特點:教師在講解習題時,經常出現:(1)給學生的提示多、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很少或者教師一人承包了由審題到解題的全過程,這樣不僅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影響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局限了學生的思維,最終導致學生聽得懂但又不會做。(2)就題講題、方法指導少,這樣會導致學生不會舉一反三,學習效率不高。
“讀思達”教學法在習題課中的優(yōu)點:(1)流程簡單:讓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物理觀念,先粗讀題目明確已知條件,再細讀題目注意題目中關鍵性詞語從而明確隱含條件和限制條件;再根據讀題結果建立物理模型,繼而分析物理過程,最終明確解題思路;最后把思路展現出來,比如進行規(guī)范列式和計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這一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2)以學生為主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拓和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下面以《電場強度的計算》為例說明“讀思達”教學法在物理習題課教學的實施
2.1? 復習總結相關物理知識和規(guī)律
引導學生閱讀導學案的學習目標歸納總結電場強度的求解方法
求解任一電場的電場強度用電場強度定義式:E=;求解點電荷電場強度用點電荷電場強度決定式:E=;求解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用E=。而求解除勻強電場和點電荷外的電場要用到其他方法。比如求解空間上關于場源電荷對稱的點的電場要用到對稱性;求解點電荷附近無窮大帶電圓盤電場要利用電場分布的相似性用等量異種點電荷的電場進行等效替代;求解不規(guī)則帶電體的電場要利用割補法將其轉化為規(guī)則帶電體,并結合場強疊加原理求解;求解帶電圓環(huán)、帶電平面等帶電體要把其分解成許多微元電荷,先根據點電荷場強公式求出每個微元電荷的場強,再結合對稱性和場強疊加原理求出合場強。
2.2? 講解典型例題
【例題1】一均勻帶電細桿ab長為L,細桿ab內部P1點和外部P2點位置如圖1所示。E1為細桿ab上電荷在P1處的場強大小,E2為細桿ab上電荷在P2處產生的場強大小 ,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兩處的電場方向相同,E1﹥E2
B.兩處的電場方向相反,E1﹥E2
C.兩處的電場方向相同,E1﹤E2
D.兩處的電場方向相反,E1﹤E2
2.2.1? 讀題(先粗讀后細讀)——引導學生閱讀題目找出題干重要信息
粗讀抓住:均勻帶電細桿,細桿ab內部P1點和外部P2點。
細讀抓?。罕绢}主要考查電場強度方向和大小的定性比較,兩個。
2.2.2思考——建立物理模型
本題是對均勻帶電細桿的電場強度大小的定性比較,點電荷和勻強電場的場強公式不適用。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點電荷在空間均勻分布時,各點電荷在空間中心的合場強為零。因此可以取以P1點為對稱點的左右兩段細桿,這兩段細桿上的電荷在P1點的合場強為零。
所以整個均勻帶電細桿電荷在P1點的場強等效為除對稱的那兩段外、細桿剩余部分電荷在P1點的場強,如圖2甲中的陰影部分。均勻帶電細桿在P2點的場強可看成是如圖2乙中的陰影部分在P2點的場強和非陰影部分在P2點的場強之和,又陰影部分距P1、P2兩點的距離相等,易知細桿在P1點的場強小于細桿在P2點的場強。由于不知道細桿所帶電荷的電性,可以假設細桿所帶電荷為正電荷,由場強方向的判斷方法可知:電場方向相反。
2.2.3? 表達——規(guī)范、條理、簡潔
根據以上思考分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題的解題思路和要點:由問題導向——比較均勻帶電細桿在P1、P2兩點的場強可知須對均勻帶電細桿進行合理的分割。為求P1的場強將均勻帶電細桿看成左右兩段桿組成,左半段均勻帶電細桿在P1點的場強為零,因此整段均勻帶電細桿在P1點的合場強等效為右半段均勻帶電細桿在P1點的場強(如圖甲陰影部分)。注意到右半段均勻帶電細桿到P1、P2兩點的距離一樣,為方便比較,也將均勻帶電細桿分成左右兩段細桿去求帶電細桿在P2點的場強(如圖2乙)。根據場強疊加原理和甲、乙兩圖對稱性分析可知:右半段均勻帶電細桿(陰影部分)在P1、P2兩點場強大小一樣,左半段均勻帶電細桿在P1點的場強為零、而在P2點的場強不為零,因此E1﹤E2。由于不知道細桿所帶電荷的電性,可以假設細桿所帶電荷為正電荷,由場強方向的判斷方法可知:電場方向相反。本題用到的物理知識(物理觀念):場強疊加原理和場強方向判斷。本題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科學思維):對稱思想、疊加思想、等效替代思想、控制變量法的比較思想。
“讀思達”教學法的內涵:閱讀引發(fā)思考,思考幫助表達,表達進一步促進思考[ 3 ]。閱讀、思考、表達三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具有相對獨立性。在物理教學中運用“讀思達”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物理閱讀的快感、物理思考的樂趣、物理表達的喜悅,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找到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參考文獻:
[1] 郭玉英,閻金鐸.中學物理教學概論,[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余文森.論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論意義[J].教育研究, 2018 (3).
[3] 蘇姍.“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 2021(17).
3609500338246